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头带和具有该头带的面罩。该头带包括:后脑接触部,用于在使用时与使用者的后脑接触;第一条带,自后脑接触部的上部向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第一条带包括与后脑接触部连接的第一过渡段以及与第一过渡段相邻且在使用时用于与使用者的面部接触的第一面部接触段,第一过渡段的宽度小于第一面部接触段的宽度;以及第二条带,自后脑接触部的下部向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其中,第一条带和第二条带分别用于在使用时与面罩的面部接触部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头带,在使用时更容易与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不会给使用者的面部带来不适,头带的材料使用也更加经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头带和具有该头带的面罩。
技术介绍
为了使人们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能够顺畅地进行呼吸以维持人体器官的正常代谢,各种面罩应运而生,例如用于治疗睡眠过程中的呼吸暂停和其它呼吸紊乱现象的呼吸辅助设备的呼吸面罩、用于在复杂环境下的防毒面罩等等。面罩通常包括面部接触部和将面部接触部固定在使用者面部的头带。可供呼吸的气体从气体提供设备等经由面罩输送至使用者,进而辅助使用者呼吸或保证使用者的正常呼吸。为了使呼吸面罩能够牢固且紧密地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以保证其密封性,在使用时头带需要紧贴住使用者的头部,佩戴时间久了往往会使使用者感到不适。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使面罩的使用者佩戴舒适的头带和具有这种头带的面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带,包括后脑接触部;第一条带,所述第一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上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条带包括与所述后脑接触部连接的第一过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的第一面部接触段,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面部接触段的宽度;以及第二条带,所述第二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下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上边缘呈弧形。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的上边缘包括内弧段和外弧段,所述内弧段向所述头带的内部凹陷,且连接至所述后脑接触部,所述外弧段向所述头带的外部凹陷,且连接至所述第一面部接触段。优选地,所述内弧段和所述外弧段的曲率半径为38 42mm。优选地,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顶部边缘包括位于中间且向所述头带的外部凹陷的圆弧段和位于所述圆弧段两端的直线段。优选地,所述后脑接触部的所述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270 275mm。优选地,所述后脑接触部的所述圆弧段的长度为130_134mm,所述后脑接触部的每个所述直线段的长度为29-33mm,所述第一过渡段的长度为31_34mm。优选地,所述后脑接触部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条带的顶端持平。优选地,所述第一条带还包括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面部接触段的宽度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连接至所述第一过渡段,用于在使用时与面罩的面部接触部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面罩,包括面部接触部,所述面罩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头带,所述头带通过所述第一条带和所述第二条带与所述面部接触部连接。优选地,所述面罩为呼吸面罩。本技术提供的头带在与使用者的头部配合时更容易与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以提高面部接触部的密封性,也不会给使用者的面部带来不适,同时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头带的材料使用也更加经济。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头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A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头带,如图I所示,主要包括后脑接触部10、第一条带30和第二条带50。后脑接触部10用于在使用时与使用者的后脑接触。第一条带30自后脑接触部10的上部向后脑接触部10两侧延伸。第二条带50自后脑接触部10的下部向后脑接触部10两侧延伸。第一条带30和第二条带50分别用于在使用时与面罩的面部接触部连接,进而通过头带将面部接触部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其中,第一条带30包括与后脑接触部10连接的第一过渡段31,第一过渡段31在使用时主要用于与使用者的头部的侧面接触。第一条带30还包括与第一过渡段31连接的第一面部接触段33,第一面部接触段33在使用时主要用于与使用者的面部接触。为了使头带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而提高佩戴的舒适度,第一过渡段31的宽度小于第一面部接触段33的宽度。其中,本文所提到的部件(例如第一过渡段31和第一面部接触段33等)的宽度是指部件沿图I中竖直方向的尺寸。根据本技术的头带包括具有第一过渡段31和第一面部接触段33的第一条带30,且第一过渡段31的宽度设置为小于第一面部接触段33的宽度,以使头带在与使用者的头部配合时更容易与使用者的头部贴合,因此会提高使用者的佩戴的舒适度,并且能够将面部接触部牢固的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以提高密封性。此外,该头带的材料使用也更加经济。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脑接触部10的中部可以如图I所示地设置镂空的开口 11,并且开口 11的形状可以为图I所示的形状。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可以对开口 11的形状、数量和位置等进行合理设置,当然也可以不设置该开口 11。在第一过渡段31的宽度小于第一面部接触段33的宽度的情况下,为了在佩戴时能够使第一过渡段31随使用者头部的轮廓自然弯曲,优选地,第一过渡段31的上边缘为弧形。当然,第一过渡段31的上边缘还可以具有其它形状,例如由多条直线组成等,只要能够使第一过渡段31的尺寸小于第一面部接触段33的宽度即可。对于弧形的上边缘来说,优选地,包括内弧段Rl和外弧段R2(如图2所示)。其中,内弧段Rl向头带的内部凹陷,且连接至后脑接触部10;外弧段R2向头带的外部凹陷,且连接至第一面部接触段33。对于图2而言,内弧段Rl “向头带的内部凹陷”是指向下凹陷,而外弧段R2 “向头带的外部凹陷”是指向上凹陷。如此设置第一过渡段31可以使头带在与使用者的头部配合时更容易与使用者的头部贴合,以提高使用者的佩戴的舒适度和牢固性。进一步,如果内弧段Rl和外弧段R2的曲率半径过小,可能导致头带的上边缘的部分区域在佩戴时翘起或变形,而内弧段Rl和外弧段R2的曲率半径过大则由于头带尺寸的限制会导致第一过渡段31更趋近于直线。因此优选地,将内弧段Rl和外弧段R2的曲率半径均设置在38 42mm的范围内。为了使本技术的头带具有更好的适用性,以便使使用者佩戴牢固,优选地,后脑接触部10的顶部边缘可以包括圆弧段(图I中长度LI所标注的区域)和直线段(图I 中长度L2所标注的区域)。其中,圆弧段位于后脑接触部10的顶部的中间且向头带的外部凹陷,直线段分别位于圆弧段的两端。可以在该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后脑接触部10的圆弧段的曲率半径设置在270 275_的范围内。将圆弧段的曲率半径设置在该范围内可以使后脑接触部10在佩戴时能够充分地与使用者的后脑贴合,并保证面部接触部牢固地固定在使用者的面部。根据大多数使用者头部尺寸,该弧形的曲率半径是适用的。但对个别使用者可以根据情况在更广的范围内对该弧形的曲率半径进行调整。根据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后脑接触部10的圆弧段的长度LI可以设置为130-134mm,后脑接触部10的每个直线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后脑接触部;第一条带,所述第一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上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条带包括与所述后脑接触部连接的第一过渡段以及与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的第一面部接触段,其中,所述第一过渡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面部接触段的宽度;以及第二条带,所述第二条带自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下部向所述后脑接触部的两侧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熠,郑芳,陈兴文,高树民,于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