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末期电压修正装置和放电末期电压修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27289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2 19:12
提供一种放电末期电压得到恰当的修正的放电末期电压修正装置和放电末期电压修正方法。放电末期电压修正部从放电末期释放电压(VLOC)中减去电池块的放电电流(I)和电池块的欧姆电阻(RO)的乘积(I×RO)、以及对电池块放电电流(I)实施了延时处理的放电电流(ITD)和电池块极化电阻(RP)的乘积(ITD×RP)来作为放电末期电压(VL)。欧姆电阻(RO)随着等效循环数(CY)增加而增加,并随着正常并联数(NPH)减少而增加。各充放电循环的等效循环数(CY)的增量(ΔCY)随着放电深度(DD)越深而越大。基准电池块的容量(CPR)对于对象电池块的容量(CPS)的比乘以基准电池块的正常并联数(NPHR),由此推导正常并联数(NP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末期电压进行修正的,该并联连接体是对钠硫电池的单电池或者单电池的串联连接体进行并联连接得到的。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涉及使钠硫电池放电中止的放电末期电压的修正。专利文献I的放电末期电压的修正如下将内部电阻分离为欧姆电阻和极化电阻,并从放电末期释放电压减去放电电流和欧姆电阻的乘积以及实施了延时处理的放电电流和极化电阻的乘积来作为放电末期电压。另外,专利文献2的放电末期电压的修正如下从放电末期释放电压减去内部电阻和放电电流的乘积来作为放电末期电压。通过充放电循环数和正常并联数来修正内部电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特开2008-251291号公报专利文献2 :特开2000-18266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现有的放电末期电压的修正存在的问题是,因内部电阻得不到恰当的修正而放电末期电压得不到恰当的修正。这是因为存在现有技术的充放电循环数和正常并联数没有正确反映内部电阻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末期电压能够得到恰当修正的。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以上所述的课题,第I专利技术是一种放电末期电压修正装置,其对将钠硫电池的单电池或单电池的串联连接体并联连接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末期电压进行修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具备放电深度推导部,按照每次充放电循环推导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深度;增量推导部,按照每次充放电循环推导等效循环数的增量,所述等效循环数随着由所述放电深度推导部推导的放电深度变深而变大;等效循环数推导部,对由所述增量推导部推导的增量进行合计并推导等效循环数;信息保持部,对表示释放电压和放电深度之间关系的信息进行保持;第I绝对充放电深度推导部,参照由所述信息保持部保持的信息而推导与第I并联连接体放电结束后的释放电压对应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深度作为绝对充放电深度;第2绝对充放电深度推导部,参照由所述信息保持部保持且由所述第I绝对充放电深度推导部参照的信息,而推导与第2并联连接体放电结束后的释放电压对应的第2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深度作为绝对充放电深度,所述第2并联连接体串联连接于第I并联连接体上;比推导部,在假定第I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与第2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相同的情况下,推导第2并联连接体从放电开始放电至由所述第2绝对充放电深度推导部推导的绝对充放电深度为止的容量对于第I并联连接体从放电开始放电至由所述第I绝对充放电深度推导部推导的绝对充放电深度为止的容量的比;正常并联数推导部,由所述比推导部推导的比乘以第2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而推导第I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欧姆电阻修正部,使第I并联连接体的欧姆电阻的估算值随着由所述等效循环数推导部推导的等效循环数增加而增加,并使第I并联连接体的欧姆电阻的估算值随着由所述正常并联数推导部推导的正常并联数减少而增加;放电末期电压修正部,从放电末期释放电压中减去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电流和由所述欧姆电阻修正部修正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欧姆电阻的估算值的乘积、以及实施了延时处理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电流和第I并联连接体的极化电阻的乘积来作为放电末期电压。第2专利技术是在第I专利技术的放电末期电压修正装置中,所述增量推导部使得增量对于放电深度的增加系数随着由所述放电深度推导部推导的放电深度变深而变小。第3专利技术是在第I或第2专利技术的放电末期电压修正装置中,所述欧姆电阻修正部使得欧姆电阻的估算值对于等效循环数的增加系数随着由所述等效循环数推导部推导的等效循环数增加而变小。第4专利技术是一种放电末期电压修正方法,其对钠硫电池的单电池或单电池串联连接体进行并联连接的第I并联连接体放电末期电压进行修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a)按照每次充放电循环推导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深度的工序;(b)按照每次充放电循环推导等效循环数的增量的工序,所述等效循环数随着在所述工序(a)中推导的放电深度变深而变大;(C)对在所述工序(b)中推导的增量进行合计并推导等效循环数的工序;(d)参照表示释放电压和放电深度之间关系的信息而推导与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结束后的释放电压对应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深度作为绝对充放电深度的工序;(e)参照在所述工序(d)中参照的信息,而推导与第2并联连接体放电结束后的释放电压对应的第2并联连接体的放电深度作为绝对充放电深度的工序,所述第2并联连接体串联连接于第I并联连接体上;(f)在假定第I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与第2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相同的情况下,推导第2并联连接体从放电开始放电至在所述工序(e)中推导的绝对充放电深度为止的容量对于第I并联连接体从放电开始放电至在所述工序(d)中推导的绝对充放电深度为止的容量的比的工序;(g)在所述工序(f)中推导的比乘以第2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而推导第I并联连接体的正常并联数的工序;(h)使第I并联连接体的欧姆电阻的估算值随着在所述工序(C)中推导的等效循环数增加而增加,并使第I并联连接体的欧姆电阻的估算值随着在所述工序(g)中推导的正常并联数减少而增加的工序;(i)从放电末期释放电压中减去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电流和在所述工序(g)中修正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欧姆电阻的估算值的乘积、以及实施了延时处理的第I并联连接体的放电电流和第I并联连接体的极化电阻的乘积来作为放电末期电压的工序。专利技术效果若采用本专利技术,欧姆电阻得到正确的修正,因此放电末期电压得到正确的修正。附图说明图I是模块的电路图。图2是模块和模块控制装置的方框图。图3是控制部的方框图。图4是说明在不考虑极化电阻而修正放电末期电压时的缺点的图。图5是说明在不考虑极化电阻而修正放电末期电压时的优点的图。图6是表示放电电流的时间变化的图。图7是表示等效循环数和欧姆电阻之间的优选关系的图表。图8是表示放电深度和等效循环数增量之间的优选关系的图表。图9是表示电池块的释放电压和构成电池块的单电池的放电深度之间关系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局面以及优点更明确。(钠硫电池的模块1102)图I是钠硫电池的模块1102的电路图。如图I所示,模块1102是串联连接电池块1104的串联连接体,电池块1104是并联连接组列1106的并联连接体,组列1106是串联连接单电池1108的直接连接体。图I表示了电池块1104的串联连接数为4的情况,但电池块1104的串联连接数根据模块的规格而增减。对全部电池块1104而言,组列1106的并联连接数NP相同,对全部组列1106而言,单电池1108的串联连接数NS相同。组列1106的并联连接数NP和单电池1108的串联连接数NS也根据模块的规格而增减。典型地,组列1106的并联连接数NP和单电池1108的串联连接数NS为2以上。但是,在单电池1108的串联连接数NS为I的情况下,即,在电池块1104为单电池1108的并联连接体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后述的欧姆电阻RO的修正。(控制装置1002的概要)图2是控制模块1102及模块1102的充放电的优选实施方案的控制装置1002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02具备测定各电池块1104的电压的电压计测部1004 ;计测模块1102的充放电电流的电流计测部1006 ;测定各电池块1104的温度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田一人平井直树生田庆太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