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483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属于冶金设备领域。其特征是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通过压盖(18)及滑套(19)将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安装在辊组(7)的立柱(11)上,保证辊组(7)的辊缝与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在同一轧制线上,使辊组(7)在调整辊缝时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的位置在轧制线上保持不变,上下轧辊沿着相对的径向移动;辊组(7)安装在U型架支架(3)之中后,转动转耳(13),使转耳(13)卡在U型架(3)的凹槽中,用连接螺栓(12)将转耳(13)固定在U型支架(3)的凹槽中,同时也将辊组(7)固定在U型支架(3)中。轧机锁紧装置(4)的运动是靠活塞杆(14)控制。优点是:结构和机加工简单,重量轻,更换轧辊辊组便捷,保证轧辊实现对称调整,可明显减少生产事故,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轧钢机。
技术介绍
现有立式轧机多为大、小框架式,小框架固定在一个大框架上,框架重量大、机械加工难度及加工量大、成本高,大、小框架重量达30吨,如美国摩根式立式轧机。不仅如此,由于框架轧机轧辊辊组装在一个闭合的框架(小框架)内,更换辊组(轧钢机的工作机构)时,须从框架侧面窗口抽出。另外,框架式立式轧机辊缝的调整是采取固定1个轧辊,调整另一个轧辊的方式,在轧钢机辊缝开度频繁调整(为适应轧钢件尺寸的变化)过程中和换辊后,轧制线(即两辊中心线联线的平分线)都要变化,其结果导致轧制事故频繁发生。为避免此缺点,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得不频繁塞入垫片等方法加以粗略调整,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效率且不精确。2005年8月本专利技术课题组申请了一项申请号为200510086286.0的专利技术专利,题目为“一种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但由于轧机结构特别是U型架与轧机底座固定锁紧用轧机锁紧装置和凹槽旋转锁紧机构描述不清,导致驳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取消传统立式轧机的大、小框架结构,代之以开口的U型架结构,解决框架式立式轧机重量大、机械加工难度及加工量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解决框架式立式轧机辊缝的调整过程轧制线变化频繁、调整困难,降低了设备工作效率的问题。一种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其关键技术是1.设计了凹槽旋转锁紧机构,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通过压盖18及滑套19将其安装在辊组7的立柱11上,保证其辊组7的辊缝与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在同一轧制线上,使其在调整辊缝时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的位置在轧制线上保持不变,上下轧辊沿着相对的径向移动(见图12中10)。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与辊组7安装成一体的作用是保证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之部件一一转耳13在轧制线上相对立柱11可作一定的径向旋转运动而轴向方向位置不变。2.U型支架3与轧机底座5之间设计了锁紧装置4,轧机锁紧装置4中活塞杆14的运动是靠液压控制将活塞杆14收回,使U型支架3与轧机底座5处于非锁紧状态;卸压后靠碟簧17的弹力将活塞杆14推出,使U型架3与轧机底座5处于锁紧状态。辊组7安装在U型架支架3之中后(见图9、8的M、N放大图),转动转耳13,使转耳13卡在U型架3的凹槽中,用连接螺栓12将转耳13固定在U型支架3的凹槽中,同时也将辊组7固定在U型支架3中(见图9、8的M、N的放大图)。转耳13、U型支架3上加工的凹槽和连接螺栓12的作用是防止装入U型支架3中的辊组7自由滑动;且不影响安装在辊组7上的对称调整装置(C)对称调整辊缝的目的。辊组安装将辊组7放在换辊小车2上(见图3、4、5、6、7),换辊液压缸1工作,将辊组7推入U型支架3中,由构成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中一部件——转耳13转动至U型支架3的凹槽中(转耳13和U型支架3的凹槽作用在轧制过程中防止辊组跳动,保证其轧制线固定不变),用连接螺栓12将辊组7固定在U型支架3中;蜗轮升降机6工作并将U型支架3和辊组7升降至工作位置后,使安装在轧机底座5上的轧机锁紧装置4卸压后靠碟簧17的弹力把活塞杆14推出,活塞杆14将U型支架3锁紧在轧机底座5上(见图13)。辊组更换打开轧机锁紧装置液压控制阀,使安装在轧机底座5上的轧机锁紧装置4中活塞杆14收回,使活塞杆14处于非锁紧状态;蜗轮升降机6工作并将U型支架3和辊组7降至辊组更换位置(见图3、4、5、6、7),使辊组7放在换辊小车2上,将构成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中一部件——转耳13上的连接螺栓12拧开,转动转耳13,将转耳13脱开U型支架3的凹槽,使辊组7在U型支架3中处于自由状态;此时,换辊液压缸1工作,将辊组7推出U型支架3。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通过压盖18及滑套19将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安装在辊组7的立柱11上,保证辊组7的辊缝与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在同一轧制线上,使辊组7在调整辊缝时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的位置在轧制线上保持不变,上下轧辊沿着相对的径向移动(见图12中的10)。