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9349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包括主缸体及与主缸体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助力缸体内设有助力缸活塞,主缸体内设有与助力缸活塞相连的主缸活塞,分泵上还设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控制助力气压进气口与助力气路通断的控制阀,分泵上还设有控制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控制气路、连接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换向阀,换向阀包括连通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上下直通的阀道,阀道内设有通过气压控制的换向阀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车辆在液压和气压混合驱动模式及纯气压驱动模式两个驱动模式节能、快速的转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车辆运行可靠性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离合器外部控制装置,尤其涉及混合动力车上的离合器用的离合器分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离合器分泵的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0949613Y,公告日为2007年9月19日,名称为‘一种汽车离合器助力器总成’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助力器,包括主缸体及与主缸体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主缸体内设置有主缸活塞,助力缸体内设置有助力缸活塞,主缸活塞靠近助力缸活塞的后端连接在助力缸活塞上,助力缸体前侧内壁上与助力缸活塞之间连接设置有回位弹簧,主缸体上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助力器上还设置有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和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及控制助力气路与助力气压进气口通断的控制阀,主缸活塞的后端连接有推杆,主缸体上还设置有标尺本体, 这种传统的离合器分泵只能适用于液压油及气压混合的驱动模式下运行,而现有的混合动力车上用的离合器分泵都是气缸式的,即气压活塞推杆式,长时间工作容易损坏,并且气缸式结构的分泵只能适用于气压驱动模式下运行,由于新能源车辆的发展不是太成熟,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车辆在路上无法正常运行会经常发生,车辆的工作状况发生故障时只能停车维修,就会造成巨大人力、物力的浪费,增加了车辆的运行成本,使车辆运行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在液压油及气压混合驱动模式与纯气压驱动模式之间相互切换的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包括主缸体及与主缸体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助力缸体内设置有助力缸活塞,主缸体内设置有与助力缸活塞相连的主缸活塞,分泵上还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控制助力气压进气口与助力气路通断的控制阀,分泵上还设置有控制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控制气路、连接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连通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上下直通的阀道,阀道的上端连通于与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的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和助力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的下端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内设置有通过气压控制的换向阀芯,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最上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断开,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中间位置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的最下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同时与助力气路出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相连通,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断开。所述的控制阀垂直于主缸体的轴线设置于主缸体的侧壁上,控制阀包括控制阀芯,控制阀芯伸入到主缸体的内孔中,主缸活塞的外周面上设置用于容纳伸出的控制阀芯使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凹槽。所述的助力气路位于控制阀与助力缸体之间的部分呈Z型。所述的主缸体上于助力气压进气口处连通设置有用于与气源连接的助力气压进气通道。所述的主缸体上于控制气压进气口处连通设置有用于与气源连接的控制气压进气通道。本技术的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在传统的气压和液压混合驱动的基础上增加了纯气压驱动模式,纯气压驱动模式主要依靠整车气源,充分的利用了整车气源,当纯气压驱动模式失效时,传统的液气混合驱动模式打开,实现了两个驱动模式节能、快速转换,实现了模式的互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车辆运行可靠性提高。 进一步,控制阀的开启采用控制阀芯嵌入和脱出凹槽的机械结构联动开启,使整个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更紧凑。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右视图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主缸体I及与主缸体I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15,助力缸体15内设置有助力缸活塞16,助力缸活塞16的后侧与助力缸体后壁之间设置有回复弹簧18,助力缸活塞16将助力缸体分成前腔室14和后腔室13,主缸体I内设置有与助力缸活塞16相连的主缸活塞2,主缸活塞2的前端固定连接有离合器推杆12,分泵上还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与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6、控制助力气压进气口与助力气路通断的控制阀5,控制阀5垂直于主缸体的轴线设置于主缸体I的侧壁上,助力气路6呈Z型,助力气压进气口处连通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通道3,控制阀5包括控制阀芯,控制阀芯伸入到主缸体I的内孔中,主缸活塞2的外周面上设置用于容纳伸出的控制阀芯使控制阀处于关闭状态的凹槽,分泵上还设置有控制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与助力缸体15之间的控制气路10、连接于助力气路6与控制气路10之间的换向阀,换向阀包括连通于助力气路6与控制气路10之间的上下直通的阀道7,阀道7的上端连通于与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的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和助力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7的下端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7内设置有通过气压控制的换向阀芯8,换向阀芯8为钢珠,当钢珠位于阀道最上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断开,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钢珠位于阀道中间位置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钢珠位于阀道的最下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同时与助力气路出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相连通,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断开,控制气压进气口处连通设置有控制气压进气通道4,主缸体I上设置有用于强制排气的强制排气孔9。上述技术的实施例在使用时,当整车正常行驶时,钢珠位于阀道的下端,整车气源气压由控制气压进气通道进入,由于气压作用使钢珠移动到阀道的另一端,此时钢珠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断开,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气体由控制气压进气口进入到控制气路内,再由控制气路进入到助力缸体的后腔室内,助力活塞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回复弹簧的拉力向前移动,进而带动主缸活塞向前移动,使控制阀的控制阀芯逐渐脱出凹槽,主缸活塞的外周面将控制阀芯向下压,使控制阀打开,整车气源气压由助力气压进气通道进入到助力气路内,钢珠在气压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移动到阀道的中间位置,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进而助力气压通过助力气路进入到助力缸体的后腔室,控制气压同时通过控制气路进入到助力缸体的后腔室,进入到助力缸体的后腔室内的气体克服回复弹簧的拉力进一步推动助力活塞向前移动,进而推动离合器推杆12伸出,使离合器分离,当离合器工作完成后,控制气压进气通道及助力气压进气通道均不再供气,此 时控制气压进气通道由进气变成排气,使助力缸体的后腔室内的气体排出,助力缸体的后腔室内的气压下降,当气压下降到小于回复弹簧的拉力时,助力缸活塞向后移动,此时助力缸活塞后腔室内的气体流经助力气路,由控制阀排出,此时离合器推杆收回,控制阀的控制阀芯重新嵌入到主缸活塞上的凹槽内使控制阀关闭,此时钢珠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又落回阀道的下端。当混合动力部分出现故障,车辆无法整车正常行驶时,本技术的实施例进入传统模式,钢珠8位于阀道的下端,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同时与助力气路出气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混合动力车用离合器分泵,包括主缸体及与主缸体同轴固连的助力缸体,助力缸体内设置有助力缸活塞,主缸体内设置有与助力缸活塞相连的主缸活塞,分泵上还设置有助力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助力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助力气路、控制助力气压进气口与助力气路通断的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分泵上还设置有控制气压进气口及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所述助力缸体之间的控制气路、连接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包括连通于助力气路与控制气路之间的上下直通的阀道,阀道的上端连通于与控制阀的出气口连通的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和助力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的下端连通于控制气压进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之间,阀道内设置有通过气压控制的换向阀芯,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最上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断开,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中间位置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与助力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将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连通,当换向阀芯位于阀道的最下端时,将助力气路的阀通进气口同时与助力气路出气口和控制气路的出气口相连通,控制气压进气口与控制气路的出气口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锋宋光辉刘飞王秋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