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886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1:28
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主要解决传统工艺存在的物料颜色差、原料消耗高和物料熔点偏低的问题。该工艺为: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和水,然后加入促进剂M,搅拌1~2小时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控制温度25-38℃,先滴加浓度为16-20wt%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再滴加浓度为13-16wt%的次氯酸钠溶液至终点,产物再经洗涤、甩干、造粒和干燥得到成品硫化促进剂CZ。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采用次氯酸钠+双氧水生产法,工业用双氧水偏酸性且氧化性较若,前期用双氧水氧化不会出现氧化过出现大量树脂的问题;工业用次氯酸钠偏碱性且氧化性较高,后期用次氯酸钠能较好的将物料彻底氧化。具有颜色好、消耗低和熔点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助剂生产工艺,具体是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可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减少硫化剂用量和提高橡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的物质称为硫化促进剂。它可分为无机促进剂与有机促进剂两大类,目前使用的大都是有机促进剂。有机促进剂种类繁多,主要是含氮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有醛胺类、胍类、噻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硫脲类、次磺酰胺类等。硫化促进剂CZ (化学名称N-环已基-2-苯骈噻唑次磺酰胺)是一种常用的次磺酰胺类硫化促进剂。它抗焦烧性能优良,加工安全,硫化时间短。在硫化温度138°C以上时促进作用很强,常与TMTD、D或其他碱性促进剂配合使用。用本品硫化过的橡胶制品,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定伸强度。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鞋、电缆等工业橡胶制品。 硫化促进剂CZ的传统生产方法为次氯酸钠法,即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和清水,搅拌状态下加入促进剂M,搅拌一段时间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控制温度25-38 °C,以300L/h速率滴加15%的次氯酸钠至终点。传统的次氯酸钠法生产工艺存在以下缺点I、颜色差所生产的硫化促进剂CZ物料颜色灰白色。2、消耗高每吨干品消耗硫化促进剂M约730kg,环己胺约450kg (其中部分环己胺回收,回收环己胺不计入消耗)。3、熔点偏低所生产的硫化促进剂CZ物料熔点为96_98°C,熔点低说明物料纯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传统工艺存在的物料颜色差、原料消耗高和物料熔点偏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该方法制备的物料颜色雪白、原料消耗低、物料熔点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再加入其体积2 3倍的清水,搅拌I 3分钟后(搅拌均匀)加入促进剂M (每升环己胺加入O. 7 O. 8公斤的促进剂M),搅拌I 2小时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开启氧化釜搅拌,开启氧化釜夹套盘管冷凝水,控制温度25-38°C,先以250 350L/h速率滴加浓度为16-20wt%的双氧水(加入量为环己胺体积的I. 5 I. 8倍),滴加完毕后,再以250 350L/h速率滴加浓度为13-16wt%的次氯酸钠溶液(滴加量一般为双氧水体积的O. 45 O. 55倍)至终点,再经洗涤、甩干、造粒和干燥得到成品硫化促进剂CZ。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和水,搅拌均匀后加入促进剂M,搅拌I 2小时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开启氧化釜搅拌,开启氧化釜夹套盘管冷凝水,控制温度25-38°C,先以250 350L/h速率滴加浓度为16_20wt%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再以250 350L/h速率滴加浓度为13-16wt%的次氯酸钠溶液至终点,产物再经洗涤、甩干、造粒和干燥得到成品硫化促进剂CZ ; 所述促进剂M的加入量为每升环己胺加入O. 7 O. 8公斤的促进剂M,所述浓度为16-20wt%的双氧水加的入量为环己胺体积的I. 5 I. 8倍。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水的加入量是环己胺体积的2 3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660L,再加入清水1500L,搅拌2分钟后加入促进剂M500kg,搅拌I小时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开启氧化釜搅拌,开启氧化釜夹套盘管冷凝水,控制温度25-38°C,先以300L/h速率滴加16-20wt%双氧水1000L,滴加完毕后,再以300L/h速率滴加15wt%的次氯酸钠500L至终点;产物再经洗涤、甩干、造粒和干燥后得到粒状硫化促进剂CZ。全文摘要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主要解决传统工艺存在的物料颜色差、原料消耗高和物料熔点偏低的问题。该工艺为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和水,然后加入促进剂M,搅拌1~2小时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控制温度25-38℃,先滴加浓度为16-20wt%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再滴加浓度为13-16wt%的次氯酸钠溶液至终点,产物再经洗涤、甩干、造粒和干燥得到成品硫化促进剂CZ。本专利技术同时采用次氯酸钠+双氧水生产法,工业用双氧水偏酸性且氧化性较若,前期用双氧水氧化不会出现氧化过出现大量树脂的问题;工业用次氯酸钠偏碱性且氧化性较高,后期用次氯酸钠能较好的将物料彻底氧化。具有颜色好、消耗低和熔点高的优点。文档编号C07D277/80GK102796060SQ20121031083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专利技术者张建云 申请人:山东邹平开元化工石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其特征是,在打浆釜内加入环己胺和水,搅拌均匀后加入促进剂M,搅拌1~2小时后,将浆液打入氧化釜内;开启氧化釜搅拌,开启氧化釜夹套盘管冷凝水,控制温度25?38℃,先以250~350L/h速率滴加浓度为16?20wt%的双氧水,滴加完毕后,再以250~350L/h速率滴加浓度为13?16wt%的次氯酸钠溶液至终点,产物再经洗涤、甩干、造粒和干燥得到成品硫化促进剂CZ;所述促进剂M的加入量为每升环己胺加入0.7~0.8公斤的促进剂M,所述浓度为16?20wt%的双氧水加的入量为环己胺体积的1.5~1.8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邹平开元化工石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