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件夹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916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轧件夹送装置,包括机架、上下夹送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辊平衡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两固定杆、联接杆以及平衡杆、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的固定杆一端固定于机架,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连接;平衡杆将两固定杆相联,连杆一端与平衡杆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两联接杆穿设于机架两侧,其一端分别与上夹送辊两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联接; 夹紧调整机构,包括上、下螺母、夹紧弹簧、调整螺母;所述的夹紧弹簧套设于联接杆,其一端与上夹送辊相抵;联接杆顶部设置一调整螺母,联接杆与平衡杆活动联接由上、下螺母固定。(*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轧钢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轧钢轧后余热处理工艺过程中夹送装置。
技术介绍
轧钢轧后余热处理工艺过程中,成品轧件在行进控冷过程中通过夹送装置夹送至冷床输入辊道。现有夹送装置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设备故障,经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夹紧力和夹送辊辊缝调整的结构,由于轧件在夹送辊边孔咬入时,夹送力是由汽缸传递到上辊横梁的中点铰链0点上,边孔咬入时,对0点会产生一个附加力矩,由于上辊没有一套平衡机构来平衡该附加力矩,所以,该附加力矩使上辊发生水平倾斜,当倾斜度超过了滚动轴承的工作转角时,就会使轴承损坏;同时,该附加力矩减弱了咬入轧件的夹紧力,不能有效地完成夹送任务。但实际生产中,保证夹送是首要任务,于是产生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保持生产必须增加夹紧力,夹紧力调得太大就会破坏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设备的不足,保证正常夹送的轧件夹送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轧件夹送装置,包括机架、上下夹送辊;还包括上辊平衡机构、夹紧调整机构;其中,上辊平衡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两固定杆、联接杆以及平衡杆、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的固定杆一端固定于机架,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连接;平衡杆将两固定杆相联,连杆一端与平衡杆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两联接杆穿设于机架两侧,其一端分别与上夹送辊两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联接; 夹紧调整机构,包括上、下螺母、夹紧弹簧、调整螺母;所述的夹紧弹簧套设于联接杆,其一端与上夹送辊相抵;联接杆顶部设置一调整螺母,联接杆与平衡杆活动联接由上、下螺母固定;可根据不同规格的轧件,通过调节弹簧的压缩量,来调整压缩力的大小。进一步,还设有辊缝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杆、固定螺母、锁紧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固定于机架,调整螺杆套设于联接杆,并与固定螺母罗纹配合;锁紧螺母设置于夹紧调整机构的调整螺母上方,根据各种不同规格的轧件,调整不同尺寸的辊缝,另外生产中,当孔型磨损时,为了减小辊缝,可作为压下机构用。所述的平衡杆为U形结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汽缸。还设有手柄,手柄固定于调整螺杆。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U形结构平衡杆使上夹送辊两端的联接杆不能各自分别作向上、向下运动,使上夹送辊左侧位移和右侧位移的距离是一样的,因而上夹送辊的上、下运动也是处于水平状态,避免边孔咬入时上辊发生水平倾斜而使轴承损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辊平衡机构工作原理图。