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包括端部开口于居室内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在排气管上连通一气体抽吸器,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开口于居室外,换热腔设于地下,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开口于地面上;所述的换热腔外部套装有水套,水套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低温循环工质的出口及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适用范围窄,换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换热效果好,应用范围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居室换气主要采用开窗自动换气、使用换气扇或空调换气,开窗换气或使用换气扇的换气效果差且温度不易恒定,而采用空调换气和调整室内温度除产生不同程度的噪音外,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给电力供应部门和住宅小区的配电造成了很大的负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能源紧张的日益加剧,人们迫切需要绿色环保、低能耗、低噪音的产品出 现。申请人:于2006年6月13日申请了一种居室空气置换装置,上述装置主要通过利用换热腔和气体抽吸器将新鲜、温度较恒定的空气引入室内,虽然存在着低能耗、低噪音的优点,但如果是在南方地区应用则由于换热腔内的空气不能有效达到低温的要求,从而使空气置换和降低室温的效果不能尽如人意,装置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以达到换热腔对空气降温效果较好的目的。本技术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是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包括端部开口于居室内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在排气管上连通一气体抽吸器,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开口于居室外,换热腔设于地下,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开口于地面上;所述的换热腔外部套装有水套,水套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低温循环工质的出口及入口。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还有为进一步提高换热腔的强度,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换热腔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可以选用多种结构方式,均不脱离本技术的实质,其中较为优选的是,加强筋采用以轴杆为中心呈连续螺旋分布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的外周边与换热腔的内壁密贴固定连接。优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片状结构的外周边与换热腔的内壁采用焊接连接。这样在保证换热腔结构强度的同时,由使得经过换热腔内的空气延长了换热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闻了换热效果。为满足在阴天或阳光不充足的情况下居室换热的需要,可以选用换气扇作为备用的循环动力。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气体抽吸器选用与排气管连通的排风扇。当阳光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气体抽吸器选用与排气管连通的太阳能真空集热腔,太阳能真空集热腔通过排风筒与外部连通。为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水套内的低温循环工质为低温水。本专利的技术方案如应用于我国的北方地区,可以显而易见的是,为进一步满足换热的需要,同时节省循环工质的换热损耗,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换热腔设于地面冻土层以下。本技术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I、本技术利用低温循环工质进一步补充了因换热腔的空气热交换不好所带来的空气置换效果较差的技术不足,用低温循环水作为换热的介质,有效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可以将其应用于南方地区,从而大大拓展了装置的应用范围。2、加强筋的选用在提高换热腔结构强度的同时,充分使换热腔内的空气延长了换热路径,从而进一步提闻了换热效果。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有图I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I、换热腔;2、进气管;3、居室;4、排风筒;5、太阳能真空集热腔;6、排气管;7、低温循环工质的出口 ;8、水套;9、加强筋;10、低温循环工质的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说明书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包括端部开口于居室3内的进气管2和排气管6,在排气管6上连通一气体抽吸器,进气管2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I开口于居室3外,换热腔I设于地下,进气管2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I开口于地面上;换热腔I外部套装有水套8,水套8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低温循环工质的出口 7及入口 10。所述的换热腔I内设有加强筋9。加强筋9采用以轴杆为中心呈连续螺旋分布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的外周边与换热腔I的内壁密贴焊接固定连接。气体抽吸器选用与排气管6连通的太阳能真空集热腔5,太阳能真空集热腔5通过排风筒4与外部连通。所述的水套8内的低温循环工质为低温水。换热腔I设于地面冻土层以下。如在南方地区,则不必受此局限。该实施例主要适用于日照比较充分的北方地区。权利要求1.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包括端部开ロ于居室(3)内的进气管(2)和排气管(6),在排气管(6)上连通ー气体抽吸器,进气管(2)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I)开ロ于居室(3)外,换热腔(I)设于地下,进气管(2 )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I)开ロ于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腔(I)外部套装 有水套(8),水套(8)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低温循环エ质的出口(7)及入口(1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腔(I)内设有加强筋(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9)采用以轴杆为中心呈连续螺旋分布的片状结构,该片状结构的外周边与换热腔(I)的内壁密贴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该片状结构的外周边与换热腔(I)的内壁采用焊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抽吸器选用与排气管(6)连通的排风扇。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抽吸器选用与排气管(6)连通的太阳能真空集热腔(5),太阳能真空集热腔(5)通过排风筒(4)与外部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套(8)内的低温循环エ质为低温水。8.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腔(I)设于地面冻土层以下。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空气处理设备,特别是指一种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包括端部开口于居室内的进气管和排气管,在排气管上连通一气体抽吸器,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开口于居室外,换热腔设于地下,进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开口于地面上;所述的换热腔外部套装有水套,水套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低温循环工质的出口及入口。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适用范围窄,换热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换热效果好,应用范围广的优点。文档编号F24F7/08GK202532655SQ20122019920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专利技术者杨茂华 申请人:杨茂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改进的居室空气置换装置,包括端部开口于居室(3)内的进气管(2)和排气管(6),在排气管(6)上连通一气体抽吸器,进气管(2)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1)开口于居室(3)外,换热腔(1)设于地下,进气管(2)的另一端通过换热腔(1)开口于地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腔(1)外部套装有水套(8),水套(8)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低温循环工质的出口(7)及入口(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华,
申请(专利权)人:杨茂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