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1)、前立柱(2)、后立柱(3)、斜梁(4)、斜支撑(5)、横梁(6)、导轨(7)以及太阳能组件(8)。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全铝结构,前立柱、后立柱、斜梁、斜支撑、横梁以及导轨截面的独特设计使得米重降低,同时具有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属于太阳能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力转换为电能,或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エ作。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太阳能边框组件安装于太阳能支架上。传统的太阳能支架采用钢铝混合结构,在强度以及安装上具有一定缺陷。因此寻求ー种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太阳能支架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ー种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全铝太阳能支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前立柱、后立柱、斜梁、斜支撑、横梁、导轨以及太阳能组件,所述冲击桩前后布置有两排,所述前立柱的底端通过与前排冲击桩的顶端连接,所述后立柱的底端与后排冲击桩的顶端连接,所述斜梁连接于前立柱的顶端以及后立柱的顶端之间,所述斜支撑连接于斜梁的中部以及后立柱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纵向布置有三根,三根横梁分别设置于斜梁的顶端、底端以及中间,所述导轨设置于横梁上,所述导轨与斜梁平行布置,所述太阳能组件通过压块固定于导轨上,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前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前拉,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后立柱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后拉。所述前立柱以及后立柱为C型钢,所述前拉以及后拉也为C型钢,所述斜支撑也为C型钢; 所述斜梁的截面包括竖段,所述竖段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部设置有T型槽I ; 所述横梁的截面包括腹腔I,所述腹腔I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所述腹腔I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ロ I,所述腹腔I的顶部设有T型槽II ; 所述导轨的截面包括腹腔II,所述腹腔II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ロ II,所述腹腔II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 ; 所述横梁的底部通过压块与斜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包括平板,所述平板的左右两端向下设有支撑脚,所述平板一端外侧设有向下的平板卡ロ,所述平板的中心设置有压板安装孔,所述横梁的卡ロ I与压板的平板卡ロ卡合,所述压板的压板安装孔与斜梁的T型槽I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与斜梁固定; 所述横梁的顶部也通过压块与导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的卡ロ II与压板的平板卡ロ卡合,所述压板的压板安装孔与横梁的T型槽II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与横梁固定; 所述横梁由多个横梁段首尾相连而成,相邻两个横梁段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板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板包括竖板,所述竖板ー侧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板,所述横梁连接板嵌置于相邻两横梁段之间的卡槽内,且凸板的方向向外,多个螺钉从凸板穿过横梁连接板至横梁段将相邻两个横梁段连接成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全铝结构,前立柱、后立柱、斜梁、斜支撑、横梁以及导轨截面的独特设计使得米重降低,同时具有强度较高、安装快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全铝太阳能支架的侧视图。图2为图I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全铝太阳能支架的斜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全铝太阳能支架的横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全铝太阳能支架的导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全铝太阳能支架的压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全铝太阳能支架的横梁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其中 冲击桩I 前立柱2 后立柱3 斜梁4、竖段41、支撑座42、T型槽143 斜支撑5 横梁6、横梁段60、腹腔161、卡槽62、加强筋63、卡ロ 164、T型槽1165 导轨7、腹腔1171、卡ロ 1172,所述腹腔117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73 太阳能组件8 压板9、平板91、支撑脚92、平板卡ロ 93、压板安装孔94 横梁连接板10、竖板101、凸板102。具体实施例方式參见图f图7,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I、前立柱2、后立柱3、斜梁4、斜支撑5、横梁6、导轨7以及太阳能组件8,所述冲击桩I前后布置有两排,所述前立柱2的底端通过螺栓以及连接板与前排冲击桩I的顶端连接,所述后立柱3的底端通过螺栓以及连接板与后排冲击桩I的顶端连接,所述前立柱2的高度低于后立柱3的高度,所述斜梁4通过螺栓连接于前立柱2的顶端以及后立柱3的顶端之间,所述斜支撑5通过螺栓连接于斜梁4的中部以及后立柱3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6纵向布置有三根,三根横梁分别设置于斜梁4的顶端、底端以及中间,所述导轨7设置于横梁6上,所述导轨7与斜梁4平行布置,所述太阳能组件8通过压块固定于导轨7上,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前立柱2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前拉,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后立柱3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后拉。