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板式张力拉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24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色及黑色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C型板式张力拉伸方法,其特征是: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装置的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力柱(7)连接;上横梁(2)及下横梁(3)将立板(1)左右辅助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将立板(1)上下夹紧固定,形成一体式机头;上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上横向拉杆(4)连接,下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下横向拉杆(4)连接,在上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和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之间形成C形腔体,C形腔体内固定有钳口组件。该装置使机体夹紧斜面易于加工,解决了对于大吨位、宽厚板、重型张力拉伸机,整体机头铸造、加工运输、安装维修困难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及黑色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c型板式张力拉伸方法。
技术介绍
张力拉伸机用于对有色或黑色板带、管、棒、型材等进行拉伸。通过使材料产生 一定延伸率的拉伸, 一方面对金属进行强化处理,另一方面起到矫直、矫平作用,在 冶金行业、铝及铝合金加工行业应用广泛。张力拉伸机结构形式较多,传统的张力拉伸机用于夹紧拉伸的机头采用整体铸锻 件,虽然刚性好,但因封闭结构限制使得机头加工困难,尤其是加工机头的夹紧斜面 时精度难以保证,该斜面用于钳口组件中的夹紧钳口夹紧或打开时的移动导向。对于 大吨位、宽厚板、重型张力拉伸机,机头整体结构带来的突出矛盾是单个零件重量超 重,铸造、加工都无法完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型板式张力拉伸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装置不仅使机体夹紧斜面易于加工,而且在保证设备性能的情况下从结构上解决了对于大吨位、宽 厚板、重型张力拉伸机,整体机头铸造、加工运输、安装维修困难的技术难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c型板式张力拉伸方法,其特 征是该方法所采用的装置至少包括立板1、上横梁2、下横梁3、上加强梁5、下加 强梁6及钳口组件;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力柱7连接;上横梁2及下横梁3 将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左右辅助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将上下纵 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下夹紧固定,使上横梁2及下横梁3、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 1、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形成一体式机头;上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上横向拉杆4 将其连接,下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下横向拉杆4将其连接,在上纵向分片排布的立 板1和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之间形成C形腔体,C形腔体内固定有钳口组件。所述的钳口组件包括上夹钳8和下夹钳9,上夹钳8与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斜 面配合,下夹钳9与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下斜面配合,上夹钳8、下夹钳9构成夹紧 钳口,拉伸板带IO通过钳口夹紧后进行拉伸。所述的拉力柱7可以施加预应力。所述的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的片数是由拉伸板带10的宽度决定,使分片排 布的立板1宽度大于拉伸板带10的宽度。所述的上夹钳8和下夹钳9后面有定位杆11 。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装置属于精整设备,是一种特别用于大拉伸力 的重型张力拉伸机。张力拉伸机用于夹紧拉伸的机头采用纵向分片式组合结构,主要 由立板(数片)、拉杆、上横梁、下横梁及钳口组件等组成。新型组合C型板式张力拉 伸方法将整个机头划分为数个部件,C形立板可以采用轧制厚钢板,材料性能比使用 大型铸锻件易于保证,机头安装、加工方便。立板与钳口组件的安装配合面为C型以 方便加工及装配。为了减小立板受力所产生的变形,可以采用上、下加强梁增加立板 的刚性,上、下加强梁采用拉力柱(梁)连接,拉力柱(梁)可以施加预应力减小负载状态 下拉力柱(梁)变形。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歩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中1、立板;2、上横梁;3、下横梁;4、拉杆;5、上加强梁;6、下加强梁; 7、拉力柱8、上夹钳;9、下夹钳;10、板带;11、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装置的上横梁2及下横梁3将上下纵向分片 排布的立板1左右辅助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将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 板l上下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力柱7连接,拉力柱7可以是拉力 梁,使上横梁2及下横梁3、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l、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形 成一体式机头。立板1通过横向拉杆4将其连接。在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的C形腔 体内固定钳口组件,立板1钳口组件安装联接配合面为C型,以方便加工及装配。采用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增加立板1的刚性,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 力柱7连接,为了减小负载状态下拉力柱7变形,拉力柱7可以施加预应力。上横梁2、下横梁3用于固定立板1,对整体立板l起定位作用,并传递拉伸板带 IO和定位杆11驱动定位时的力。定位杆11连接液压缸,由液压缸驱动定位杆11对钳 口组件定位。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片数是由板带10的宽度决定,使分片排布的立板1宽 度大于拉伸板带10的宽度。采用分片排布的立板1有利于适应不同的板带10宽度。钳口的大小通过上夹钳8与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斜面配合位置及下夹钳9与 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下斜面配合位置决定,由上夹钳8和下夹钳9后面的定位杆11驱动定位。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装置至少包括立板(1)、上横梁(2)、下横梁(3)、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及钳口组件;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力柱(7)连接;上横梁(2)及下横梁(3)将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左右辅助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将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下夹紧固定,使上横梁(2)及下横梁(3)、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形成一体式机头;上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上横向拉杆(4)将其连接,下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下横向拉杆(4)将其连接,在上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和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之间形成C形腔体,C形腔体内固定有钳口组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钳口 组件包括上夹钳(8)和下夹钳(9),上夹钳(8)与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 上斜面配合,下夹钳(9)与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下斜面配合,上夹钳(8)、 下夹钳(9)构成夹紧钳口,拉伸板带(10)通过钳口夹紧后进行拉伸。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拉力 柱(7)可以施加预应力。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下 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的片数是由拉伸板带(10)的宽度决定,使分片排布 的立板(1)宽度大于拉伸板带(10)的宽度。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是所述的上夹 钳(8)和下夹钳(9)后面有定位杆(11)。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有色及黑色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其特征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装置的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力柱(7)连接;上横梁(2)及下横梁(3)将立板(1)左右辅助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将立板(1)上下夹紧固定,形成一体式机头;上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上横向拉杆(4)连接,下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下横向拉杆(4)连接,在上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和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之间形成C形腔体,C形腔体内固定有钳口组件。该装置使机体夹紧斜面易于加工,解决了对于大吨位、宽厚板、重型张力拉伸机,整体机头铸造、加工运输、安装维修困难的技术难题。文档编号B21C1/16GK101214506SQ20071030652公开日2008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左雁冰, 瑜 常, 超 张, 汪恩辉, 王殿楹, 赵永平, 峰 陈, 黄维勇 申请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C型板式张力拉伸方法,其特征是: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装置至少包括立板(1)、上横梁(2)、下横梁(3)、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及钳口组件;上加强梁(5)、下加强梁(6)通过拉力柱(7)连接;上横梁(2)及下横梁(3)将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左右辅助夹紧固定,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将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下夹紧固定,使上横梁(2)及下横梁(3)、上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上加强梁(5)及下加强梁(6)形成一体式机头;上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上横向拉杆(4)将其连接,下分片排布的立板(1)通过下横向拉杆(4)将其连接,在上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和下纵向分片排布的立板(1)之间形成C形腔体,C形腔体内固定有钳口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恩辉张超王殿楹赵永平黄维勇陈峰左雁冰常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