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定心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2237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定心夹具,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连接的底壁和与底壁垂直的一圈侧壁,底壁开设有一个通孔,在通孔的内表面内沿设置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连接有多个联动机构,在底壁上安装有多个滑轨,所有滑轨均沿通孔的径向相对于通孔的中心等角度分布,每个滑轨上对应安装有一个夹爪,每个夹爪与一个联动机构对应连接,驱动器与转动环连接,壳体内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承载部件,承载部件包括一个支撑架,该支撑架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支撑滚轮;转动环外缘设置有多个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通过多个联动机构带动多个夹爪同步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定心夹持,可大幅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减少加工端面倾斜的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定心夹具
技术介绍
在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对轴向尺寸较大的圆柱或多棱柱形工件进行切割、铣平面、钻孔等机械加工。常用的固定工件的方式是通过拧紧工件外缘的多个丝杠,这种固定方式需要人工调节每个丝杠的拧紧程度,反复调整不仅浪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还无法提供较高的对心精度,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会使工件偏心夹持,从而直接影响到加工精度,例如,在完成对工件的切断过程后,加工端面与工件的中心轴线并不垂直,而是倾斜一定角度。对于这种产品,经常需要返工,不仅提高了人力成本、还增加了材料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定心夹具,解决了现有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多个丝杠对心精度不够,由于工件被偏心夹持而导致的加工精度低,尤其是加工端面易发生倾斜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定心夹具,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连接的底壁和与底壁垂直的一圈侧壁,底壁开设有一个用于能够穿过工件的通孔,在通孔的内沿或内表面内沿设置有一个转动环,转动环上连接有多个联动机构,转动环与驱动器机械连接;在底壁上安装有多个滑轨,所有滑轨均沿通孔的径向相对于通孔的中心等角度分布,每个滑轨上对应安装有一个夹爪,每个夹爪与一个联动机构对应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定心夹具结构简单、反应灵敏且便于操作,通过多个联动机构带动多个夹爪同步移动,实现对工件的定心夹持,大幅提高了机械夹持对心精度、显著减少加工端面倾斜的问题,节约人力成本、减少材料损耗。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自动定心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壳体内的部件安装示意图,b是盖体的结构示意图,c是盖体与壳体扣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自动定心夹具在插入工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定心夹具在夹持工件时的状态示意图。图中,10.自动定心夹具,11.壳体,12.盖体,13.转动环,14.联动机构,15.夹爪,16.滑轨,17.驱动器,18.承载部件,19.限位块,100.工件,110.底壁,111.侧壁,112.收容空间,113.通孔,120.穿孔,140.传动块,141.传动杆,142.第一臂,143.第二臂,144.第一端部,145.第二端部,170.输出轴,180.支撑架,181.支撑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的自动定心夹具10结构是,主要包括壳体11、盖体12、转动环13、多个联动机构14、多个夹爪15、多个滑轨16、驱动器17,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承载部件18和多个限位块19。壳体11包括相连接的底壁110和与底壁110垂直的一圈侧壁111,底壁110和侧壁111共同围合形成一个收容空间112。底壁110开设有一个用于能够穿过工件的通孔113。本实施例中,该通孔113为圆形开口,通孔可以为多边形、不规则形状等,只要工件可穿过,夹具内部元件能够安装就可以,见图Ia。在通孔113的内沿、或内表面内沿设置有一个转动环13,且该转动环13可相对于通孔113的中心转动。