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电粒子产生装置,可以降低气流通道壁面带电的影响,来检测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所含的带电量。离子检测器(8)在基板(81)的一侧配置有电路(82),在另一侧直立设置有棒状电极(83),并且离子检测器(8)配置在管道上分割件(51)的前壁部分下部的靠近中央的位置上。通过使该棒状电极(83)向气流通道内突出,可以减少壁面带电的影响,检测由管道和风向件(7)构成的气流通道中的离子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电粒子产生装置,把从产生离子等带电粒子的带电粒子产生器释放出的带电粒子,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起向室内送出,对室内空气进行杀菌和除臭。
技术介绍
例如,产生作为带电粒子的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向居室内等设置空间释放离子,增加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分解在空间内浮游的细菌并杀菌,或去除附着在窗帘和衣服上的附着气味。离子产生装置主要包括送风机、使该送风机送出的空气流动并送向外部的气流通道、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和检测离子量的离子检测器等。众所周知的离子产生器具有针状的放电电极和感应电极,通过在这些电极之间施 加高电压,产生电晕放电,从而产生离子。离子产生装置把离子产生器产生的离子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在气流通道内混合,向外部排出。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87322号中,利用将单面设置有铜图案的基板作为捕集件的离子检测器,来检测离子量,当判断检测出的离子量在一定的阈值以下时,通过显示进行通知,以催促进行离子产生器的更换等维护。此外,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18351号中,构成具有多个离子产生器、平面形离子检测器和控制基板的离子产生盒,并使离子产生盒可以相对于离子产生装置进行装拆,提高了维护时的更换容易性。离子产生器产生的离子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在气流通道中混合,并送向排出口,但在刚产生离子之后,除了因离子之间的碰撞以及离子与气流通道内的其他空气中分子碰撞而减少以外,离子也因与形成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碰撞和摩擦等而逐渐减少。通常,为了使离子遍及居室内等设置空间的各个角落,要求从排出口排出的空气流速在一定速度以上。另一方面,为了抑制耗电,希望抑制送风机的送风能力。因此,大多把气流通道做成更窄的空间,使气流通道内的离子浓度变得非常高,由于上述离子之间以及离子与其他分子的碰撞、离子与流动通道壁的碰撞和摩擦,导致离子量明显减少。特别是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由树脂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因在气流通道内流动的空气和气流通道的壁面接触并摩擦,使流动通道壁带电。在流动通道壁附近沿壁面流动的离子受到流动通道壁带电的影响而消耗衰减,越靠近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离子浓度越低。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287322号和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0-118351号记载的离子产生装置中,离子检测器具有由设置铜图案的基板形成的平面形捕集件,该捕集件配置在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面上,因此,变成在受到上述那样的流动通道壁带电的影响造成离子浓度减少的区域中检测离子量。此外,在流动通道壁带电不稳定变化的情况下,由于流动通道壁附近的离子浓度也不稳定,所以用离子检测器检测的离子量的检测值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电粒子产生装置,可以降低气流通道壁面带电的影响,来检测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所含的带电量。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包括送风机,送出空气;气流通道,使所述送风机送出的空气朝向排出口流动;以及带电粒子产生器,产生朝向所述气流通道释放的带电粒子;所述带电粒子产生装置将所述带电粒子产生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所述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起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带电量检测器,所述带电量检测器具有从所述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向所述气流通道内突出的棒状电极,利用所述棒状电极检测所述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所含的带电量。在本技术中,由于使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和带电粒子在气流通道中流动,从排出口排出,并且利用具有向气流通道内突出的棒状电极的带电量检测器,来检测带电量,所以可以减小流动通道壁的影响,来检测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所含的带电量。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棒状电极配置成轴向与在所述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流方向交叉。在本技术中,由于棒状电极被配置成轴向与在所述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流方向交叉,所以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平均地检测气流通道中的带电量。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棒状电极配置在比所述带电粒子产生器更靠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下游。在本技术中,由于棒状电极被配置在比带电粒子产生器更靠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下游,所以能够可靠地检测因从带电粒子产生器释放出的带电粒子而在空气中所含的带电量。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在比所述带电粒子产生器更靠向所述气流通道的下游由树脂材料形成。在本技术中,由于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在比带电粒子产生器更靠向下游由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可以减轻重量。即使因流动通道壁由树脂材料形成而产生带电现象,也可以利用棒状电极减小带电的影响,可以检测气流通道内的带电量。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棒状电极配置成通过所述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上所设置的贯通孔,朝向所述气流通道内突出。在本技术中,由于棒状电极被配置成通过所述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上所设置的贯通孔,朝向气流通道内突出,所以在使棒状电极朝向气流通道内突出时的组装性能良好。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带电量检测器在基板的一侧配置有电路,在所述基板的另一侧直立设置所述棒状电极,并且所述电路配置在所述气流通道的外部。在本技术中,由于带电量检测器在基板的一侧配置有电路,在基板的另一侧直立设置棒状电极,并且把电路配置在气流通道的外部,所以可以抑制带电量检测器的电路对气流通道内流动的空气产生影响。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棒状电极从离开所述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的位置到前端部一侧配置电极部。在本技术中,由于棒状电极从离开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的位置到前端部一侧配置电极部,所以可以减小流动通道壁的影响,可以检测气流通道内的带电量。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棒状电极的与轴向垂直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在本技术中,由于棒状电极的与轴向垂直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所以可以减小气流通道内的空气的紊乱,并且可以增加带电量的检测面积。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将所述带电量检测器检测出的带电量与第一阈值和比所述第一阈值小的第二阈值进行比较;以及通知部,通知所述控制部的比较结果。在本技术中,由于把带电量检测器检测出的带电量与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并通知比较结果,所以可以提高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维护性。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带电粒子产生器是在电极上施加高电压以产生离子的离子产生器。在本技术中,将离子产生器产生的离子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起从排出口排出,并利用排出的离子净化空气。本技术的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带电粒子产生器是带电水粒子产生器,所述带电水粒子产生器通过使电极冷却,使水在所述电极上冷凝,并对所述电极施加高电压,以产生带电的水粒子。在本技术中,将带电水粒子产生器产生的带电水粒子与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起从排出口排出,并利用排出的带电水粒子净化空气。按照本技术,使送风机送出的空气和带电粒子在气流通道中流动,从排出口排出,并且利用具有从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向气流通道内突出的棒状电极的带电量检测器,来检测带电量,所以可以减小流动通道壁的影响,可以检测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所含的带电量。附图说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电粒子产生装置,其包括:送风机,送出空气;气流通道,使所述送风机送出的空气朝向排出口流动;以及带电粒子产生器,产生朝向所述气流通道释放的带电粒子;所述带电粒子产生装置将所述带电粒子产生器产生的带电粒子与所述送风机送出的空气一起从所述排出口排出,所述带电粒子产生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带电量检测器,所述带电量检测器具有从所述气流通道的流动通道壁向所述气流通道内突出的棒状电极,利用所述棒状电极检测所述气流通道中流动的空气所含的带电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崎治仁,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