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点焊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在所述第一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段与所述第二电极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螺纹或外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可快速更换电极头,一方面可以减小人工研磨强度,提高焊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点焊的质量。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点焊的电极既适用于握杆较细的也适用于点焊电机握杆较粗的点焊电机,通用性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接电极,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点焊的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点焊的电极一般为一体结构,随着点焊件数的增加,电极头会被焊接残渣覆盖,使得点焊电流不稳定,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因此需要对电极头进行研磨。实践中常采用锉刀进行人工研磨或者采用机床打磨。人工打磨,劳动强度大,且在研磨时电极头直径不易控制,质量得不到保证,而采用机床打磨需要把电极拆卸下来,机床打磨后再重新投入使用,拆装电极时需耗费一定的时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的采用可拆卸式电极,这种电极由两部分电极单元通过嵌套方式连接。但是,这种嵌套电极对电极的握杆要求较高,如现有直径为013的电极对应 的握杆直径大约为60mm,而若使用嵌套电极,握杆直径要比现有的握杆直径大20mm,因此,这种嵌套电极不适用点焊握杆较细的点焊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点焊的电极,其可快速更换电极头,以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且既适用于握杆较细的也适用于点焊电机握杆较粗的点焊电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点焊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在所述第一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段与所述第二电极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螺纹或外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段包括第二电极段本体、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段本体一端的接头和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段本体另一端的电极头,在所述接头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段本体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的长度LI为10至20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直径D为8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头为锥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头的长度L2为30至50mm,其端部直径O为6mm。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段本体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一电极段的外直径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段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段的长度LO为80至1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因此可快速更换电极头,一方面可以减小人工研磨强度,提高焊接效率。据估计,实际焊机中研磨频率为340焊点/次(340个焊点之后就该研磨),人工研磨一次所用时间为I. 5min,而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极的研磨时间约0. 5min,可节约lmin,可焊约50个焊点,因此效率可提高50 + 390 = 14. 7% ;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点焊的质量。而且,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点焊的电极既适用于握杆较细的也适用于点焊电机握杆较粗的点焊电机,通用性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点焊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电极的第二电极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I所示电极的第一电极段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00-电极,110-第一电极段,120-第二电极段,121-盲孔,121a-内螺纹,121-第二电极段本体,122-接头,122a-外螺纹,123-电极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参见图1,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用于点焊的电极100包括第一电极段110和第二电极段120,在所述第一电极段110的第一端(即图I中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电极段120的第一端(即图I中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121a连接部相配合的外螺纹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段110与所述第二电极段120通过内螺纹连接部和外螺纹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以方便更换电极头123。使用时,事先加工好大约200根所述的第二电极段,这样可以保证一个班次的使用,当本班次工作结束时,把拆卸的第二电极段统一送至研磨处经过机床研磨,这样可以减少人工研磨的时间,提高焊接效率,同时避免因为人工研磨造成焊头直径不规范而导致的质量问题。而且,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点焊的电极既适用于握杆较细的也适用于点焊电机握杆较粗的点焊电机,通用性强。优选地,参见图2,所述第二电极段120包括第二电极段本体121、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段本体121 —端的接头122和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段本体121另一端的电极头123,在所述接头122上设置有外螺纹122a。优选地,所述接头1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段本体121的直径。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接头122的长度LI为10至20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螺纹122a的螺纹直径D为8mm。优选地,所述电极头123为锥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电极头123的长度L2为30至50mm,其端部直径为工艺要求的直径06。参见图3,在所述第一电极段110的第一端设置具有所述内螺纹121a的盲孔121。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段本体121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一电极段110的外直径相等。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段120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段110的长度。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段120的长度LO为80至120mm。因为一个班次需要加工200多根第二电极段120,减少第二电极段120的长度,可以节约材料成本。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 要求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点焊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在所述第一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段与所述第二电极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螺纹或外螺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段包括第二电极段本体、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段本体一端的接头和设置在该第二电极段本体另一端的电极头,在所述接头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电极段本体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长度LI为10至20mmo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直径D为8mm ο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为锥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头的长度L2为30至50mm,其端部直径Φ为6mm。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段本体的外直径与所述第一电极段的外直径相等。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点焊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电极段的长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点焊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段和第二电极段,在所述第一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在所述第二电极段的第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电极段与所述第二电极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外螺纹或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内螺纹或外螺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振华,蓝健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