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对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7320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料对拉机,它包括机架、出料筒、对拉机构、过渡机构、摆布机构、收布机构。所述的出料筒安装在机架下方,对拉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与出料筒相邻,过渡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收布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另一侧,在过渡机构与收布机构之间安装摆布机构。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对拉机构中设有张力辊、主动辊、上刀板、下刀板等,布料在张力辊和主动辊之间形成张力,在上刀板和下刀板之间进行拉伸,该拉伸过程使得布料的经线和纬线适度拉长,过于致密的经线和纬线网格得以适度放松,从而达到改善布料手感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零部件较少,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布料对拉机
技术介绍
化纤在发展初期拥有三大优势一是结实耐用;二是易打理,具有抗皱免烫特性;三是可进行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而不像天然纤维占用土地,加工费时费力、产量有限。但目前化纤的这些传统优势已“风光”不再。一是如今人们穿衣讲究舒适性和时尚化,随着消费观念改变,化纤的结实耐用变得毫无用处;二是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天然纤维经过后整理,一样能具有易打理的性能。当传统优势风光不再的时候,化纤的吸湿性差、舒适性差、手感较硬等弱点却凸显出来。于是,对化纤布料进行改造,成为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有效改善化纤布料手感的布料对拉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布料对拉机,它包括机架、出料筒、对拉机构、过渡机构、摆布机构、收布机构;所述的出料筒安装在机架下方,对拉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与出料筒相邻,过渡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收布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另一侧,在过渡机构与收布机构之间安装摆布机构;所述的对拉机构包括对拉框架、入布辊、张力辊、下压布辊、主动辊、上压布辊、出布弯辊、对拉电机、上刀板、下刀板、改向辊;所述的对拉框架呈三角形设置,入布辊、张力辊、下压布辊、主动辊、上压布辊、出布弯辊相互平行设置且它们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一个侧边上,在张力辊与下压布辊之间、主动辊与上压布辊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对拉电机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一个侧边上且其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的一端连接,向主动辊输出动力;所述的上刀板和下刀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二个侧边上且平行相对设置,在上刀板和下刀板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改向辊的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三个侧边上。所述的传动机构由主动皮带轮、皮带和从动皮带轮组成;所述的由主动皮带轮套接在对拉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皮带轮套接在主动辊的一端,皮带绕接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所述的安装有上刀板和下刀板的第二个侧边与安装有主动辊的第一个侧边呈45°夹角。所述的过渡机构为安装在机架上方的多个过渡辊。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对拉机构中设有张力辊、主动辊、上刀板、下刀板等,布料在张力辊和主动辊之间形成张力,在上刀板和下刀板之间进行拉伸,该拉伸过程使得布料的经线和纬线适度拉长,过于致密的经线和纬线网格得以适度放松,从而达到改善布料手感的目的。此外,本技术零部件较少,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廉。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对拉机构的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布料对拉机,它包括机架I、出料筒2、对拉机构3、过渡机构4、摆布机构5、收布机构6。所述的出料筒2安装在机架I下方,对拉机构3安装在机架I的一侧且与出料筒2相邻,过渡机构4安装在机架I的顶部,收布机构6安装在机架I的另一侧,在过渡机构4与收布机构6之间安装摆布机构5。 所述的过渡机构4为安装在机架I上方的五个过渡辊41、42、43、44、45,其中,过渡辊41是作为与出料筒2配合的进料过渡辊。如图2所示,所述的对拉机构3包括对拉框架31、入布辊32、张力辊33、下压布辊34、主动辊35、上压布辊36、出布弯辊37、对拉电机38、上刀板391、下刀板392、改向辊393。所述的对拉框架31呈三角形设置。所述的入布辊32、张力辊33、下压布辊34、主动辊35、上压布辊36、出布弯辊37相互平行设置且它们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31的第一个侧边311上,在张力辊33与下压布辊34之间、主动辊35与上压布辊36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对拉电机38安装在对拉框架31的第一个侧边331上且其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7与主动辊35的一端连接,向主动辊35输出动力;所述的上刀板391和下刀板39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对拉框架31的第二个侧边312上且平行相对设置,在上刀板391和下刀板392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安装有上刀板和下刀板的第二个侧边与安装有主动辊的第一个侧边呈45°夹角。