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4892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截水沟、沉沙井、综合净化池、中水回用池、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沉淀池,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1.5‰的截水沟进入沉淀池,截水沟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粗、细格栅,水域的周围设有沉沙井沉淀池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中水回用池、综合净化池。有效回收利用了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二次过滤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净化后的中水可直接用于园林养护,大量减少市政给水,符合节能环保原则。(*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领域,本技术涉及环境保护与地表径流回收利用领域,适用于景观水体、湿地、河流、湖泊等人工水域和自然水域,同时,也适用于地表径流回收利用。技术背景由于地表径流将地面杂物、土壤表层的农药、化肥和一些有毒物质冲积到水域,造成水域水质恶化,目前大面积水域通常采用水生植物、微生物、化学药品、水质净化设备等消极手段处理,但都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由于水生植物吸收污染物能力有限,况且当水生植物吸收污染物饱和后再不具备 净污能力了,所以要对水生植物进行更换,大量吸收污染物后的水生植物如何防止二次污染扩散,又面临着一个新的环保问题。由于人工水域通常水面较辽阔,存水量大,加上反复注入被污染的地表径流,用微生物、化学药品和水质净化设备处理水质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投资巨大,运行成本十分昂贵,不符合节能环保的原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有效回收利用了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二次过滤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净化后的中水可直接用于园林养护,大量减少市政给水,符合节能环保原则。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截水沟、沉沙井、综合净化池、中水回用池、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沉淀池,水域的周围设有截水沟,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I. 5%。的截水沟进入沉淀池,截水沟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粗、细格栅、沉沙井,沉淀池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中水回用池、综合净化池。所述的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分别由池底、池壁、粒径I Cm — 6 cm卵石、砂子、透水土工布、出水口构成。所述的中水回用池由池底、池壁构成。本技术有益效果为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I. 5%。的截水沟进入沉淀池,截水沟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粗、细格栅,水域的周围设有截水沟、沉沙井,沉淀池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中水回用池、综合净化池,彻底阻止未经处理的地表径流进入水域,有效的保证了水域的水质,符合环境保护原则;地表径流经综合处理后再注入水域,不需要每次都要连辽阔的水域一起净化,大大降低了水域净化成本,符合节能减耗原则;有效回收利用了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二次过滤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净化后的中水可直接用于园林养护,大量减少市政给水,符合节能环保原则。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I所示本技术包括截水沟9、沉沙井3、综合净化池4、中水回用池5、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沉淀池8,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I. 5%。的截水沟9进入沉淀池8,截水沟9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I粗、细格栅,水域I的周围设有截水沟9、沉沙井3,沉淀池8 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中水回用池5、综合净化池4,所述的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分别由池底、池壁、粒径I cm—6 Cm卵石、砂子、透水土工布、出水口构成。所述的中水回用池5由池底、池壁构成。 导入截水沟;根据植被的土壤情况,每隔一定距离做沉沙井3并安装井盖;每个沉沙井3上游与截水沟9交汇处设粗格栅;根据水域面积设置适当大小的沉淀池8 ;沉淀池8上游与截水沟9交汇处设细格栅;沉淀池8下游设过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分隔墙下部留空10 cm—20 cm使二个池底相连,以便一级过滤池7中的水自动流入二级过滤池6。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下游设中水回用池5,中水回用池5紧邻二级过滤6池以便过滤后的水自动流入中水回用池5。 中水回用池5下游设综合净化池4。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I. 5%。的截水沟9进入沉淀池8,由于设置了粗、细格栅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1,最高水位线2能显示水位的情况,有效避免了固形物流入水域腐烂后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由于植物养护用水和雨水冲刷,伴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泥沙在沉沙井3处沉淀,定期收集回用以免造成水土流失。地表径流汇入沉淀池后用水泵将沉淀池8中的水提到一级过滤池7 ;—级过滤池7过滤后的水从池底自动流入二级过滤池6 ;二级过滤池6过滤后的水从池上部一定部位开口处自动排入中水回用池5 ;中水回用池5的中水有二个流向一个流向是投入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后作为园林植物养护用水,二是当中水满足园林植物养护有富余量或者中水池5容纳不下时,将中水引入综合净化池4;引入综合净化的中水及时用微生物水质净化剂降解有毒物资,加上水生植物吸收有害物资,从而使中水进一步净化达到水域水质排放标准后注入水域或者作为园林植物养护用水及建筑工程施工用水。所述的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由池底、池壁、粒径I cm—6 Cm卵石、砂子、透水土工布、出水口构成。所述的中水回用池5由池底、池壁构成。所述的综合净化池4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人工开挖后进行防渗处理或者利用自然小水域。所述的水生植物为具有净化功能的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总称。所述的微生物水质净化剂为市场供应产品。所述的反冲管是由抽水机抽取中水或洁净水通过UPVC管按水流反方向压出,以便清除沉淀池杂物的一种设施。I.彻底阻止未经处理的地表径流进入水域,有效的保证了水域I的水质,符合环境保护原则。2.地表径流经综合处理后再注入水域1,不需要每次都要连辽阔的水域一起净化,大大降低了水域净化成本,符合节能减耗原则。3.有效回收利用了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二次过滤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净化后的中水可直接用于园林养护,大量减少市政给水,符合节能环保原则。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截水沟(9)、沉沙井(3)、综合净化池(4)、中水回用池(5)、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沉淀池(8),其特征在于水域(I)的周围设有截水沟(9),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I. 5%。的截水沟(9)进入沉淀池(8),截水沟(9)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I)的粗、细格栅、沉沙井(3),沉淀池(8)—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中水回用池(5)、综合净化池(4)。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分别由池底、池壁、粒径I cm — 6 cm卵石、砂子、透 水土工布、出水口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水回用池(5)由池底、池壁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
,特指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截水沟、沉沙井、综合净化池、中水回用池、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沉淀池,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1.5‰的截水沟进入沉淀池,截水沟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粗、细格栅,水域的周围设有沉沙井沉淀池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二级过滤池、中水回用池、综合净化池。有效回收利用了地表径流,地表径流通过二次过滤和微生物水质净化剂净化后的中水可直接用于园林养护,大量减少市政给水,符合节能环保原则。文档编号C02F9/14GK202558740SQ20122021587公开日20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域水质保护及地表径流回收利用装置,其包括截水沟(9)、沉沙井(3)、综合净化池(4)、中水回用池(5)、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沉淀池(8),其特征在于:水域(1)的周围设有截水沟(9),地表径流通过坡度为1.5‰的截水沟(9)进入沉淀池(8),截水沟(9)设置了阻止固形物随水流进入水域(1)的粗、细格栅、沉沙井(3),沉淀池(8)一侧依次设有一级过滤池(7)、二级过滤池(6)、中水回用池(5)、综合净化池(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黾
申请(专利权)人:岭南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