盖体12与壳体11的底壁110形状对应,通过螺栓、销钉或其他装置与侧壁111可拆卸地连接。当盖体12安装于侧壁111远离底壁110的一侧后,即将转动环13、多个联动 机构14、多个夹爪15及其滑轨16、驱动器17、多个承载部件18及多个限位块19封装于收容空间112内。盖体12上开设有与通孔113相对应的穿孔120,该穿孔120连接有具有台阶形状的圆壁,参见图lb。当盖体12与侧壁111连接后,穿孔120与通孔113同心对应,且穿孔120的圆壁台阶开口向心露出多个夹爪15和至少一个支撑滚轮181,参见图lc。多个联动机构14均机械连接于转动环13上,且在转动环13的外周边缘等角度分布。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14的数量为三个,且沿转动环13外圆周均匀分布。当然,根据需要,联动机构14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四个或更多。每个联动机构14包括相互铰接的传动块140和传动杆141。具体地,传动块140为“L”形状,包括固定连接且成一夹角的第一臂142和第二臂143,第一臂142固定于转动环13上。传动杆141相对的两端称为第一端部144和第二端部145,第二臂143与传动杆141的第一端部144铰接。本实施例中,传动块140通过焊接固定于转动环13上,第二臂143通过销钉与传动杆141的第一端部144处铰接。在底壁110上安装有多个滑轨16,所有滑轨16均沿通孔113的径向相对于通孔113的中心等角度分布,每个滑轨16上对应安装有一个夹爪15,以限制各个夹爪15只能沿径向方向移动。多个滑轨16及夹爪15均沿通孔113的径向分布,每个夹爪15与一个联动机构14——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与多个联动机构14相对应地,夹爪15的数量也为三个。每个夹爪15均铰接于一个对应的传动杆141上靠近第二端部145处。三个夹爪15沿对应的滑轨16移动时,在滑轨16上的初始位置相同,同样的,在滑轨16上的夹持位置也均相同。其中的一个联动机构14与驱动器17连接,驱动器17通过一个联动机构14与转动环13机械连接,实现转动环13带动多个联动机构14同步运动,使多个夹爪15沿通孔113的径向同步移动。驱动器17可选用气压驱动装置、液压驱动装置或电力驱动装置等,其输出端设置有输出轴170。本实施例中,驱动器17为气缸、其输出轴170机械连接于一个联动机构14。具体地,输出轴170机械连接于一个传动块140。当驱动器17动作时,输出轴170带动该传动块140移动,从而使固定于该传动块140的转动环13相对于通孔113的中心转动,并带动另外两个传动块140同步运动。相应地,每个传动杆141均带动一个对应的夹爪15沿所述滑轨16移动,且多个夹爪15沿通孔113的径向移动的距离相同。当然,驱动器17也可以直接与转动环13机械连接,当转动环13在输出轴170的驱动下转动时,三个传动块140也可同步运动。优选地,驱动器17具有断电保位功能。壳体11内表面上固定设置有承载部件18,承载部件18包括一个支撑架180,该支撑架18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支撑滚轮181。支撑架180固定设置于壳体11内表面上,且支撑滚轮181最内缘伸入通孔113之内。也就是说,支撑滚轮181向内的最内缘相较于通孔113的孔边缘更靠近通孔113的中心。本实施例中,支撑滚轮18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滚轮181的转轴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锐角或直角,两个支撑滚轮181的转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每个支撑滚轮181伸入通孔113内的距离大于夹爪15在初始位置时伸入通孔113内的距离,且小于夹爪15在夹持位置时伸入通孔113内的距离。转动环13外缘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9,限位块19与通孔113内沿从两面限制转动环13沿径向的移动。本实施例中,三个限位块19围绕转动环13设置,用于将转动环13的移动状态限制为以通孔113的圆心为中心的转动,以确保定心夹持精度。本技术的自动定心夹具10夹持柱形的工件100时,采取以下步骤实施具体操作·首先,确保多个夹爪15均处在初始位置,即在以通孔113的中心的最外径位置。然后,参照图2、使工件100对准通孔113,使工件100穿过自动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定心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1),壳体(11)包括相连接的底壁(110)和与底壁(110)垂直的一圈侧壁(111),底壁(110)开设有一个用于能够穿过工件的通孔(113),在通孔(113)的内沿或内表面内沿设置有一个转动环(13),转动环(13)上连接有多个联动机构(14),转动环(13)与驱动器(17)机械连接;在底壁(110)上安装有多个滑轨(16),所有滑轨(16)均沿通孔(113)的径向相对于通孔(113)的中心等角度分布,每个滑轨(16)上对应安装有一个夹爪(15),每个夹爪(15)与一个联动机构(14)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建龙张治国董国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