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锡良专利>正文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5353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4:28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涉及一种交通道路建设的工程设施。其主结构为在两层立交桥面组成,其特征是两层桥面由四个方向上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两层立交桥面上实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通过,克服了现有的立交桥装置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一、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涉及一种交通道路建设的工程设施。二、
技术介绍
现有的立交桥装置能实现机动车直行、左右回转和左右转弯立体交叉通过,有的立交桥在某些方向上是在桥下通过红绿灯控制实现左回转、左右转弯和行人通过,但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本技术克服了上述缺点。三、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立交桥装置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的缺点。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主结构为在两层立交桥面组成,其特征是两层桥面由四个方向上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组合而成。每一个通行方向的入口处竖立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的道路标识牌;在各道路路面上绘制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和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左回转、行人左回转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右转弯道的引导标识。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另一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直行道I。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直行道2。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的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沿下坡道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左转弯道3。由南向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5中机动车右转弯道4。由北向南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机动车通行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6。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直行道I。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另一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直行道2。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的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至上层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南北方向的机动车直行道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左转弯道3。由西向东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 交桥上层,再从立交桥上层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7中机动车右转弯道4。由东向西方向机动车通行道路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右转弯道与由西向东方向的机动车通行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8。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到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a。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b。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左回转7。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又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直行道9。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左回转道8。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左转弯道10。由南向北方向的行人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9中行人右转弯道11。由北向南方向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左转弯道和行人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和人行人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0。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到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a。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至立交桥底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又经弧形道路下坡底层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直行道5b。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左回转7。由西向东方向的非机动车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上坡后至立交桥上层中点,再从立交桥中点又经弧形道路下坡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非机动车右转弯道6。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直行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直行道9。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左回转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左回转道8。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左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左转弯道10。由西向东方向的行人右转弯道由底层经弧形道路通过立交桥。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1中行人右转弯道11。由东向西方向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左转弯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左转弯道和行人右转弯道与由南向北方向的非机动车通行道路和人行人道路对称,道路形状、结构相同。道路形状、结构示意图如附图12。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两层立交桥面上实现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通过,克服了现有的立交桥装置不能在一座立交桥上全部实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全立体交叉、互不干扰各行其道地通过的缺点。附图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能立体交叉通过的立交桥装置,主结构为在两层立交桥面组成,其特征是两层桥面由四个方向上的机动车直行道、机动车左转弯道、机动车左回转道、机动车右转弯道、非机动车直行道、非机动车左回转道、非机动车右转弯道、行人直行道、行人左转弯道、行人左回转道、行人右转弯道组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锡良
申请(专利权)人:曾锡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