所述前立柱2以及后立柱3为C型钢,所述前拉以及后拉也为C型钢,所述斜支撑5也为C型钢; 所述斜梁4的截面包括竖段41,所述竖段4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座42,所述支撑座42的顶部设置有T型槽143 ; 所述横梁6的截面包括腹腔161,所述腹腔16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62,所述腹腔161的中部设有横向的加强筋63,所述腹腔16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ロ 164,所述腹腔161的顶部设有T型槽1165 ; 所述导轨7的截面包括腹腔1171,所述腹腔117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ロ1172,所述腹腔117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73 ; 所述横梁6的底部通过压块9与斜梁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9包括平板91,所述平板91的左右两端向下设有支撑脚92,所述平板91 一端外侧设有向下的平板卡ロ 93,所述平板91的中心设置有压板安装孔94,所述横梁6的卡ロ 164与压板9的平板卡ロ 93卡合,所述压板9的压板安装孔94与斜梁4的T型槽143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9与斜梁4固定; 所述横梁6的顶部也通过压块9与导轨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7的卡ロ 1172与压板9的平板卡ロ 93卡合,所述压板9的压板安装孔94与横梁6的T型槽1165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9与横梁6固定; 所述横梁6由多个横梁段60首尾相连而成,相邻两个横梁段60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板10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板10包括竖板101,所述竖板101 —侧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板102,所述横梁连接板10嵌置于相邻两横梁段60之间的卡槽62内,且凸板102的方向向外,多个螺钉从凸板102穿过横梁连接板10至横梁段60将相邻两个横梁段60连接成一体。权利要求1.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I)、前立柱(2)、后立柱(3)、斜梁(4)、斜支撑(5)、横梁(6)、导轨(7)以及太阳能组件(8),所述冲击桩(I)前后布置有两排,所述前立柱(2)的底端通过与前排冲击桩(I)的顶端连接,所述后立柱(3)的底端与后排冲击桩(I)的顶端连接,所述斜梁(4)连接于前立柱(2)的顶端以及后立柱(3)的顶端之间,所述斜支撑(5)连接于斜梁(4)的中部以及后立柱(3)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6)纵向布置有三根,三根横梁分别设置于斜梁(4)的顶端、底端以及中间,所述导轨(7)设置于横梁(6)上,所述导轨(7)与斜梁(4)平行布置,所述太阳能组件(8)通过压块固定于导轨(7)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铝太阳能支架,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支架为全铝多跨结构,它包括冲击桩(1)、前立柱(2)、后立柱(3)、斜梁(4)、斜支撑(5)、横梁(6)、导轨(7)以及太阳能组件(8),所述冲击桩(1)前后布置有两排,所述前立柱(2)的底端通过与前排冲击桩(1)的顶端连接,所述后立柱(3)的底端与后排冲击桩(1)的顶端连接,所述斜梁(4)连接于前立柱(2)的顶端以及后立柱(3)的顶端之间,所述斜支撑(5)连接于斜梁(4)的中部以及后立柱(3)的下部之间,所述横梁(6)纵向布置有三根,三根横梁分别设置于斜梁(4)的顶端、底端以及中间,所述导轨(7)设置于横梁(6)上,所述导轨(7)与斜梁(4)平行布置,所述太阳能组件(8)通过压块固定于导轨(7)上,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前立柱(2)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前拉,所述多跨结构第一跨以及最后一跨的后立柱(3)之间设置有交叉布置的后拉;所述前立柱(2)以及后立柱(3)为C型钢,所述前拉以及后拉也为C型钢,所述斜支撑(5)也为C型钢;所述斜梁(4)的截面包括竖段(41),所述竖段(4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座(42),所述支撑座(42)的顶部设置有T型槽I(43);所述横梁(6)的截面包括腹腔I(61),所述腹腔I(61)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卡槽(62),所述腹腔I(6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口I(64),所述腹腔I(6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65);所述导轨(7)的截面包括腹腔II(71),所述腹腔II(7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向上的卡口II(72),所述腹腔II(71)的顶部设有T型槽III(73);所述横梁(6)的底部通过压块(9)与斜梁(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压板(9)包括平板(91),所述平板(91)的左右两端向下设有支撑脚(92),所述平板(91)一端外侧设有向下的平板卡口(93),所述平板(91)的中心设置有压板安装孔(94),所述横梁(6)的卡口I(64)与压板(9)的平板卡口(93)卡合,所述压板(9)的压板安装孔(94)与斜梁(4)的T型槽I(43)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9)与斜梁(4)固定;所述横梁(6)的顶部也通过压块(9)与导轨(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轨(7)的卡口II(72)与压板(9)的平板卡口(93)卡合,所述压板(9)的压板安装孔(94)与横梁(6)的T型槽II(65)之间穿设有T型螺栓将压板(9)与横梁(6)固定;所述横梁(6)由多个横梁段(60)首尾相连而成,相邻两个横梁段(60)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板(10)连接,所述横梁连接板(10)包括竖板(101),所述竖板(101)一侧的中间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凸板(102),所述横梁连接板(10)嵌置于相邻两横梁段(60)之间的卡槽(62)内,且凸板(102)的方向向外,多个螺钉从凸板(102)穿过横梁连接板(10)至横梁段(60)将相邻两个横梁段(60)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香,石祥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爱康光伏安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