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二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8410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7: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机动二轮车(10)包括将自燃料箱(36)的下方延续至车座(37)下方的车体(11)的侧部覆盖的侧罩(50、100)。各侧罩沿着V形的分割线(51)被分割为前罩(52、101)和后罩(53、11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侧罩将自燃料箱的下方延续至车座下方的车体部分覆盖这种形态的机动二轮车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为了提高外观性而利用侧罩覆盖车体侧方的机动二轮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I)。如专利文献I的图I所示,机动二轮车的侧罩被分割为配置在燃料箱下方的前罩(发动机侧罩)和配置在车座下方的后罩(车座侧罩)。 利用前罩及后罩自燃料箱下方覆盖至车座下方。另外,从车辆侧面看,前罩后端的分割部及后罩前端的分割部分别形成为直线状。在将前罩和后罩向车体组装时,将前罩和后罩中的任一个罩组装后再组装另一个罩。若临时安装前罩后再安装后罩,则需要在与前罩的分割部对位的同时安装后罩。一旦该对位不充分,则导致后罩沿着直线状的分割部向上下或前后偏移。于是,需要慎重地进行对位,从而导致罩的组装工时增多。为了提高机动二轮车的组装作业效率,正在寻求能够减少前罩和后罩的组装工时的技术。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10-1816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少侧罩的前罩和后罩的组装工时的机动二轮车。如第一方面专利技术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具有自头管向后方延伸的主架、设置在该主架上的燃料箱、设置在该燃料箱的后方且供乘员乘坐的车座、自所述燃料箱的下方连到所述车座的下方而将车体的侧方覆盖的侧罩,所述机动二轮车的特征在于,所述侧罩从车辆侧面看通过V形的分割线被分割为前罩和后罩。如第二方面专利技术所述,优选为,通过将前罩的后端部和后罩的前端部连接,使所述前罩和所述后罩构成一体,所述前罩的上部经由弹性体插入并固定于燃料箱,所述后罩的下部利用螺栓固定于与主架相连的框架部件。如第三方面专利技术所述,优选为,侧罩托架横跨在左右的前罩,该侧罩托架由弹性材料构成并且能够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前罩的前部并安装在自头管向下方延伸的下降管上。如第四方面专利技术所述,优选为,在侧罩托架上,沿车辆前后方向贯通的开口构成左右一对地设置,该开口为车宽方向上的边长的平行四边形。如第五方面专利技术所述,优选为,沿着燃料箱的前罩的上边从车辆侧面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如第六方面专利技术所述,优选为,在主架的后部连接有枢轴板,支撑后轮的摇臂利用该枢轴板能够上下摇动地被支承,在比所述枢轴板更靠车辆前方、比下降管更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主架更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发动机,前罩自燃料箱和所述发动机之间的空间覆盖至所述枢轴板的上方,后罩自所述枢轴板的后方覆盖至车座的下方。如第七方面专利技术所述,优选为,前罩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 专利技术的效果在第一方面专利技术中,侧罩从车辆侧面看通过V形的分割线被分割为前罩和后罩。由于分割线呈V形,因此,前罩的后端部形成为凸状而后罩的前端部形成为凹状、或前罩的后端部形成为凹状而后罩的前端部形成为凸状。在将前后任一个罩安装到车体侧后再安装另一个罩时,凸状的端部和凹状的端部卡合,因此,前罩和后罩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因此,可以减少前罩和后罩的组装工时。