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循环净化用微滤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661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循环净化用微滤机组,属于轧钢工艺设备技术领域。该微滤机组主要由微滤器、手动阀、气动阀、待处理液母管、滤后液母管、循环液母管、联接管以及钢支架组成;每个微滤器有3个开口:位于顶部的开口(11)、位于中部的开口(12)和位于底部的开口(13);其中,开口(11)通过联接管与滤后液母管相连接,开口(12)通过联接管与循环液母管相连接,开口(13)通过联接管与待处理液母管相连接;顶部开口(12)和中部开口(13)的联接管上设有手动阀,底部开口(13)的联接管上设有气动阀,钢支架将各个微滤器固定联结成一个整体。本微滤机组,具有净化效果好,廉价、简便,使用寿命长,耐冲击,便于日常维护和清洗的诸多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轧钢工艺设备
,特别涉及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循环净化装置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带钢在冷轧轧制时必须采用乳化液(轧制油与水经乳化后的溶液)的潤滑和冷却才能进行下去。而带钢在冷轧轧制过程中会掉下许多铁粉和灰尘到乳化液中,这些杂质会不断在乳化液中累积造成污染,但是乳化液是连续循环使用的,上述杂质将会不断累积,浓度升高,而且极易在带钢冷轧轧制时附在钢带表面。这样一来留在钢带表面的轧制油及轧制油中的渣滓、轧制中产生的铁粉、积聚的灰尘等上述杂物会带到下一个工序—连续退火。上述杂质在连续退火时,如果清洗不干净,一旦带入炉内,将会污染炉内气氛,影响脱碳效果;并且引起碳套辊的严重结瘤;同时污染钢带表面的清洁,影响钢带表面的质量,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正因为如此,现代化的冷轧带钢厂都追求钢带表面的清洁度,而钢带表面的清洁度是靠乳化液的清洁度来保证的,这样就必须对乳化液进行净化。上述乳化液在现代化生产中是连续循环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上述杂质会不断累积,所以乳化液的净化也最好是连续的,使得乳化液保持一个较为清洁的水平。因此,乳化液的净化多采用在线旁滤的方式进行。在以前,乳化液的净化工艺多采用霍夫曼过滤器或磁棒过滤的方式。霍夫曼过滤器可以去除部分铁粉及油污灰尘,但是霍夫曼过滤纸的空隙度较大(一般是15-30微米),比霍夫曼过滤纸的空隙小的铁粉及油污灰尘就会漏过去,而且这部分的铁粉及油污灰尘所占比例很大(大约占55%),乳化液依然很脏;磁性材料过滤的方法只能从乳化液中去除部分铁粉等磁性杂质,对其他杂质(比如油分)作用不明显,乳化液的质量还是得不到保障;如果磁性材料过滤的功能太强,又会适得其反,铁粉及粘附在铁粉上的乳化液也一并被过滤掉,乳化液成了清水,无法轧钢。现有的管式陶瓷膜及管式有机膜过滤的方式,仅仅用于排放到水处理站的脏乳化的液的破乳过滤,脏乳化液的处理一般采用0.2微米的膜管,只让脏乳化液中的水通过,铁粉及油污灰尘都留下并逐渐浓缩后排放,已经排放到水处理站的脏乳化液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对正在生产的轧机的乳化液系统中循环使用的已经污染的乳化液进行净化处理,满足轧钢生产的要求,显然上述的过滤方式都不合适。陶瓷膜过滤虽然效果较好,但也有造价高、质脆易裂、不易清洗等缺点。另外,带钢在连续退火前必须经过碱洗脱脂,把钢板表面的杂物油污清洗干净。碱液由10%的水玻璃(Na2SiO2)、5%的NaOH和85%的水混合而成,在使用过程中NaOH浓度需要保持在2.5~5.0%的范围内。碱液的温度一般为70~80℃。该碱液是连续循环得到使用的。在使用过程中,前述杂质会不断累积,所以碱液的净化也最好是连续的,使得碱液保持一个较为清洁的水平。因此,碱液的净化多采用在线旁滤的方式进行。在以前,碱液的净化工艺也是多采用磁性滤料过滤或管式陶瓷膜过滤的方式。磁性材料过滤的方法只能从碱液中去除部分铁粉等磁性杂质,对其他杂质(比如油分)作用不明显,碱液的质量还是得不到保障。陶瓷膜除了有造价高、质脆易裂、不易清洗等缺点外,更为致命的是,碱物质跟陶瓷容易发生化学作用,不仅消耗碱液中的碱量,还发生结垢,从而造成不可恢复的膜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能够克服已有的净化设备的缺陷,提供一种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循环净化用微滤机组,具有净化效果好,廉价、简便,使用寿命长,耐冲击,便于日常维护和清洗的诸多优点。