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包括由受控温釜体的上端口通过连接管道将导热油出口接口、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增压循环泵、并联管路入口接口、换热器分路阀门、导热油换热器、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导热油入口接口、受控温釜体的下端口串联连接的循环回路;还包括并联管路入口接口,换热器分路阀门,直通管道分路阀门,直通管道,并联管路出口接口;直通管道分路阀门与直通管道串接后,再与换热器分路阀门和导热油换热器并联连接形成并联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釜体形成局部温度过高和升温时造成冲温现象,当生产釜体需要升温或者保温时通过导热油循环系统调节油温,确保不会冲温。大大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减少了导热油的热能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操作简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温导热油管道系统,特别是超过水的沸点100摄氏度的釜体反应的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通常的控温导热油管道是由导热油加热系统和导热油冷却系统构成。通过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使导热油高温或者低温,利用导热油和管道之间的热传导作用对所需加热或冷却的釜体装置进行控温。但是,由于在许多企业工场当中,多条生产线共用一个加热系统,通常导热油控温温度较高。这时,导热油温度与个别生产线需要控温的温度相差就有可能过大。开启导热油就会对釜体装置形成局部温度过高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下升温 很容易造成冲温现象。在需要保温的时候,特别是保温温度大于水的沸点100摄氏度的时候,由于冷却系统所依靠换热的介质水不能超过沸点100摄氏度,导热油的温度和需要控温温度相差很容易过大,操作控温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给生产带来很大的麻烦,对产品的质量控制也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避免釜体形成局部温度过高和升温时造成冲温现象,并且使操作控温简易便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专利技术一种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该管道系统既具有传统导热油循环管道的作用,又能方便控制循环系统的导热油温度,不仅使生产操作控温更加简易便捷,而且因为是控制独立釜体的导热油循环系统,节约了能耗,符合环境保护设想。本专利技术的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带上端口和下端口的受控温釜体,导热油出口接口,导热油出口阀门,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增压循环泵,导热油换热器,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导热油入口阀门,导热油入口接口及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在增压循环泵后的并联管路入口接口,换热器分路阀门,直通管道分路阀门,直通管道,并联管路出口接口 ;所述的受控温釜体的上端口通过连接管道依次将导热油出口接口、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增压循环泵、并联管路入口接口、换热器分路阀门、导热油换热器、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导热油入口接口、受控温釜体的下端口串联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的直通管道分路阀门与直通管道串接后,再与换热器分路阀门和导热油换热器并联连接在并联管路入口接口与并联管路出口接口之间形成并联管道。本专利技术的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是通过调控各阀门的开和关来达到受控温釜体的升温、保温和降温,其控制调节过程为I、当受控温釜体需要升温的幅度较大的时候,打开导热油入口阀门和导热油出口阀门,同时关闭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即可。2、当受控温釜体将要升温到需要控温的温度时,打开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打开增压循环泵,关闭换热器分路阀门,打开直通管道分路阀门,控制导热油入口阀门和导热油出口阀门调节导热油温度和需要控温温度差,避免形成冲温现象。3、当受控温釜体需要保温时,打开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打开增压循环泵,关闭换热器分路阀门,打开直通管道分路阀门,关闭导热油入口阀门和导热油出口阀门即可。4、当受控温釜体需要降温时,打开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打开增压循环泵,打开换热器分路阀门,关闭直通管道分路阀门,关闭导热油入口阀门和导热油出口阀门即可。本专利技术的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是利用增压循环泵对单个生产釜体设计一个导热油的循环系统。当生产釜体需要升温或者保温时通过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调节油温,使油温与需要调节的温度相差不大,确保不会冲温。从而大大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减少了导热油的热能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操作简易。四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的结构原理图。图中I是受控温釜体,2是导热油出口接口,3是导热油出口阀门,4是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5是增压循环泵,6是并联管路入口接口,7是换热器分路阀门,8是直通管道分路阀门,9是导热油换热器,10是直通管道,11是并联管路出口接口,12是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3是导热油入口阀门,14是导热油入口接口,15是受控温釜体I的上端口,16是受控温釜体I的下端口。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本专利技术的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带上端口 15和下端口 16的受控温釜体1,导热油出口接口 2,导热油出口阀门3,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增压循环泵5,导热油换热器9,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导热油入口阀门13,导热油入口接口 14及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在增压循环泵5后的并联管路入口接口 6,换热器分路阀门7,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直通管道10,并联管路出口接口 11 ;所述的受控温釜体I的上端口 15通过连接管道依次将导热油出口接口 2、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增压循环泵5、并联管路入口接口 6、换热器分路阀门7、导热油换热器9、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导热油入口接口 14、受控温釜体I的下端口 16串联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的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与直通管道10串接后,再与换热器分路阀门7和导热油换热器9并联连接在并联管路入口接口 6与并联管路出口接口 11之间形成并联管道。当受控温釜体I需要升温的幅度较大的时候,打开导热油入口阀门13和导热油出口阀门3,同时关闭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即可。当受控温釜体I将要升温到需要控温的温度时,打开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打开增压循环泵5,关闭换热器分路阀门7,打开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控制导热油入口阀门13和导热油出口阀门3调节导热油温度和需要控温温度差,避免形成冲温现象。当受控温釜体I需要保温时,打开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打开增压循环泵5,关闭换热器分路阀门7,打开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关闭导热油入口阀门13和导热油出口阀门3即可。 当受控温釜体I需要降温时,打开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和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打开增压循环泵5,打开换热器分路阀门7,关闭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关闭导热油入口阀门13和导热油出口阀门3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带上端口(15)和下端口(16)的受控温釜体(1),导热油出口接口(2),导热油出口阀门(3),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增压循环泵(5),导热油换热器(9),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导热油入口阀门(13),导热油入口接口(14)及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在增压循环泵(5)后的并联管路入口接口(6),换热器分路阀门(7),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直通管道(10),并联管路出口接口(11);所述的受控温釜体⑴的上端口(15)通过连接管道依次将导热油出口接口(2)、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增压循环泵(5)、并联管路入口接口 ¢)、换热器分路阀门(7)、导热油换热器(9)、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导热油入口接口(14)、受控温釜体(I)的下端口(16)串联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的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与直通管道(10)串接后,再与换热器分路阀门(7)和导热油换热器(9)并联连接在并联管路入口接口(6)与并联管路出口接口(11)之间形成并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温导热油循环管道系统,包括带上端口(15)和下端口(16)的受控温釜体(1),导热油出口接口(2),导热油出口阀门(3),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增压循环泵(5),导热油换热器(9),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导热油入口阀门(13),导热油入口接口(14)及连接管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在增压循环泵(5)后的并联管路入口接口(6),换热器分路阀门(7),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直通管道(10),并联管路出口接口(11);所述的受控温釜体(1)的上端口(15)通过连接管道依次将导热油出口接口(2)、导热油进入增压循环泵阀门(4)、增压循环泵(5)、并联管路入口接口(6)、换热器分路阀门(7)、导热油换热器(9)、导热油循环进入受控温釜体阀门(12)、导热油入口接口(14)、受控温釜体(1)的下端口(16)串联连接形成循环回路;所述的直通管道分路阀门(8)与直通管道(10)串接后,再与换热器分路阀门(7)和导热油换热器(9)并联连接在并联管路入口接口(6)与并联管路出口接口(11)之间形成并联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卓瑜,叶旗,
申请(专利权)人:梧州市飞卓林产品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