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150 阅读:23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主要由上轧辊(1)、下轧辊(2)、孔型(3)、平整孔型(4)、成品前孔(5)、成品孔(6)所组成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在上轧辊(1)的孔型(3)的中部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上切分刀环(7),在下轧辊(2)的孔型(3)与上切分刀环(7)相对应的部位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下切分刀环(8),且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在同一垂直线上,平整孔型(4)设置在上轧辊(1)与下轧辊(2)各自的传动端。(*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属于切分板坯的装置,尤其适用于大型初轧机切分板坯的装置。在本技术之前,中小型轧机虽能实现切分轧制,但其采用多孔型、多机架,并在其轧机后设有头部张紧或分割设备,其切分工艺复杂、设备多,不适宜在大型轧机上切分板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单机架、单孔型切分板坯及轧制方锭的切分轧制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主要由上轧辊、下轧辊、孔型、平整孔型、成品前孔、成品孔组成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在于在上轧辊和下轧辊各自的孔型中部分别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上切分刀环和下切分刀环,且在同一垂直线上。为使其装置恢复、平整有缺陷的板坯的能力,又不失其为过渡孔的作用,故将平整孔型设置在上轧辊、下轧辊各自的传动端。以上下刀环的中心线为准,其中一侧的宽度能使方锭通过,另一侧的宽度为被切板坯的一半,上切分刀环的高度大于下切分刀环的高度,上切分刀环与下切分刀环之间的距离大于9mm,小于16mm,以使上下刀环不产生“咬死”现象。工作原理将加热后的板坯送入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机后,要被切分的板坯进入孔型,在上切分刀环和下切分刀环的作用下进行切分,被切分后的两块板坯再经由平整孔型、成品前孔及成品孔按不同的压下规程轧制成方坯。在板坯加热过程中,如若加热质量不好,则将经单面切分过但没有分开的板坯翻面后再补切一道使其分开,然后再按不同的压下规程进入平整孔型、成品前孔及成品孔进行轧制。本技术切分板坯为单机架、单孔型,切分后的成坯率达90%以上,又适用于轧制方锭,结构紧凑、简单,对于大型初轧机宜改造,且投资少。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切分刀环及下切分刀环形状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1详细叙述如下主要由上轧辊1、下轧辊2、孔型3、平整孔型4、成品前孔5、成品孔6组成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为了使该装置能在单机架、单孔型中完成切分连铸板坯的工作,故分别在上轧辊1和下轧辊2的孔型3中间堆焊了(也可以采用模铸加工而成)双角式“V”形上切分刀环7和下切分刀环8,且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的中心线在一条垂直线上。以上下刀环的中心线为准,邻近平整孔型4的孔型3部分的宽度为被切连铸板坯的一半,另一侧为方锭的宽度。上切分刀环7的比下切分刀环8的高度高。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之间的距离为10mm。上轧辊1与下轧辊2上的平整孔型4设置在各自的传动端,其孔型的高度小于被轧制成品的高度,以平整处理切分后有缺陷的连铸板坯。其工作原理经加热后的连铸板坯送入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后,首先进入到孔型3,在上切分刀环7和下切分刀环8的作用下进行切分,并且在下切分刀环8的作用下使得未被切透的板坯分开;如果由于加热质量不好第一次未被切开需补切时,则将板坯翻面后进行补切。切分后的连铸板坯再经过平整孔型4、成品前孔5及成品孔6轧制成方坯。权利要求1.一种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主要由上轧辊(1)、下轧辊(2)、孔型(3)、平整孔型(4)、成品前孔(5)、成品孔(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轧辊(1)的孔型(3)的中部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上切分刀环(7),在下轧辊(2)的孔型(3)与上切分刀环(7)相对应的部位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下切分刀环(8),且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在同一垂直线上,平整孔型(4)设置在上轧辊(1)与下轧辊(2)各自的传动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切分刀环(7)的高度大于下切分刀环(8)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之间的距离大于9mm,小于16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切分刀环(7)和下切分刀环(8)分别固定在上轧辊(1)和下轧辊(2)的位置,应以上下刀环的中心线为准,一侧的宽度能使方锭通过,另一侧的宽度为被切板坯宽度的一半,其孔平面最小高度小于被切分板坯高度10~20mm。专利摘要主要由上轧辊(1)、下轧辊(2)、孔型(3)、平整孔型(4)、成品前孔(5)、成品孔(6)所组成的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在上轧辊(1)的孔型(3)的中部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上切分刀环(7),在下轧辊(2)的孔型(3)与上切分刀环(7)相对应的部位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下切分刀环(8),且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在同一垂直线上,平整孔型(4)设置在上轧辊(1)与下轧辊(2)各自的传动端。文档编号B21B27/02GK2314869SQ9623794公开日1999年4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魏瑞鑫, 张翔, 吴隶仁, 吕双丽, 况波涛, 李平, 丁怀宁, 李洪波, 陈锦泉, 陆再学, 姚宴平, 段立人, 卢业梅, 袁胜安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逆式二辊初轧切分轧制装置,主要由上轧辊(1)、下轧辊(2)、孔型(3)、平整孔型(4)、成品前孔(5)、成品孔(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轧辊(1)的孔型(3)的中部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上切分刀环(7),在下轧辊(2)的孔型(3)与上切分刀环(7)相对应的部位固定安装双角式“V”形下切分刀环(8),且上切分刀环(7)与下切分刀环(8)在同一垂直线上,平整孔型(4)设置在上轧辊(1)与下轧辊(2)各自的传动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瑞鑫张翔吴隶仁吕双丽况波涛李平丁怀宁李洪波陈锦泉陆再学姚宴平段立人卢业梅袁胜安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天津市电信IDC机房] 2014年12月27日 11:00
    可逆[reversible]可以反向进行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方向射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或折射出去这种性质叫光路可逆性或光路可逆原理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