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5190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左右对称,形状为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叠加,第一梯形部的下底比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长,之间有一个“∧”形的第一轨道贯通中山三角;第一轨道之下有一个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各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连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上缘相连接,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下缘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改善了长针针锺进出三角轨道的行走轨迹,使得长针针锺和三角之间不会出现过大撞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针织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
技术介绍
中山三角是针织横机机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前国产针织横机编织系统中的中山三角大部分分为蝶山和中山导块,采用上下切换式的工作方式,在编织花型时,中山三角都必须有灵活的辅助机构控制其两部分,并在电磁铁的控制或其它类似的电控装置配合下才可以完成,因此,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最终的整体设计相当复杂,同时也会增加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此外,三角装置在运行的时候,由于毛灰、油污、电控失灵或其它因素,也常会导致此类动作三角工作时不灵敏甚至卡死现象,增加了故障率。本申请人在专利号为2011202781498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针织横机中山三角,不 需要使用繁杂的电磁铁控制和其他的电控装置配合,对其结构进行了简化,而现在本申请 是对上述申请的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不仅包括翻针轨道、编织轨道以及接针吊目轨道,同时还可以保证长针针锺顺利进入各轨道,避免出现过大撞击。为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左右对称,形状为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叠加,第一梯形部的下底比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长,之间有一个“八”形的第一轨道贯通中山三角;第一轨道之下有一个第二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各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连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上缘相连接,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下缘相连。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下底两端超出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部分的形状为凹向第一梯形部的弧形。对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上端面形成第三轨道。对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是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与第二轨道面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本技术第一轨道为织针处于编织状态其针脚的走针轨道,第二轨道为织针处于吊目或接针状态时其针脚的走针轨道,第三轨道为翻针轨道,本技术的作用是为长针提供走针的轨道,通过长针在中山三角上不同轨道的运动,从而决定织针完成不同的编织形式。当织针处于接针吊目轨道时,第二轨道上的第二斜面使得长针针锺容易进入第二轨道,而第一斜面使得长针针锺顺利滑出第二轨道。第一梯形部的下底与第二梯形部的上底两端的连线呈弧形,使得长针针锺滑出或者进入第一轨道时不会与三角发生过大力量的撞击,从而起到了缓冲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进一步改善了针锺走针轨迹,使针织横机的长针针锺运行时更加稳定和缓和,不会造成长针针锺的损坏,也保护了中山三角。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为本技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本具体实施例包括第一梯形部7,第一梯形部7与第二梯形部8相连,第一梯形部7的上端面上具有第三轨道1,第一梯形部7的下底端面3与第二梯形部8的上底在连接处9处连接,端面3和连接处9之间的面的形状为凹向第一梯形部7的弧形状。由于该弧形状的端面与第一轨道2成为一体,使得长针针锺进出第一轨道2时顺畅缓和,不 会造成过大撞击。本具体实施例在第二梯形部8上具有第二轨道4,第二轨道4的两侧端面上各具有第一斜面5和第二斜面6,第一斜面5和第二斜面6相连,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该两个斜面与其所连接的第二轨道4的平面的夹角位于大于90度,小于180度之间。采用这种结构之后,使得长针针锺进出第二轨道时顺畅。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左右对称,形状为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叠加,第一梯形部的下底比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长,之间有一个“ A”形的第一轨道贯通中山三角;第一轨道之下有一个第二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各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连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上缘相连接,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下缘相连。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下底两端超出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部分的形状为凹向第一梯形部的弧形。3.如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梯形部的上端面形成第三轨道。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特征在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与第二轨道面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夹角。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左右对称,形状为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叠加,第一梯形部的下底比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长,之间有一个“∧”形的第一轨道贯通中山三角;第一轨道之下有一个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各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连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上缘相连接,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下缘相连。本技术进一步改善了长针针锺进出三角轨道的行走轨迹,使得长针针锺和三角之间不会出现过大撞击。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559038SQ201220240110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针织横机的中山三角,其左右对称,形状为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叠加,第一梯形部的下底比第二梯形部的上底长,之间有一个“∧”形的第一轨道贯通中山三角;第一轨道之下有一个第二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轨道的两端各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连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第一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上缘相连接,第二斜面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下缘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