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510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涉及利用简易且单一的结构来实现能够快速组装的灯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具有至少一个开放式贴合面;至少一个发光电路模块,置于该贴合面上;以及,至少一个灯罩,该灯罩两侧分别延伸出组装部,该组装部前段具有插入散热部的固定端,该组装部后段具有用来压抵住电路板的压抵端,且当该固定端插入该散热部时,其同一侧的压抵端压抵该电路模块,使该电路模块、该散热部以及该灯罩三者可简易且紧密地结合为一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化且便于快速组装的灯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高发光效率及低耗能的发光二极管逐渐普及,现今新式的灯管大多以发光二极管为主要的发光元件,但,多颗发光二极管芯片同时运作会相应地伴随着高热,如果无法即时排除热能,则易烧毁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他相关构件元件,因此发光二极管灯具多需搭配主动式或被动式散热器来维持其耐用度。据悉,传统发光二极管灯管构件至少由一长管状铝挤材所构成的散热本体I、一发光电路模块2及一灯罩3 (如图I所示)等三大构件所组成;其中,该散热本体I与该发光电路模块2紧密地结合为一体,该灯罩3主要用来罩住该发光电路模块2,其中,该发光电路·模块2至少包括一表面同时布满发光二极管芯片C的长片状电路板21。然而,前述传统灯管的设计概念,是利用二种不同的固定结构来分别固定散热本体I、电路板21及灯罩3三大构件。第I固定结构其主要是结合散热本体I与发光电路模块2 二大构件,其主要由设在散热本体I上的二相对应且互为相向的内槽道111来产生可以固定电路板21的嵌置空间11(如图I所示)使该电路板21可直接插入两内槽道111之间而产生固定效果;第2固定结构其主要是结合该散热本体I与灯罩3 二大构件,该散热本体I两侧分别设有一开放式的外侧滑槽12,该灯罩3两侧端部分别弯折一滑轨13 (如图I所示),在组装时,将该灯罩3两侧的滑轨13滑入或嵌入所对应的滑槽12,使该灯罩3固定在该散热本体I上。然而,前述发光二极管灯管组成结构为目前最常见的设计概念,但是,固定结构过多不仅会导致组装流程繁复,同时还会产生许多问题。以第I固定结构来说,该发光电路模块2的电路板21主要是为了与该散热本体I的接触面紧密接触而产生高导热效果,一般会在该电路板21背面上涂布大量的导热膏后,再将该电路板21插入该散热本体I的嵌置空间11,但是,该散热本体I均为长管状,且要将长片状的电路板21插入二内槽道111之间,不仅费时、耗力,先前涂布在该电路板21上的导热膏容易在插入过程中遭到该内槽道111槽壁不均匀地刮除(图中未示)。除了会导致该电路板21与散热本体I间的组接面产生热传导不均的窘境外,灯管组装人员手部也会沾到刮下来的导热膏而影响灯管的组装效率及其品质。以第2固定结构来说,该灯罩3本身由易弹性变形的耐热塑料材质所构成,安装灯管时,施工人员因手握该灯管的握持力不易控制而令该灯罩3意外地弹性变形,致使灯罩3滑轨13脱离该本体I的滑槽12 (如图2所示),导致灯罩3与散热本体I容易分离。为此,如何有效解决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电路板不易组装以及塑料灯罩易与该散热本体意外松脱并有效简化灯管的组装结构就成为了本专利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利用单一结构从而能够有效且快速地组装发光二极管灯管的三大构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其具有至少一个开放式贴合面;至少一个发光电路模块,置于该开放式贴合面上;以及,至少一个灯罩,该灯罩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组装部,该组装部前段具有插入散热部的固定端,该组装部后段具有用来压抵电路板的压抵端,当该固定端插入该散热部时,其同一侧的压抵端压抵电路板的边缘,使该电路模块、该散热部以及该灯罩三者可简易且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其中,该发光电路模块至少包括印刷有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的电路板,且该电路板置于开放式的贴合面上。 其中,该组装部中段部位与该灯罩紧密贴合连接为一体,该组装部前段为固定端,该组装部后段为压抵端,当该固定端插入该散热部时,其同一侧的压抵端恰好可以压抵住该电路板边缘,使该电路模块、该散热部以及该灯罩三者能够简易且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其中,该散热部开放式贴合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供该固定端插入的嵌合槽,该嵌合槽槽口可分别面向该散热部外部的左、右两侧或是同时朝向该散热部下侧(即面向灯罩)。其中,该嵌合槽与该固定端间设置有固接结构,使得固定端可顺利插入散热部且不必担心意外滑出,该固接结构包含至少一个设在该嵌合槽槽壁上的倒槽部,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固定端上的倒勾体,该倒勾体能够弹性变形而扣入该倒槽部中,使该灯罩与该散热部紧密结合为一体。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单一灯罩,当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具有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灯罩的灯管结构。当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相叠合的灯罩时,位于外部的灯罩定义为主灯罩,位于主灯罩内的灯罩定义为副灯罩,其中,该副灯罩压抵住发光电路模块,该主灯罩压抵住该副灯罩,亦即,该主灯罩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组装部,该组装部包括延伸出的固定端及压抵端,当该固定端插入该散热部时,同一侧的压抵端压抵该副灯罩的边缘,使得该发光电路模块、该散热部以及多个灯罩能够简易且紧密地结合为一体。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通过单一固定结构的快速组装概念,使灯罩与散热部快速结合且不必担心意外脱离之外,在两者(灯罩及散热部)组装动作完成时,即可同时完成固定发光电路模块的动作,使该电路模块可被紧密地压抵在该散热部的开放式贴合面上,有效解决前述散热膏容易被内槽道槽壁刮除的缺点并使得灯管组装更为快速且简易。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现有灯管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现有灯管在手持按压下灯罩发生弹性变形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组装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受到手持按压时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结构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受到手持按压时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上述目的,将给出多个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技术效果。请参阅图3至图5,图3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的组装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灯管受到手持按压时的示意图。如这些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它利用单一结构有效且快速·地组装发光二极管灯管的三大构件,该灯管包括散热部40、发光电路模块50以及至少一个灯罩60 (如图3所示)。其中,该发光电路模块50设置在散热部40上,当灯罩60固定在散热部40上可同时固定该发光电路模块50。更详细地说在实例中,散热部40是一个长管状造型,该散热部40上表面为一弧形面,其表面设有规则或非规则的散热纹路401,该散热部40下表面中央位置具有一开放式贴合面41,供该发光电路模块50贴合。该贴合面41与其周围表面可以具有正向或负向的高度差。而且贴合面41与其周围表面是否具有正向或负向的高度差,需视该发光电路模块50所设定的出光效率而定。该开放式贴合面4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嵌合槽42,这些嵌合槽42可供该灯罩60两侧同时单向插入,从而使散热部40与灯罩60固定为一体。该发光电路模块50以直接贴合或涂布散热膏的方式安装在该开放式贴合面41上(贴合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并没有限制)。该发光电路模块50所采用的实际原件种类及数量,在本专利技术中并不加以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至少包含一表面印刷有二极管驱动电路(图中未示)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部,其具有至少一个贴合面;至少一个发光电路模块,所述发光电路模块设置于该贴合面上;以及,至少一个灯罩,该灯罩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组装部,且该组装部具有至少一个插入该散热部的固定端以及至少一个压抵住该电路模块的压抵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功寅
申请(专利权)人:金桥电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