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456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该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PC/ABS合金塑料表面、化学镍层、酸性光亮镀铜层、电镀镍层和电镀铬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首先通过控制电镀液的配方等各种参数,精确控制各个镀层的厚度,尤其是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程度,其次对PC/ABS合金塑料表面通过轻微腐蚀产生细小孔洞,这两方面的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具有外观光亮、耐磨、耐振动,耐腐蚀和耐高低温冲击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表面镀层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内饰用到的PC/ABS合金塑料件要求具有光亮的外观,耐磨损,耐腐蚀,尤其是要求耐温度冲击,温度冲击的范围是_40°C到80°C。现有技术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包括化学镍层、焦铜层、高光镍层和镀铬层,该结构中由于采用镍层作为高光层,虽然具有一定厚度的镍层质感很好,但是镍层硬度较大,易脆,传热性能较差,当基底PC/ABS合金塑料发生较大形变的时候,较厚的镍层容易与相邻的焦铜层出现脱离的情况,同时在温度变 化速率较大的时候,较厚的镍层难以及时传导热量,使得镀层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造成形变应力,最终使镀层出现脱落;在另一方面,由于材质的原因,在PC/ABS合金塑料涂覆化学镍层,由于化学镍层与PC/ABS合金塑料表面结合牢固程度较弱,在多振动的车载环境下,容易出现镀层脱落的现象。现有技术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没有有意地控制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度,实际上,如果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度过小,那么化学镍层和焦铜层的实际接触面积较小,不利于两个镀层的结合紧密程度,以及两个镀层之间的热传导,相反,如果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度过大,又容易导致局部电场强度过大,导致焦铜层厚度不均匀,致使表面粗糙度继续增加,为后来电镀具有低粗糙度高平整度的高光镍层造成困难。由此可见,上述现有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积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成型结构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的成型结构,使其更具有竞争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克服了现有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在高档汽车内饰应用方面的缺陷,使其具有光亮的外观,耐磨损,耐腐蚀,耐振动,耐温度冲击,提高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的质量。本技术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该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PC/ABS合金塑料表面、化学镍层、酸性光亮镀铜层、电镀镍层和电镀铬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通过轻微腐蚀有深度为0. I微米到I微米的小孔。前所述的化学镍层的厚度为2微米到5微米。前所述的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范围是0. 5微米到I微米。前所述的酸性光亮镀铜层的厚度为20微米到30微米。前所述的电镀镍层的厚度为5微米到35微米。前所述的电镀铬层的厚度为0. I微米到I. 2微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PC/ABS合金塑料表面通过轻微腐蚀形成深度为0. I微米到I微米的小孔,化学镍层填充PC/ABS合金塑料表面的小孔,使得化学镍层与PC/ABS合金塑料表面结合紧密;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范围是0. 5微米到I微米,实践证明该表面粗糙度能够保证化学镍层和酸性光亮镀铜层的实际相互接触面 积,能够满足两层之间结合的需要,同时化学镍层的粗糙度也不会给酸性光亮镀铜层的平整性带来不利影响;将酸性光亮镀铜层实现表面光亮的效果,取代原来的光亮镍层,并采用上述的各层的厚度配比,由于铜的韧性和导热性高于镍,这样生产出来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就避免了现有技术刚性易脆、导热性差、韧性差的缺陷,达到高质量要求,其中包括具有光亮的外观,耐磨损,耐腐蚀,耐振动,耐温度冲击。上述说明仅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特征部份的概述,为使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I是本实用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的剖面图。图中,PC/ABS合金塑料表面I,化学镍层2,酸性光亮镀铜层3,电镀镍层4,电镀铬层5,小孔1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I所示,本技术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该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PC/ABS合金塑料表面I、化学镍层2、酸性光亮镀铜层3、电镀镍层4和电镀铬层5,PC/ABS合金塑料表面通过轻微腐蚀有深度为0. I微米到I微米的小孔11,化学镍层2的厚度为2微米到5微米,化学镍层2的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范围是0. 5微米到I微米,酸性光亮镀铜层3的厚度为20微米到30微米,电镀镍层4的厚度为5微米到35微米,电镀铬层5的厚度为0. I微米到I. 2微米。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C/ABS合金塑料表面通过轻微腐蚀形成深度为0. I微米到I微米的小孔,化学镍层填充PC/ABS合金塑料表面的小孔,使得化学镍层与PC/ABS合金塑料表面结合紧密,采用表面粗糙度合适的化学镍层,将酸性光亮镀铜层实现表面光亮的效果,同时采用上述的各层的厚度配比,使得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具有光亮的外观,耐磨损,耐腐蚀,耐振动,耐温度冲击的特性,达到高质量要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 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PC/ABS合金塑料表面、化学镍层、酸性光亮镀铜层、电镀镍层和电镀铬层。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通过轻微腐蚀有深度为0. I微米到I微米的小孔。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化学镍层的厚度为2微米到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化学镍层的表面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范围是0. 5微米到I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酸性光亮镀铜层的厚度为20微米到3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镀镍层的厚度为5微米到35微米。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镀铬层的厚度为0. I微米到I. 2微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该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PC/ABS合金塑料表面、化学镍层、酸性光亮镀铜层、电镀镍层和电镀铬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ABS合金塑料表面镀层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由内到外依次包括PC/ABS合金塑料表面、化学镍层、酸性光亮镀铜层、电镀镍层和电镀铬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栋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源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