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与辊组7安装成一体的作用是保证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之部件一一转耳13在轧制线上相对立柱11可作一定的径向旋转运动而轴向方向位置不变。本专利技术采用对称调整结构,轧制力作为一对对称内力而互相抵消,框架不受力。因此可以将闭合框架上盖去掉,只留半个框架即U型架,如图5中所示,辊组可自由装入或撤出U型架。在美国摩根式立式轧机中是不能采用U型架结构的。因为,框架式立式轧机轧制时的轧制力是靠框架承受的。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虽然U型架不承受轧制力,但U型架与辊组之间还是需要固定的,否则辊组会在U型架内自由滑动。开口的U型架结构的优点是1、结构和机加工简单,重量轻。大、小框为闭合体,笨重而机加工复杂;改用开口U型架结构,重量减半且机加工方便;2、更换轧辊(即轧钢工具)辊组便捷。在框架式轧机上由于轧辊辊组安装在大、小框架内,当轧辊磨损需要更换时,须由框架侧面将辊组抽出,费时费事;改为开口U型架后辊组由U型架开口处吊出即可,佷便捷; 3、U型架轧机可以保证轧辊实现对称调整,避免框架式不能实现对称调整的弊病,可明显减少生产事故,提高生产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取消了轧机本身的框架(牌坊又称小框架)和固定整个轧机的大框架,因此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操作及换辊方便,成本低,而且实现了对称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美国摩根式立式轧机的正视图。图2为美国摩根式立式轧机的侧视图。图3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辊组安装更换示意图。图4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辊组A-A向结构示意5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装配主视图。图6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装配俯视图。图7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装配侧视图。图8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与U型支架3装配放大图(图7中的M部位)图9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与U型支架3装配放大图(图6中N部位)。图10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辊组7与对称调整装置20装配主视图。图11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辊组7与对称调整装置20装配A-A俯视图。图12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辊组7与对称调整装置20装配侧视图。图13为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锁紧装置4剖视图。图中标记为换辊液压缸1、换辊小车2、U型支架3、锁紧装置4、轧机底座5、蜗轮升降机6、辊组装配7、接轴托架8、万向接轴9、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立柱11、连接螺栓12、转耳13、活塞杆14、缸座15、缸体16、蝶簧17、压盖18、滑套19、对称调整装置20。具体实施例方式辊组安装将辊组7放在换辊小车2上(见图3、4、5、6、7),换辊液压缸1工作,将辊组7推入U型支架3中,由构成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中一部件--转耳13转动至U型支架3的凹槽中,用连接螺栓12将辊组7固定在U型支架3中;蜗轮升降机6工作并将U型支架3和辊组7升降至工作位置后,使安装在轧机底座5上的轧机锁紧装置4卸压后靠碟簧17的弹力把活塞杆14推出,活塞杆14将U型支架3锁紧在轧机底座5上(见图13)。辊组更换打开轧机锁紧装置液压控制阀,使安装在轧机底座6上的轧机锁紧装置4中活塞杆14收回,使活塞杆14处于非锁紧状态;蜗轮升降机6工作并将U型支架3和辊组7降至辊组更换位置(见图3、4、5、6、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框架立式短应力线轧机,包括支架、底座、立柱,其特征在于:一是设计了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通过压盖(18)及滑套(19)将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安装在辊组(7)的立柱(11)上,保证辊组(7)的辊缝 与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在同一轧制线上,使辊组(7)在调整辊缝时凹槽旋转锁紧机构(10)的位置在轧制线上保持不变,上下轧辊沿着相对的径向移动;辊组(7)安装在U型架支架(3)之中后,转动转耳(13),使转耳卡在U型架(3)的凹槽中,用连接螺栓(12)将转耳(13)固定在U型支架(3)的凹槽中,同时也将辊组(7)固定在U型支架(3)中:二是U型支架(3)与轧机底座(5)之间设计了锁紧装置(4),锁紧装置(4)中活塞杆(14)的运动是靠液压控制将活塞杆(14)收回,使U 型支架(3)与轧机底座(5)处于非锁紧状态;卸压后靠碟簧(17)的弹力将活塞杆(14)推出,使U型架(3)与轧机底座(5)处于锁紧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廷珍钟建瑜谭亮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鑫威智创冶金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