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作旱地麦区休闲期纳雨蓄墒御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90189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1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年一作旱地麦区休闲期纳雨蓄墒御旱方法,即在在前茬小麦收获后,7月上中旬遇雨时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并在深松的同时深施有机肥,然后用秸秆覆盖深松后的地表,8月上中旬进行旋耕、耙耱收墒,必要时化学除草一次。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冬小麦播种前0-300cm土壤蓄水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肥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蓄水效果明显,集耕作培肥秸秆还田为一体,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耕作保水与培肥蓄水的协调互作,达到了麦作休闲期伏雨深蓄及其跨季节利用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广泛适用于黄土高原旱地麦区,在常年生产条件下较现有的耕作技术小麦产量可提高15%左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耕作
,尤其涉及适宜在一年一作旱地麦区休闲期的纳雨蓄墒御旱方法。
技术介绍
干旱缺水是限制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旱作栽培主要采用地膜覆盖等播种方式减少径流及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土壤水分、最终提高产量。但旱地小麦的唯一水分来源是自然降雨,而黄土高原旱地麦区的降雨基本是集中在7-9月,即旱地麦区的休闲期,此期是土壤水分补充、恢复期,此期土壤存储的水量决定着旱地小麦播前底墒的丰欠,是影响旱地小麦产量波动的重要因素。旱地小麦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机肥投入少地力低,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低,致使水分利用效率不高;秸杆还田时间晚,不能及时腐烂,达不到当季增加有机质的作用,同时影响播种质量;休闲期虽然降雨相对较多,占到全年降雨的60%以上,但夏季温度高,地表水分蒸发损失多,达不到伏雨春用的目的;旱地小麦基本上是趁墒或等雨播种,所以播种时间或早或晚,过早播种冬前旺长和过晚播种苗小苗弱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目前在黄土高原旱地麦区主要推广“四早三多”蓄水保墒技术,“四早”就是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三多”就是,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此项技术为提高旱地小麦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进入21世纪后,农作物生产出现的物质能量投入强化、农机作业硬件强化和农田人力投入弱化的“两强一弱”的新局面,因农村劳动力和农机化的变化,“四早三多”蓄水保墒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严峻挑战。因此,针对新形势下的“两强一弱”的现状,应有的放矢地开展适合一年一作旱地麦区休闲期的纳雨蓄墒御旱方法。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宜在一年一作旱地麦区休闲期的纳雨蓄墒御旱方法,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效提高土壤纳雨蓄墒御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为解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是指在前茬小麦收获后,7月上中旬遇雨时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并在深松的同时深施有机肥,然后用秸杆覆盖深松后的地表,8月上中旬进行旋耕、耙耱收墒,必要时化学除草一次。所述的深松是指用大马力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30_40cm。所述的有机肥为精制有机肥,施用量为100-200公斤/亩,同时可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保水剂或生物菌肥。专利技术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与“四早三多”技术进行了比较试验。2009-2010年度在山西省闻喜县邱家岭村开展旱地小麦休闲期蓄水保墒技术的试验,试验地为40亩。试验区2009年7月-2010年7月全年降雨量为311. 90mm, 2009年7月9日-9月18日降雨量为173. I mm ;采用一年一作的种植方式,试验地为夏闲地,土壤肥力有机质 8. 65 g/kg,全氮 0. 74 g/kg,碱解氮 32. 93 mg/kg,速效磷 2. 08 mg/kg。试验方案①本专利技术技术7月9日选择20亩地,采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30-40cm,同时施入100-200公斤精制有机肥,同时用秸杆覆盖于深松后的地表。8月20日,采用旋耕机进行旋耕、耙耱收墒②选择20亩地采用“四早三多”技术实施试验。9 月 18 日播种,基施氮、磷、钾肥,纯氮 150 kg/hm2, P2O5 150 kg/hm2,K2O 150 kg/hm2,基本苗315X 10Vhm2株,行距20cm,机械条播。测定项目及方法①土壤蓄水量的测定分别于处理后0d、10d、25d、45d、70d (播前)、150d (越冬期)、270d (拔节期)、300d (开花期)、340d (成熟期),用土钻取0_300 cm (每20cm为一土层)土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土壤蓄水量(_) = X 土层厚度(mm) X各土层容重。②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分别于播前、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采用重铬酸钾一硫酸氧化法测定0-20cm 土壤有机质含量。③成熟期考种成熟期调查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及千粒重,每小区取20株测定生物产量。④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测定取50g籽粒,经微型高速万能粉碎机磨碎后用H2SO4-H2O2-靛酚蓝比色法测定籽粒含氮率,含氮率X5. 7即为蛋白质含量。籽粒蛋白质组分的测定采用连续提取法进行。⑤产量的测定机械收获后测定产量。试验结果 (I)试验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技术与“四早三多”技术相比提高了播前及各生育期0-300cm(以20cm为一土层)土壤蓄水量,直至开花期仍可增加13.99_。尤为突出的是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播前提高了 0-300011土壤蓄水量总量61.98臟,比“四早三多”技术提高了 16. 90%,在旱地生产中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试验结果见表I。表I本专利技术技术与现有技术对各生育期0-300cm 土壤蓄水量的影响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在前茬小麦收获后,7月上中旬遇雨时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并在深松的同时深施有机肥,然后用秸杆覆盖深松后的地表,8月上中旬进行旋耕、耙耱收墒,必要时化学除草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松是用大马力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30-40cm。3.根据权利要求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为精制有机肥,施用量为100-200公斤/亩,同时可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保水剂或生物菌肥。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即在在前茬小麦收获后,7月上中旬遇雨时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并在深松的同时深施有机肥,然后用秸秆覆盖深松后的地表,8月上中旬进行旋耕、耙耱收墒,必要时化学除草一次。本专利技术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增加冬小麦播种前0-300cm土壤蓄水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肥力。本专利技术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蓄水效果明显,集耕作培肥秸秆还田为一体,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耕作保水与培肥蓄水的协调互作,达到了麦作休闲期伏雨深蓄及其跨季节利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广泛适用于黄土高原旱地麦区,在常年生产条件下较现有的耕作技术小麦产量可提高15%左右。文档编号A01B79/02GK102783287SQ20121016853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8日专利技术者刘庆建, 李光, 李青, 杨珍平, 赵维峰, 邓妍, 陆梅, 高志强 申请人:山西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年一作旱地麦区休闲期纳雨蓄墒御旱方法,其特征是在前茬小麦收获后,7月上中旬遇雨时用深松、施肥一体机深松,并在深松的同时深施有机肥,然后用秸秆覆盖深松后的地表,8月上中旬进行旋耕、耙耱收墒,必要时化学除草一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梅赵维峰杨珍平李青邓妍李光刘庆建高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