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可调温烧嘴,包括烧嘴本体,设置在烧嘴本体上的气体通道及与其相通的混合腔、火焰通道和喷火口炉膛,其中:混合腔内设置有输送燃料与气体通道输送的高温气体一次混合燃烧的主燃料管;喷火口炉膛上设置有再次输送燃料,与经混合腔一次混合燃烧后的气体再次混合燃烧的二次燃料管及二次燃烧喷口;所述的主燃料管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和点火燃料管,且助燃空气管输送的助燃空气与点火燃料管输送的点火燃料在点火枪混合,并经设置在主燃料管上的点火针点火;所述的主燃料管、二次燃料管和点火燃料管外端都连接在燃料输送总管上,且各燃料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控温精度高,炉温均匀性、安全性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烧嘴,特别指一种适合于连续蓄热式燃烧器的新型可调温烧嘴。
技术介绍
蓄热式燃烧技术是目前世界上节能效果最好的节能燃烧技术之一,蓄热式燃烧器由蓄热体组成,当烟气通过时将热量传给蓄热体,使其温度提高,进行蓄热;随后切断烟气通以预热气体,蓄热体再将热量传给预热气体,使其温度降低,进行释热,然后再切断预热气体通以烟气。如此反复进行将烟气热量通过中间介质蓄热体传给预热气体。为了使预热气体得以连续加热,每台炉子或每个烧嘴必须配两个蓄热室。蓄热和释热过程属不稳定态传热工况,而且间歇换向,因此蓄热式预热器要成对使用。蓄热体的形状,尺寸和砌筑形式对传热过程影响很大,蓄热室相同时换向间隔时间对预热温度波动有很大的影响,换向时间短,则预热温度波动小。换向式蓄热式预热器大多存在体积大,热回收率低,气体预热温度波动较大等缺点。因高温空气是连续不断的供应,因此常规的蓄热式烧嘴存在很大的缺 点,存在温度控制不准、控温精度低、炉温均匀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安全、节能的新型可调温烧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包括烧嘴本体,设置在烧嘴本体上的气体通道及与其相通的混合腔、火焰通道和喷火口炉膛的烧嘴,其中混合腔内设置有输送燃料与气体通道输送的高温气体一次混合燃烧的主燃料管;喷火口炉膛上设置有再次输送燃料,与经混合腔一次混合燃烧后的气体再次混合燃烧的二次燃料管及二次燃烧喷口;所述的主燃料管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和点火燃料管,且助燃空气管输送的助燃空气与点火燃料管输送的点火燃料在点火枪混合,并经设置在主燃料管上的点火针点火;所述的主燃料管、二次燃料管和点火燃料管外端都连接在燃料输送总管上,且各燃料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主要适合于连续蓄热式燃烧器,也可适用于换向式蓄热燃烧器作烧嘴用,燃料分二步进入,采用二根燃烧管道加入烧嘴中的不同部位后燃烧,能有效控制火焰温度,控温精度高,炉温均匀性好;同时能有效的调节燃烧速率,一次燃料和二次燃料都能调节,使火焰时刻处于可控状态,因此能有效的降低NOx的排放,能将NOx的排放量控制在50 — lOOppm,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采用二级火焰检测系统,能有效的提高整套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A-A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I、2可知,本技术包括烧嘴本体8,设置在烧嘴本体8上的气体通道I及与其相通的混合腔18、火焰通道19和喷火口炉膛),其中混合腔18内设置有输送燃料与气体通道I输送的高温气体一次混合燃烧的主燃料管3 ;喷火口炉膛7上设置有再次输送燃料,与经混合腔18 —次混合燃烧后的气体再次混合燃烧的二次燃料管11及二次燃烧喷口 6 ;所述的主燃料管3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5和点火燃料管4,且助燃空气管5输送的 助燃空气与点火燃料管4输送的点火燃料在点火枪混合,并经设置在主燃料管3上的点火针12点火;所述的主燃料管3、二次燃料管11和点火燃料管4外端都连接在燃料输送总管21上,且各燃料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本技术所述的主燃料管3上设置有主燃料电磁阀13和主燃料调节阀14调节燃料输送的开关及大小。所述的二次燃料管11上设置有二次燃料电磁阀9和二次燃料调节阀10调节燃料输送的开关及大小。所述的点火燃料管4上设置有点火电磁阀16和点火调节阀17调节燃料输送的开关及大小。