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由织带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主体横向断面的两侧边沿处都设有凸起边,所述的织带主体和凸起边都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编织制成,凸起边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的厚度,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横向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纵向延伸。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侧边部的凸起边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的厚度,因此其耐磨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带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
技术介绍
织带在机动车上用于捆绑货物,也在飞机中用作安全带。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通常采用纬纱和经纱制成,纬纱从带的侧边到侧边横向的延伸,经纱沿带的纵向延伸。经纱是由至少一股单线丝形成的,单线丝与其它一股线结合。这样的结构使得人们碰触织带的边缘时有舒服的感觉,并且织带边缘不粗糙。其不足之处在于传统的织带存在着其边缘部分容易过早磨损的问题,如在捆绑货物时,织带需沿着货物滑动,在此会产生较大的摩擦,织带就会很快的被磨损掉,使得织带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料,提高整体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由织带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主体横向断面的两侧边沿处都设有凸起边,所述的织带主体和凸起边都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编织制成,凸起边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的厚度,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横向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纵向延伸。本专利技术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织带主体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的密度为:80—100 根/10cm。所述的凸起边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的密度为50— 70根/cm。所述的织带主体和凸起边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的密度为160— 200根/cm。所述的凸起边3采用纤度2400D — 4800D、捻度50— 200捻/米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加捻制成的纱线,直径为O. 8 — I. Omm;所述的织带主体4采用纤度800D—1600D、捻度10 — 20捻/米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加捻制成的纱线,直径为O. 5—O.6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两侧边部的凸起边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的厚度,因此其耐磨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局部放大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横向断面放大示意图;图中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3、凸起边;4、织带主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I、图2,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生产用于包扎纸箱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 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由织带主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主体4横向断面的两侧边沿处都设有凸起边3,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都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编织制成,凸起边3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4的厚度,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横向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纵向延伸。 所述的织带主体4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密度为100根/cm。所述的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密度为70根/cm。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的密度为200根/cm。所述的凸起边3采用纤度2400D、捻度50捻/米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加捻制成的纱线,直径为O. 8mm ;所述的织带主体4采用纤度800D、捻度10捻/米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加捻制成的纱线,直径为O. 5_。另外,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颜色可以不同于织带主体4的颜色,用于提示凸起边3受磨损情况。本实施例中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使用16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10捻/米的捻度加捻制成的纱线;织带主体4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使用8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10捻/米的捻度加捻制成的纱线;而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使用2400D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以50捻/米的捻度加捻制成的纱线,两侧的凸起边3分别使用6根这种2400D、50捻/米的纱线。然后在织带机上织成双层平纹织带即可。本专利技术是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狭幅状织物,可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其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织带的制作方法具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机织(梭织):经纬交织。并捻后纱线经整经做成筒子(盘头),纬纱摇成纡子,在织机上织带。因带子宽度小,织造方式不一样,有单条、双条、数十条不等,有单层,也有双层。二、编织(锭织)纱线经络筒、卷纬形成纬线管后,插在编织机的固定齿座上,纬纱管沿8字形轨道回转移动,以牵引纱线相互交叉编织。通常锭数为偶数,织成带子为管状,锭数为奇数,织成的带子为扁片状。锭织工艺旧中国就开始应用,锭数因设备不同,一般为9 100锭不等,编织的基本工艺流裎为漂染一卷纬一织造一落机开剪一包装。编织不但可织带,还织绳。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具有极高的耐磨性,其耐磨性远高于一般的金属塑料产品。而且其表面张力大磨擦系数小,无极性,所以与常见物质不亲和,因此不易粘连结垢。磨擦系数小,自润滑性很好,流阻小,节省能源。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冲击性好和电绝缘性,韧性好,抗疲劳,无渗出物。作为捆绑的应用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织带对货物进行捆绑使用过程中,织带的凸起边3与货物间的受力摩擦较大,于是最先磨损部位为凸起边3,但是凸起边3又具有耐磨性高的特点,从而提高了整体织带的耐磨度。经测试,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织带的强度、模量要高于同等规格的传统材料织带3倍左右,比普通织带的耐磨度增加了 I. 5 I. 7倍,有效的增加了织带使用寿命,节约了使用成本和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实施例2 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由织带主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主体 4横向断面的两侧边沿处都设有凸起边3,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都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编织制成,凸起边3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4的厚度,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横向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纵向延伸。所述的织带主体4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密度为80根/10cm。所述的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密度为50根/cm。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的密度为160根/cm。所述的凸起边3采用纤度4800D、捻度200捻/米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加捻制成的纱线,直径为I. Omm;所述的织带主体4采用纤度1600D、捻度20捻/米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加捻制成的纱线,直径为O. 6_。实施例3 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由织带主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主体4横向断面的两侧边沿处都设有凸起边3,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都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编织制成,凸起边3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4的厚度,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横向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纵向延伸。所述的织带主体4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密度为80根/10cm。所述的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I的密度为70根/10cm。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的密度为160根/cm。所述的凸起边3采用纤度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耐磨织带,由织带主体(4)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主体(4)横向断面的两侧边沿处都设有凸起边(3),所述的织带主体(4)和凸起边(3)都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编织制成,凸起边(3)的厚度大于织带主体(4)的厚度,所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纬线(2)横向设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经线(1)纵向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龙,李扬,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爱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