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0034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包括车体及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固定于所述车体底部并自所述车体前端延伸至车体后端,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外罩及收容于所述轨道外罩内的变位轨道,所述变位轨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倒U型支架、固定于所述倒U型支架上的导向轮及固定于倒U型支架底部的支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变位轨道可灵活变位隔离护栏,使得隔离护栏能顺畅的移位至所需位置,操作简单、方便,在交通高峰时段可对道路进行重新分划,极大地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设施
,尤其涉及一种可改变公路隔离护栏位置的变位设施。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公路车辆的迅速增加,已往将隔离护栏安装于公路中央平分路面的固定车道方式已经影响到实际的行车状况早晚固定的时间段内,城乡结合部上下行车流不均引发的潮汐交通现象,使单方向车流量极易发生堵车,而现有的公路的隔离护栏通常是位于公路中央位置,无法缓解单方向车辆拥堵的情况,往往造成隔离护栏两侧交通秩序截然相反的现象,若要缓解单方向的拥堵,需要人工将公路中央的隔离护栏进行移位,以达到扩展车道的目的,缓解拥堵,但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影 响工作效率。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其可有效改变公路隔离护栏的位置,使车道宽度可灵活变化,改善交通拥堵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包括车体及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固定于所述车体底部并自所述车体前端延伸至车体后端,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外罩及收容于所述轨道外罩内的变位轨道,所述变位轨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倒U型支架、固定于所述倒U型支架上的导向轮及固定于倒U型支架底部的支撑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轨道组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体的前、后两端,并位于车体的不同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U型支架设有一横梁、自横梁两端向下垂直延伸出的一对侧臂及由所述横梁和侧臂构成以收容所述隔离护栏的容纳空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轮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侧臂的内表面并凸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导向轮在水平面内滚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轮位于所述导向轮的下方,所述支撑轮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滚动并支撑所述隔离护栏。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位轨道为分段式,其分为首段、中间段及尾段,且每一段由不同数量的连接单元构成,所述中间段连接于所述首段和尾段之间。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还包括轨道定位装置,所述轨道定位装置包括位于车体前、后两端的可伸缩式固定臂,该固定臂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外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依靠变位轨道可灵活变位隔离护栏,使得隔离护栏能顺畅的移位至所需位置,操作简单、方便,在交通高峰时段可对道路进行重新分划,极大地缓解交通拥堵情况。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的变位轨道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位轨道内的连接单元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隔离护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I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100,包括车体10、轨道组件20及轨道定位装置30。所述车体10包括纵长型车身11及驱动系统12,所述驱动系统12用于驱动所述车身11行驶。所述轨道定位装置30包括位于车身11前后两端的可伸缩式固定臂31,该固定臂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组件20。所述轨道组件20呈S型,其固定于所述车身11底部,并自所述车身11前端延伸至车身11后端,如图I所示,所述轨道组件2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车身的头尾两端,并位于车身的不同侧。所述轨道组件20包括S型轨道外罩21、收容于所述轨道外罩21内的变位轨道22。所述变位轨道22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23,请配合参阅图3,其中,每一连接单元23包括一倒U型支架24、固定于所述倒U型支架24内侧的导向轮25及位于倒U型支架24底部的支撑轮26。所述倒U型支架24设有一横梁27、自横梁两端向下垂直延伸出的一对侧臂28及由所述横梁和侧臂构成的容纳空间29。所述横梁27设有一顶表面,该顶表面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侧臂28彼此相对设置,且侧臂28的内表面上设有若干固定所述导向轮25的通孔。所述导向轮25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侧臂28的通孔内,并凸伸入所述容纳空间29内,且所述导向轮25 —共两对,分别位于所述侧臂28内表面上,所述导向轮25在水平面内滚动。所述支撑轮26共两只,分别位于所述每对导向轮25的下方,并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侧臂28的内表面上,且在竖直平面内进行滚动,所述支撑轮26用于支撑起隔离护栏40的两侧,使隔离护栏40可在支撑轮上移动。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若干连接单元23可相互拼接后形成一长条形变位轨道,并收容在纵长型轨道外罩21内,由于每个连接单元23底部设有支撑轮26,使得隔离护栏40沿拼接后的轨道移动,并可实现S形变位的功能。在本专利技术最佳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弯曲变位及收纳,所述S型变位轨道22内的连接单元分为三部分,即S型变位轨道22包括首段221、中间段222及尾段223,请配合图2所示,其中,所述三段可相互拼接组装,且每一段都是由不同数量的连接单元23构成,中间段222连接于所述首段221和尾段223之间。所述隔离护栏40为链式连接,请参图4所示,相邻两个隔离护栏之间可绕连接处发生相互转动,且隔离护栏40的两侧边设有与所述支撑轮26配合的卡槽41。在非工作状态时,所述S型变位轨道22需进行收缩以减少空间占用,具体动作为,将中间段222与所述首段221和尾段223拆分脱离,并将中间段222向车身左后方移动至指定位置,然后,将首段221和尾段223同时沿S型轨道外罩21向车身11内侧方向收缩移动,同时可利用车身两端的可伸缩式固定臂将所述S型轨道外罩向车身方向拉拢,以此减小整个设施的宽度,保证车体能在公路上正常行驶。在工作状态时,首先需将所述S型变位轨道22完全展开,具体过程为,将所述首段221和尾段223同时沿着S型轨道外罩向车身外侧方向展开,然后,将中间段222向车身右前方移动复位,使得中间段222和首段221、尾段223组成完整的S型轨道。车体开始启动行驶过程中,当遇到隔离护栏40 (参图4)时,所述S型轨道外罩21的前端将对准隔离护栏40,从而使隔离护栏40能进入轨道外罩21内,并沿着S型变位轨道22从车身的左前侧移至车身11的右后侧,如此实现了改变隔离护栏40位置的目的。在隔离护栏40的移动过程中,所述隔离护栏40与变位轨道内倒U 型支架24配合,经由倒U型支架24的容纳空间29,并借助导向轮25的作用,使得隔离护栏40能顺畅地沿变位轨道22运动。本专利技术可采用普通客车作为移动车体,在保留原有车辆性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增加了空间分体式“S”形移动轨道。在非工作时,隔离护栏变位专用车将空间分体式“S”形轨道完全收缩,减小车体的宽度,保证在公路上的正常行驶,同时不影响道路交通状况。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通过主动变换隔离护栏的位置,对可变路段中间两条车道隔离护栏左移或右移,对道路重新分划左三右一模式或左一右三模式,使“涨潮”的道路得以迅速疏导潮水车辆,实现道路资源充分利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公路隔离护栏变位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固定于所述车体底部并自所述车体前端延伸至车体后端,所述轨道组件包括轨道外罩及收容于所述轨道外罩内的变位轨道,所述变位轨道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连接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一倒U型支架、固定于所述倒U型支架上的导向轮及固定于倒U型支架底部的支撑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瑞琪金永安田俊跃齐国江周胜勇许波谷永立郑其刚靳加利张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