所述的燃料输送总管21上设置有总切断阀20。所述的喷火口炉膛7为喇叭口状,二次燃料喷口 6设置至少二个于喷火口炉膛7喇叭开口处。所述的混合腔18为倒喇叭口状,通过火焰通道19与喷火口炉膛7连成一体。所述的点火针12相邻处设置有检测火焰的检火针15。所述的烧嘴本体8的后端设置有二次检测火焰的紫外火焰检测孔2。本技术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本技术包括烧嘴本体8、气体通道I、主燃料管3、点火燃料管4、二次燃料管11、喷火口炉膛7、混合腔18、火焰通道19、二次燃料喷口 6,作为助燃空气进入通道的助燃空气管5,调节主燃料管的主燃料电磁阀13和主燃料调节阀14,调节二次燃料管的二次燃料电磁阀9和二次燃料调节阀10,用于点火系统的点火管路包括点火电磁阀16、点火调节阀17、点火针12、检火针15,同时在烧嘴本体8后端还设计有用于安全的二次火检的紫外火焰检测孔2。本技术主要适用于连续的高温空气与燃料在烧嘴和炉膛内边预混边燃烧,属扩散式燃烧方式,助燃空气温度一般大于800°C,属于高温空气燃烧范畴。因此整个烧嘴本体都采用耐高温低水泥浇注料按实施例结构图形状浇注而成,喷火口成喇叭状,中间的圆柱体设计是火焰通道19,主要是利于集中火焰和加快火焰传播速度,内部的倒喇叭形状是混合腔18,助燃高温空气经气体通道和主燃料在混合腔内进行混合后高温火焰经火焰通道燃烧速度进一步加快,经喷火口喷出;二次燃料喷口设计在喷火口炉膛7喇叭开口处,可设计二个或多个二次燃料喷口 6,二次燃料在喷火口和炉膛与经过一次燃烧后的气体混合、再次燃烧。燃料经过主燃料电磁阀13和主燃料调节阀14进行开关和大小调节控制,从主燃料管3喷出的燃料先与气体通道I内的高温空气混合、燃烧;然后,经过二次燃料电磁阀9和二次燃料调节阀10进行开关和大小调节控制,经二次燃料管11从二次燃料喷口 6喷出的燃料再与气体通道I内的空气在喷火口炉膛7部位混合、燃烧;二次燃烧结构能有效降低高温烟气的温度,特别是主燃料管3的燃料和高温空气混和燃烧的混合腔部位的温度,有利于温度调节,能达到较高的温度精度。本技术用于点火的点火管路包括点火燃料经过点火电磁阀16和点火调节阀17进行开关和流量控制后,通过点火燃料管4和经过流量调节后经助燃空气管5进入的助燃空气在点火枪内混合,经点火针12点燃火焰;检火针15主要是用于安全检测火焰,当检火针15检测不到火焰时能紧急切断燃料总切断阀20,并进行重新点火、开启电磁阀等动作。烧嘴本体8后端还设计有二次火检的紫外火焰检测孔2,主要起安全和二次保护作用,以防检火针15失灵时起保护作用,检测不到火焰时能紧急切断燃料总切断阀20。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 范围,本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可调温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烧嘴本体(8),设置在烧嘴本体(8)上的气体通道(I)及与其相通的混合腔(18)、火焰通道(19)和喷火口炉膛(7),其中 混合腔(18)内设置有输送燃料与气体通道(I)输送的高温气体一次混合燃烧的主燃料管(3);喷火口炉膛(7)上设置有再次输送燃料,与经混合腔(18)—次混合燃烧后的气体再次混合燃烧的二次燃料管(11)及二次燃烧喷ロ(6); 所述的主燃料管(3)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5)和点火燃料管(4),且助燃空气管(5)输送的助燃空气与点火燃料管(4)输送的点火燃料在点火枪混合,并经设置在主燃料管(3)上的点火针(12)点火; 所述的主燃料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可调温烧嘴,其特征在于包括烧嘴本体(8),设置在烧嘴本体(8)上的气体通道(1)及与其相通的混合腔(18)、火焰通道(19)和喷火口炉膛(7),其中:????混合腔(18)内设置有输送燃料与气体通道(1)输送的高温气体一次混合燃烧的主燃料管(3);喷火口炉膛(7)上设置有再次输送燃料,与经混合腔(18)一次混合燃烧后的气体再次混合燃烧的二次燃料管(11)及二次燃烧喷口(6);????所述的主燃料管(3)上设置有助燃空气管(5)和点火燃料管(4),且助燃空气管(5)输送的助燃空气与点火燃料管(4)输送的点火燃料在点火枪混合,并经设置在主燃料管(3)上的点火针(12)点火;????所述的主燃料管(3)、二次燃料管(11)和点火燃料管(4)外端都连接在燃料输送总管(21)上,且各燃料输送管道上均设置有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述怀,
申请(专利权)人:岳阳钟鼎热工电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