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416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它包括分别位于炉顶框架吊装侧两侧的2个楼梯间单元,每个楼梯间单元与炉顶框架共用一个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炉顶框架和楼梯间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楼梯间作为单体高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利效应,也便于对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和精确计算。2、楼梯间的竖向支撑为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平面内提供了有效支撑,提高了炉顶框架的整体刚度,使炉顶框架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炉顶吊车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了安全度。3、由于楼梯间与炉顶框架共柱,省去了为满足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稳定而采取的各种构造措施,节省了钢结构材料量,降低了工程造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楼梯间,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
技术介绍
炉顶框架位于炉顶主平台之上,在高炉生产中,为炉顶料罐、布料器、上料系统头部、除尘管道、炉顶吊车等设备提供支撑作用。在炉顶框架上必须设置楼梯作为上下通道。传统的楼梯间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炉顶框架内穿插设置爬梯,另一种是在炉顶框架外设置楼梯间塔楼。由于炉顶框架本身面积有限,且设备、管道众多,在炉顶框架内穿插设置爬梯影响通道布置,目前已较少采用。由于炉顶框架两侧的粗煤气管道遮挡,楼梯间塔楼一般布置成与炉顶框架分离的单独式塔楼,在各层与炉顶框架间采用平台联通,这种做法目前运用较广,但这样做有以下问题一、作为一个相互有牵扯的结构体系,若分 别建模计算,对于各部分的相对变形,特别是在水平力作用下的相互作用难以考虑;二、如果按照多塔结构进行分析,增加了设计难度,且作为框架柱支座的炉顶主平台刚度的不确定性也制约了计算精度;三、楼梯间塔楼属于高耸结构,且位于炉顶主平台上,顶标高往往超过70m,而自重相对较轻,结构形式不利于抗震。在高炉生产中,炉顶框架上的炉顶管道、阀门等设备需要定期和不定期地更换,这使得炉顶框架的一侧(“吊装侧”)的大部分平台梁为了保证设备吊装要求而无法联通,形成了平面不闭合框架,吊装侧框架柱的平面内稳定难以保证。传统的设计往往是在炉顶框架吊装侧的框架柱两侧增设附加柱和附加竖向支撑,或直接加大炉顶框架吊装侧柱截面尺寸的方式来满足结构稳定要求,但这样做不但增大了钢结构用量,且构造处理后的炉顶框架结构刚度仍然偏弱,在炉顶吊车运行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晃动的情况,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能保证炉顶框架使用安全的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它包括有分别位于炉顶框架吊装侧两侧的2个楼梯间单元,每个楼梯间单元与炉顶框架共用一个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楼梯间单元包括3根立柱,3根立柱与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共同形成楼梯间单元的4根竖向支撑。按上述方案,在楼梯间单元的两侧边,相邻的立柱间设置有柱间支撑。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柱间支撑由系杆和剪刀撑组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使炉顶框架和楼梯间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楼梯间作为单体高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利效应,也便于对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和精确计算;2、楼梯间的柱间支撑不但是楼梯间的稳定体系,同时也是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平面内的有效支撑,提高了炉顶框架的整体刚度,使炉顶框架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炉顶吊车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了安全度;3、由于楼梯间与炉顶框架共柱,减少了钢柱数量,同时也省去了为满足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稳定而采取的各种构造措施,节省了钢结构材料量,降低了工程造价。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整体轴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I、图2和图3,一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它包括有分别位于炉顶框架吊装侧3两侧的2个楼梯间单元1,每个楼梯间单元I与炉顶框架2共用一个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4 ;所述的楼梯间单元I包括3根立柱6,3根立柱6与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4共同形成楼梯间单元I的4根竖向支撑;在楼梯间单元I的两侧边,相邻的立柱6间设置有由系杆7和剪刀撑8组成的柱间支撑。2个楼梯间单元I之内可以布置直梯,也可以布置斜梯。系杆7和剪刀撑8与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间的连接方式采用常规铰接或刚接,使楼梯间与炉顶框架形成一个整体,保证了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平面内的稳定性。本技术楼梯间的平面位置避开了粗煤气管道9。本技术已在南钢8号2000m3高炉工程的炉顶框架中得到应用,该工程已于2010年年底投产,经过了一年多的顺利生产运行,本技术使高炉炉顶框架在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上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ー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别位于炉顶框架吊装侧两侧的2个楼梯间单元,每个楼梯间单元与炉顶框架共用一个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楼梯间单元包括3根立柱,3根立柱与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共同形成楼梯间単元的4根竖向支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其特征在于在楼梯间単元的两侧边,相邻的立柱间设置有柱间支撑。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间支撑由系杆和剪刀撑组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它包括分别位于炉顶框架吊装侧两侧的2个楼梯间单元,每个楼梯间单元与炉顶框架共用一个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使炉顶框架和楼梯间形成一个整体,避免了楼梯间作为单体高耸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不利效应,也便于对结构进行整体建模分析和精确计算。2、楼梯间的竖向支撑为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平面内提供了有效支撑,提高了炉顶框架的整体刚度,使炉顶框架在高炉生产过程中特别是炉顶吊车运行过程中更加稳定,提高了安全度。3、由于楼梯间与炉顶框架共柱,省去了为满足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稳定而采取的各种构造措施,节省了钢结构材料量,降低了工程造价。文档编号E04F11/022GK202530678SQ201220058290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专利技术者明正勇, 马洌海, 鲁英东 申请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炉炉顶框架整体式楼梯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分别位于炉顶框架吊装侧两侧的2个楼梯间单元,每个楼梯间单元与炉顶框架共用一个炉顶框架吊装侧框架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英东马洌海明正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