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推式打印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4685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推式打印机,其括导纸板、左侧板、右侧板和支座,所述导纸板上固定有其上设有搓纸星形轮的前上导纸基座,支座上安装有喷墨头,左、右侧板之间安装有位于喷墨头前方且与搓纸星形轮配合的前导纸锟,所述上导纸基座上铰接有顶板,顶板上制有条板和安装有可随顶板动作而抬升的前搓纸轮,前搓纸轮穿过前上导纸基座上的方形孔后与前导纸锟配合;所述右侧板上设有顶接在条板底端面上的偏心轮,偏心轮的侧壁上成型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齿轮组同右侧板上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还安装有位于喷墨头后方的后导纸锟,支座的底侧固定有后上导纸基座,后上导纸基座上安装有与后导纸锟配合的后搓纸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打印机,特别是一种进纸通道呈一字型、打印介质前进前出的平推式打印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喷墨打印机因星形轮与打印介质的接触面积少,产生的摩擦カ不大,如果依靠星形轮送纸到喷头下面打印时无法保证打印精度;而如果将星形轮更换成与打印介质具有较大接触面积的搓纸轮,则在出纸时,会造成搓纸轮刮花未干涸的墨迹,使图像失真,同时粘在搓纸轮上的墨迹也会玷污后面经过的纸张,为此,传统喷墨打印机上的进纸通道设计成L型或C型,如图I和图2所示,打印介质IA由打印机的后方(L型)或下方(C型)进入打印机并通过若干搓纸轮2A带动纸张,使纸张前端到达喷墨头3A的下方,然后实施打 印工作,最后利用星形轮4A把打印介质从打印机前端导出,这种C型或L型结构使得打印后的文件避开了搓纸轮2A,避免了打印介质上未干涸的墨迹被刮花。但是,这种L型或C型的走纸通道无法从前端进纸,且对打印介质的柔软度有一定的限制,对于较厚的打印介质会无法进纸或进纸失败,容易造成卡纸现象,对打印机的相关零部件的磨损也较严重,缩短了打印机的使用寿命,且结构复杂,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ー种具有一字型的走纸通道、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打印介质柔软度的限制且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平推式打印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平推式打印机,其括导纸板、左侧板、右侧板和支座,所述导纸板上固定有其上设有搓纸星形轮的前上导纸基座,支座上安装有喷墨头,左、右侧板之间安装有位于喷墨头前方且与搓纸星形轮配合的前导纸锟,所述上导纸基座上铰接有顶板,顶板上制有条板和安装有可随顶板动作而抬升的前搓纸轮,前搓纸轮穿过前上导纸基座上的方形孔后与前导纸锟配合;所述右侧板上设有顶接在条板底端面上的偏心轮,偏心轮的侧壁上成型有齿轮,所述齿轮通过齿轮组同右侧板上的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右侧板之间还安装有位于喷墨头后方的后导纸锟,支座的底侧固定有后上导纸基座,后上导纸基座上安装有与后导纸锟配合的后搓纸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顶板上设有通槽,通槽中搁置有其侧壁上制有位于通槽槽边沿上方的支耳的搓纸轮架,前搓纸轮转动连接于搓纸轮架的底端,搓纸轮架的顶端连接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的另一端顶接在安装于上导纸基座上的压板底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ー步改进,所述搓纸星形轮由齿形轮和注塑在齿形轮上的光滑轮构成并通过弹性轴安装在前上导纸基座的安装槽中,光滑轮上方顶接有压块,压块的底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置齿形轮的槽,所述压块的顶端连接有第二压簧,第二压簧的另ー端顶接在压板底端。进ー步,所述弹性轴上的搓纸星形轮为双排轮。优选地,所述顶板通过旋转轴铰接于前上导纸基座上,旋转轴上设有用于插接顶板的第一插槽。进ー步,所述顶板上制有翻边,旋转轴上设有用于插接翻边的第二插槽。进ー步,所述旋转轴上制有L型条板,L型条板的短边扣入顶板上与其对应的小孔中。优选地,所述右侧板的顶端面上凸起有用于安装偏心轮的支撑板,偏心轮的侧壁上凸起有随偏心轮的摆动可卡住右侧板顶端面的凸柱。 优选地,所述条板上设有拉簧,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在右侧板上的齿轮组转轴上。进ー步,所述前上导纸基座上还设置有位于搓纸星形轮和前搓纸轮沿进纸方向后方的导向星形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前上导纸基座上设置可根据打印机的进出纸状态自动抬升的前搓纸轮,使得打印机进出纸共用ー个通道即一字型进纸通道,摈弃了传统喷墨打印机上的L型或C型进纸通道模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打印介质柔软度的限制;另外,因搓纸轮和搓纸星形轮是弹性浮动的,能够轻松的处理较厚的打印介质,同时也可减小不同厚度的打印介质对打印机上相关零部件的磨损,降低或避免了卡纸现象的发生。本技术结构合理紧凑,安装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尤其适合前进前出的打印介质如发票等。