本技术设计的一种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循环净化用微滤机组,主要由微滤器、手动阀、气动阀、待处理液母管、滤后液母管、循环液母管、联接管以及钢支架组成;该装置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每个微滤器有3个开口位于顶部的开口11、位于中部的开口12和位于底部的开口13;其中,开口11通过联接管与所述滤后液母管相连接,开口12通过联接管与所述循环液母管相连接,开口13通过联接管与所述待处理液母管相连接;所述顶部开口12和中部开口13的联接管上设有手动阀,底部开口13的联接管上设有气动阀,所述钢支架将各个微滤器固定联结成一个整体。本技术的特点及技术效果本技术既可用于乳化液处理又可用于碱液净化,不仅净化效果好,廉价、简便,而且还不影响乳化液和碱液中碱的浓度,且使用寿命长,耐冲击,便于日常维护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微滤机组结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设计的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净化用微滤机组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2所示,主要由微滤器1、手动阀2、气动阀3、待处理液母管4、滤后液母管5、循环液母管6、联接管7以及钢支架8组成。通常情况下,一个微滤机组包含偶数个微滤器(例如图中所示的微滤机组由8个微滤器组成)。一个微滤器是一个含有若干数量的高分子微滤膜管的罐形设备,该罐形设备在市场上可以选购。本技术的微滤器的罐形设备中的微滤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制作的管式微滤膜,其过滤精度为0.2~1.0微米,微滤膜管的外径是10毫米左右,内径是5毫米左右,有效长度为1到2米。该装置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每个微滤器1有3个开口位于顶部的开口11、位于中部的开口12和位于底部的开口13。其中,开口11通过联接管7与微滤机组的滤后液母管5相连接,开口12通过联接管7与循环液母管6相连接,开口13通过联接管7与待处理液母管4相连接。另外,顶部和中部的开口12、13的联接管7上设有手动阀2,底部开口13的联接管7上设有气动阀3,钢支架8将各个微滤器固定联结成一个整体。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从轧钢生产线的碱液或乳化液储罐经泵加压后输送过来的待处理液(经简单的预处理)由待处理液母管4经联接管7从微滤罐底部的开口13分配给微滤机组的各个微滤器,经过微滤膜过滤后经由微滤器顶部的开口11汇集到滤后液母管5排出微滤机组。另外,在错流过滤模式下,一定比例的尚未透过微滤膜的浓液由微滤器中部的开口12汇集到循环液母管6,形成微滤机组内部的浓液循环流动,用于加大浓液侧膜表面的流动速率,对膜表面形成冲刷作用,从而减缓膜表面的污堵过程。上述微滤机组的工作原理和过程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过滤过程待过滤的浓液经加压后(微滤机组的进口压力一般为0.2~0.3MPa)由待处理液进口91进入微滤机组,经待处理液母管4和气动阀3分配到微滤机组的各个微滤器1。经微滤器内部的管式微滤膜过滤,过滤后的清液经手动阀2汇集到滤后液母管5,由滤后液出口92排出微滤机组。浓液的一部分经手动阀2汇集到循环液母管6并从错流循环口95流出,再经管道泵加压后又回到微滤机组的待处理液进口91,与待处理液混在一起经待处理液母管4重新进入微滤器。浓液循环用的管道泵在市场上采购即可。滤后液的通量为50~100升/平方米/小时(平方米是指微滤膜的过滤面积)。反洗过程在上述过滤过程中,微滤膜表面逐渐形成污堵,过滤通量逐渐下降,过滤阻力逐渐上升。通过微滤机组的滤后液的流量与过滤过程的初始流量相比下降量达到10%~20%(可以设定),就需要对微滤器进行反冲洗。在本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反洗的间隔时间是1到2个小时。反洗过程是逐一对每个微滤器进行一次反冲洗,具体操作是,先关闭微滤器底部的气动阀3,启动微滤反洗泵,然后开启一个微滤器底部的气动阀3,反洗液从反洗液进口93进入微滤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轧钢碱液或乳化液循环净化用微滤机组,其特征在于,该微滤机组主要由微滤器、手动阀、气动阀、待处理液母管、滤后液母管、循环液母管、联接管以及钢支架组成;该装置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为:每个微滤器有3个开口:位于顶部的开口(11)、位于中部的开口(12)和位于底部的开口(13);其中,开口(11)通过联接管与所述滤后液母管相连接,开口(12)通过联接管与所述循环液母管相连接,开口(13)通过联接管与所述待处理液母管相连接;所述顶部开口(12)和中部开口(13)的联接管上设有手动阀,底部开口(13)的联接管上设有气动阀,所述钢支架将各个微滤器固定联结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志军吕国林卢绍海齐继宇卢涛石生德吴明周树森李卫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