所述的改向辊393的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31的第三个侧边31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传动机构7由主动皮带轮71、皮带72和从动皮带轮73组成。所述的由主动皮带轮71套接在对拉电机38的输出轴上,从动皮带轮73套接在主动辊35的一端,皮带72绕接在主动皮带轮71和从动皮带轮73上。在本技术中,传动机构也可采用其它传动方式。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布料10从出料筒2送出后经过渡辊41、入布辊32进入张力辊33与下压布辊34之间的布料通道,布料10进入并绕过呈45°角的下刀板392、改向辊393、呈45°角的上刀板391后进入主动辊35与上压布辊36之间的布料通道,布料10经出布弯辊37进入过渡辊42、43、44、45,再进入摆布机构5和收布机构6而被收纳。在此过程中,布料10在张力辊33和主动辊35之间形成张力,在上刀板391和下刀板392之间进行拉伸,该拉伸过程使得布料10的经线和纬线适度拉长,过于致密的经线和纬线网格得以适度放松,从而达到改善布料10手感的目的。本技术的重点就在于设置张力辊、主动辊、上刀板、下刀板对布料进行拉伸。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布料卷绕的次数可据需要而定,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 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布料对拉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出料筒、对拉机构、过渡机构、摆布机构、收布机构;所述的出料筒安装在机架下方,对拉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与出料筒相邻,过渡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收布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另一侧,在过渡机构与收布机构之间安装摆布机构;所述的对拉机构包括对拉框架、入布辊、张力辊、下压布辊、主动辊、上压布辊、出布弯辊、对拉电机、上刀板、下刀板、改向辊;所述的对拉框架呈三角形设置,入布辊、张力辊、下压布辊、主动辊、上压布辊、出布弯辊相互平行设置且它们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一个侧边上,在张力辊与下压布辊之间、主动辊与上压布辊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对拉电机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一个侧边上且其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的一端连接,向主动辊输出动力;所述的上刀板和下刀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二个侧边上且平行相对设置,在上刀板和下刀板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改向辊的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三个侧边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料对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由主动皮带轮、皮带和从动皮带轮组成;所述的由主动皮带轮套接在对拉电机的输出轴上,从动皮带轮套接在主动辊的一端,皮带绕接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上。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料对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有上刀板和下刀板的第二个侧边与安装有主动辊的第一个侧边呈45°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料对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机构为安装在机架上方的多个过渡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布料对拉机,它包括机架、出料筒、对拉机构、过渡机构、摆布机构、收布机构。所述的出料筒安装在机架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布料对拉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出料筒、对拉机构、过渡机构、摆布机构、收布机构;所述的出料筒安装在机架下方,对拉机构安装在机架的一侧且与出料筒相邻,过渡机构安装在机架的顶部,收布机构安装在机架的另一侧,在过渡机构与收布机构之间安装摆布机构;所述的对拉机构包括对拉框架、入布辊、张力辊、下压布辊、主动辊、上压布辊、出布弯辊、对拉电机、上刀板、下刀板、改向辊;所述的对拉框架呈三角形设置,入布辊、张力辊、下压布辊、主动辊、上压布辊、出布弯辊相互平行设置且它们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一个侧边上,在张力辊与下压布辊之间、主动辊与上压布辊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对拉电机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一个侧边上且其输出轴通过传动机构与主动辊的一端连接,向主动辊输出动力;所述的上刀板和下刀板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二个侧边上且平行相对设置,在上刀板和下刀板之间形成布料通道;所述的改向辊的两端可旋转的安装在对拉框架的第三个侧边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泽德程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湖里德宇精密机械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