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图I是传统喷墨打印机上L型进纸通道的简化示意图;图2是传统喷墨打印机上C型进纸通道的简化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从底侧观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隐藏掉喷墨头,前上导纸基座、后上导纸基座和支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中前上导纸基座及其上相关零部件从底侧即邻近打印介质ー侧观察的示意图;图8是图7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中压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0是本技术中前上导纸基座隐藏掉压板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图10中D的局部放大图;图13是本技术中搓纸轮架与其上压簧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中搓纸轮架与前搓纸轮的结构安装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中搓纸星形轮与其上压块及第ニ压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中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中前上导纸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E的局部放大图;图21是本技术中旋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中后上导纸基座在支座上的安装结构不意图;图24是本技术中后上导纸基座及后搓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5是本技术中右侧板及其上相关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6是图25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27是图26中F的局部放大图;图28是本技术中偏心轮及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9是图28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0是本技术隐减掉导纸座、支座、左侧板、后上导纸基座和嗔星头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1是图30中G的局部放大图;图32是顶板未被偏心轮顶起时图12中I-I截面的剖视图(剖视图中示出了图12中未示出的压板);图33是顶板被偏心轮顶起时图12中I-I截面的剖视图(剖视图中示出了图12中未不出的压板);图34是本技术在进纸状态搓纸轮未抬升时进纸通道的示意图;图35是本技术在出纸状态搓纸轮抬升后进纸通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參照图f图35,本技术的一种平推式打印机,其包括导纸板I、左侧板2、右侧板3和支座4,所述导纸板I上固定有其上设有搓纸星形轮5的前上导纸基座6,导纸板I上表面凸起有套柱I’,前上导纸基座6上设有对应于套柱I’的通孔,前上导纸基座6套接在套柱I’上;所述搓纸星形轮5通过弹性轴20安装在前上导纸基座6的安装槽62中,搓纸星形轮5由齿形轮51和注塑在齿形轮51上的光滑轮52构成;所述支座4上安装有喷墨头7,左、右侧板2,3之间安装有位于喷墨头7前方且与搓纸星形轮5配合的前导纸锟8,所述前上导纸基座6上铰接有顶板9,所述顶板9通过旋转轴23铰接于前上导纸基座6上,旋转轴23上设有用于插接顶板9的第一插槽231。打印机作为小型的办公部件,其内部的顶板9的厚度较薄,大约为1_厚度,故顶板9 一般选用钣金件,而要在Imm厚度的钣金件上成型出可供铰接用的粗、长轴是比较困难的,故顶板9通过旋转轴23铰接于前上导纸基座6上,当然,也可以在顶板9的左右两侧各铆接ー根轴钉作为铰接用;前上导纸基座6上设有由突起在前上导纸基座6表面的凸脊63形成的弧形槽64,在安装上压板19后,压板19封闭弧形槽64的上表面使其形成一个枢孔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推式打印机,包括导纸板(1)、左侧板(2)、右侧板(3)和支座(4),所述导纸板(1)上固定有其上设有搓纸星形轮(5)的前上导纸基座(6),支座(4)上安装有喷墨头(7),左、右侧板(2,3)之间安装有位于喷墨头(7)前方且与搓纸星形轮(5)配合的前导纸锟(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纸基座(6)上铰接有顶板(9),顶板(9)上制有条板(91)和安装有可随顶板(9)动作而抬升的前搓纸轮(10),前搓纸轮(10)穿过前上导纸基座(6)上的方形孔(61)后与前导纸锟(8)配合;所述右侧板(3)上设有顶接在条板(91)底端面上的偏心轮(11),偏心轮(11)的侧壁上成型有齿轮(12),所述齿轮(12)通过齿轮组同右侧板(3)上的电机(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左、右侧板(2,3)之间还安装有位于喷墨头(8)后方的后导纸锟(14),支座(4)的底侧固定有后上导纸基座(15),后上导纸基座(15)上安装有与后导纸锟(14)配合的后搓纸轮(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慧敏张志锋梁岐江
申请(专利权)人: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