图中标号说明1 机架2、2’ 上下夹送辊3 上辊平衡机构31、31’固定杆 32、32’联接杆33平衡杆34 连杆 35 驱动机构4 夹紧调整机构41、41’夹紧弹簧42、42’调整螺母 43、43’ 手柄 44、44’ 调整螺杆51、52 上、下螺母 53 联接销轴61、61’ 锁紧螺母 62、62’ 固定螺母7、7’、7”联接销轴K1夹送辊中间孔 K2、K3夹送辊边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轧件夹送装置,包括机架1、上下夹送辊2、2’;还包括上辊平衡机构3、夹紧调整机构4;所述的上辊平衡机构3包括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两固定杆31、31’、联接杆32、32’以及平衡杆33、连杆34、驱动机构35;固定杆31、31’一端固定于机架1,另一端通过联接销轴7与平衡杆33活动连接;平衡杆33为U形结构,将两固定杆31、31’相联,并上、下螺母51、52固定,连杆34一端与平衡杆33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35即汽缸由联接销轴7’相连接;所述的两联接杆32、32’穿设于机架1两侧,其一端分别与上夹送辊2两端销轴7”连接,另一端由联接销轴53连接于平衡杆33;夹紧调整机构4,包括上、下螺母51、52、夹紧弹簧41、41’、调整螺母42、42’;所述的夹紧弹簧41、41’套设于联接杆32、32’,其一端与上夹送辊2、2’相抵;联接杆顶部设置一调整螺母42、42’,联接杆与平衡杆33活动联接,由上、下螺母51、52固定;辊缝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杆44、44’、固定螺母62、62’、锁紧螺母61、61’、手柄43、43’;所述的固定螺母62、62’固定于机架1,调整螺杆44、44’套设于联接杆32、32’,并与固定螺母62、62’螺纹配合;锁紧螺母61、61’设置于夹紧调整机构的调整螺母42、42’上方;夹紧弹簧41、41’一端与调整螺杆44、44’相抵,另一端与上夹送辊2、2’相抵;手柄43、43’固定于调整螺杆44、44’上部。工作时,由于螺纹钢直径尺寸必定大于夹送孔孔型直径尺寸,如图2所示,中间孔K1夹送时,轧件夹送装置上下夹送辊2、2’受力平衡;当边孔K2、K3夹送时,平衡杆33会产生一个附加力矩,联接杆32会发生一定的错位,连杆34与驱动机构35即汽缸通过联接销轴7’铰接,平衡杆33绕联接销轴7’移动。由于U形结构平衡杆33是一个整体,联接杆32、32’不能各自分别作向上、向下运动。所以,上夹送辊2左侧位移和右侧位移的距离是一样的,因而上夹送辊2的上、下运动也是处于水平状态,如图4所示。夹紧调整时,可松开上、下螺母51、52,调节调整螺母44、44’,拧紧就能压缩夹紧弹簧41、41’,增加夹紧力,拧松就能伸长夹紧弹簧41、41’,减少夹紧力。调整结束后,再拧紧上、下螺母51、52,松开锁紧螺母61、61’,抓住手柄43、43’,旋转调整螺杆44、44’,就能使上夹送辊2、2’上、下移动调整。权利要求1.轧件夹送装置,包括机架、上下夹送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辊平衡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两固定杆、联接杆以及平衡杆、连杆、驱动机构;所述的固定杆一端固定于机架,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连接;平衡杆将两固定杆相联,连杆一端与平衡杆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的两联接杆穿设于机架两侧,其一端分别与上夹送辊两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联接;夹紧调整机构,包括上、下螺母、夹紧弹簧、调整螺母;所述的夹紧弹簧套设于联接杆,其一端与上夹送辊相抵;联接杆顶部设置一调整螺母,联接杆与平衡杆活动联接由上、下螺母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件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辊缝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杆、固定螺母、锁紧螺母;所述的固定螺母固定于机架,调整螺杆套设于联接杆,并与固定螺母罗纹配合;锁紧螺母设置于夹紧调整机构的调整螺母上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件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杆为U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件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汽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件夹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手柄,手柄固定于调整螺杆。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轧件夹送装置,包括机架、上下夹送辊、上辊平衡机构、夹紧、辊缝调整机构;其中,上辊平衡机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机架两侧的两固定杆、联接杆以及平衡杆、连杆、汽缸;固定杆一端固定于机架,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连接;平衡杆将两固定杆相联,连杆一端与平衡杆相连接,另一端与汽缸相连接;所述的两联接杆穿设于机架两侧,其一端分别与上夹送辊两端相连接,另一端与平衡杆活动联接;夹紧、辊缝调整机构包括调整螺杆、夹紧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行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