在弟_■方面专利技术中,如罩的后端部和后罩的如端部被连接,从而使如罩和后罩构成一体。成为一体的前罩和后罩与将前罩或后罩个别地安装到车体侧的情况相比,相对于车体侧容易定位。另外,前罩的上部隔着弹性体插入并固定于燃料箱,后罩的下部利用螺栓固定于自主架延伸的框架部件,因此,前罩的外侧面和燃料箱的膝盖接触部的外侧面配置在同一面上。乘坐于车座的乘员的膝盖容易紧贴前罩的外侧面和燃料箱的膝盖接触部的外侧面,因此,夹膝变得容易。在第三方面专利技术中,由于侧罩托架由弹性材料构成,因此,可以允许其根据力的作用进行弹性变形。即便侧罩托架的安装部位处于左前罩的前部内侧及右前罩的前部内侧,也可以利用人力使侧罩托架弹性变形后将其插入左前罩的前部内侧及右前罩的前部内侧。因此,即便在将左右的前罩安装到车体侧后,也可以容易地将侧罩托架安装在左右的前罩的前部。在第四方面专利技术中,由于在侧罩托架上,车宽方向上的边长的平行四边形的开口构成左右一对地设置,因此,允许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但不允许车宽方向上的弹性变形。在第五方面专利技术中,由于沿着燃料箱的前罩的上边从车辆侧面看形成为大致直线状,因此,相对于燃料箱的摇动,可以使前罩的上边相对地移动。而且,机动二轮车的外观性提闻。在第六方面专利技术中,由于前罩自燃料箱和发动机之间的空间覆盖至枢轴板的上方,后罩自枢轴板的后方覆盖至车座的下方,所以可以遮挡搭载于车体的零部件,因此,机动二轮车的外观性提高。在第七方面专利技术中,由于前罩向车宽方向内侧弯曲,因此,与前罩不具备弯曲部分的情况相比,前罩的刚性提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二轮车的右视图。图2是说明该机动二轮车的装配件和右侧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图3是右侧罩及左侧罩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说明将右侧罩及左侧罩组装到车体的步骤的立体图。图5是图I的5-5线剖面图。图6是图I的6-6线剖面图。图7是说明侧罩托架的结构及安装位置的立体图。图8 Ca)和(b)是说明直至将侧罩托架安装于右前罩及左前罩的步骤的图。 图9是说明侧罩托架的开口的作用的图。图10是说明图3所示的结构的变更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前后、左右是以乘坐于乘员车座的乘员为基准来表示的。实施例如图I所示,机动二轮车10具有作为车体的车架11、悬架于该车架11的发动机12、转向自如地设置在车架11的前端部并安装有前轮13的前轮悬架装置14、自车架11向后方延伸并在后端部安装有后轮15的后轮悬架装置16。车架11具有转向自如地安装有对前轮13进行转向的前叉17的头管18、自该头管18的上部向车辆后方延伸进而向后方的斜下方延伸的一根主架19、自头管18的下部向车辆后方的斜下方延伸的下降架21、在主架19的后端部向车宽方向水平地延伸的横架22、自该横架22向下方延伸的枢轴架23、自主架19的中间部向车辆后方延伸的车座导轨24、横跨在枢轴架23和车座导轨24之间并作为框架部件的支承架25。在自枢轴架23及支承架25向后方延伸的后座踏板撑条26上安装有同乘者用踏板27。在下降架21的下端部安装有发动机吊架28,在该发动机吊架28悬架有发动机12的前部。另外,在枢轴架23的上部及下部悬架有发动机12的后部。在前轮悬架装置14上设置有转向自如地安装于头管18的前叉17、与该前叉17连结且用于进行转向的转向手柄29。在后轮悬架装置16上设置有安装于枢轴架23的枢轴31、自该枢轴31向车辆后方延伸且能够上下摇动的后摇臂32、横跨在车座导轨24和后摇臂32之间的后缓冲单元33。在前叉17上安装有覆盖前轮13上方的前挡泥板34,在头管18上安装有前围板35,在主架19上设置有燃料箱36。在车座导轨24的上方及燃料箱36的后方设置有乘员乘坐的车座37,后围板38与该车座37连续地向车辆后方延伸,在该后围板38上安装有尾灯39,在车座导轨24的后部安装有覆盖后轮15上方的后挡泥板41。在发动机12的气缸盖42上,经由排气管43连接有消音器44。此外,机动二轮车10具有自燃料箱36的下方连到车座37的下方地覆盖车架11侧方的右侧罩50 (详细后述)。该右侧罩50从车辆侧面看通过V形的分割线51被分割为右前罩52 (详细后述)和右后罩53 (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与仓康文小滨光可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