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8259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3:09
一种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包含一外壳;一马达,固定在外壳内,用以产生一回转能量,该动能通过一空心轴输出;一减速机构,具有一入力齿轮与空心轴连结而同转、复数齿轮及一出力齿轮,按照顺序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一中空轴,支撑于外壳旋转,且其一端突出外壳,并以一第一单向传动装置连结出力齿轮,以从出力齿轮向中空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及一出力轴,穿过空心轴、入力齿轮和中空轴而转动,并以一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连结中空轴,以从出力轴向中空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如此,在出力轴为主动轴时,不必向减速机构和马达传达旋转,因为负荷较少的关系,动力的损失也很少,可以轻快地传达动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尤指一种以马达为动力源时,可向出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以出力轴为主动轴时,则使其与马达的结合予以解开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辆指的是所有使用超过一种燃料或能量来 源的车辆,而驱动系统可以有一套或多套。常见的混合动力车辆有油电混合动力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 V)及电动自行车(Motorized Bicycle/Electric Bicycle)。以电动自行车为例,它包括一人力驱动机构,向后轮传达来自踏板的人力驱动力,及一电动驱动机构,以驱动曲柄轴、前轮轴或后轮轴的马达为动力源。然而,因为电动驱动机构和人力驱动机构经常连结的关系,因此一旦在骑乘途中因为故障或蓄电池电力耗尽时,就必须改用人力踩踏,此时除了得克服电动自行车本身的重量外,还得增加额外的踏力去克服电动驱动机构所带来的阻力,导致在踩踏时非常吃力,而失去自行车原有的便利性。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因此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方案被提出。例如,台湾专利技术专利第1296597号“电动脚踏车驱动机构”、新型专利第M345033号“电动、脚踏双用自行车的省力装置”等,是利用棘轮和棘齿的自由轮(一种离合器)原理,当以马达驱动时,不会向曲柄轴传达动力;反之,以人力驱动时,则不用带动马达。又如,台湾新型专利第M416565号“离合式自行车电力驱动装置及其离合式驱动器”,则是采用兼具轴承及离合器功能的单向轴承,达到人力与马达动力互不干扰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可在以马达为动力源时,向出力轴传达旋转运动;以出力轴为主动轴时,则使其与电动驱动机构脱离,减少出力轴的负荷。具体实现本技术的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包含一外壳;一马达,固定在外壳内,用以产生一回转能量,该动能通过一空心轴输出;一减速机构,具有一入力齿轮与空心轴连结而同转、复数齿轮及一出力齿轮,按照顺序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一中空轴,支撑于外壳旋转,且其一端突出外壳,并以一第一单向传动装置连结出力齿轮,以从出力齿轮向中空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及一出力轴,穿过空心轴、入力齿轮和中空轴而转动,并以一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连结中空轴,以从出力轴向中空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包含一外壳;一马达,固定在外壳内,用以产生一回转能量,该动能通过一空心轴输出;一减速机构,具有一入力齿轮与空心轴连结而同转、复数齿轮及一出力齿轮,按照顺序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一中空轴,与出力齿轮连结而支撑于外壳旋转,且其一端突出外壳,并具有至少一设置在该突出端外周部的切面;一离合器,包括一连动套管围绕中空轴的突出端,及被夹持在中空轴的切面和连动套管间的滚子轴承,以从中空轴向连动套管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及一出力轴,穿过空心轴、入力齿轮、中空轴和连动套管而转动,并以一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连结连动套管,以从出力轴向连动套管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所述离合器又包含一介于连动套管和滚子轴承间的从动轴套,该从动轴套与滚子轴承和连动套管保持摩擦接触。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包含一外壳;一马达,固定在外壳内,用以产生一回转能量,该动能通过一空心轴输出;一减速机构,具有一入力齿轮与空心轴连结而同转、复数齿轮及一出力齿轮,按照顺序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一中空轴,与出力齿轮连结而支撑于外壳旋转,且其一端突出外壳;一离合器,包括一连动套管围绕中空轴的突出端,及一连结中空轴和连动套管的第三单向传动装置,以从中空轴向连动套管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及一出力轴,穿过空心轴、入力齿轮、中空轴和连动套管而转动,并以一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连结连动套管,以从出力轴向连动套管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 所述单向传动装置为单向轴承、使用棘轮和爪的自由轮、利用滚珠的自由轮、或使用弹簧与滚珠的自由轮。本技术的功效在于,当以马达为动力源时,可向出力轴传达旋转运动;在马达停止运转而以出力轴为主动轴时,则使其与减速机构和马达的结合予以解开,使出力轴因为少了电动驱动机构的负荷,动力的损失相对很少,可以轻快地传达动力。至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它目的与特点参照下面配合图式的实施例说明即可完全明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图3为沿图2中3-3线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图5为沿图4中5-5线的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轴向剖面图。图7为沿图6中7-7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10、10a、10b、IOc驱动装置20马达21定子22转子30空心轴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40、40a减速机构41入力齿轮42第一齿轮43第二齿轮44第三齿轮45第四齿轮46出力齿轮47第一齿轮轴47a第三轴承47b第四轴承48第二齿轮轴50,50a中空轴51第五轴承52第一单向传动装置53键54切面55链轮60出力轴61第六轴承62第二单向传动装置63第七轴承65曲柄66踏板70、70a离合器71从动轴套72滚子轴承73连动套管74间隙75第三单向传动装置80外壳81壳体82隔板83左端盖84右端盖85第一油封86第二油封具体实施方式图I为本技术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10的轴向剖面,并以应用于电动自行车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该驱动装置10包含有外壳80、马达20、减速机构40、中空轴50和出力轴60。其中外壳80,是支撑其它机件的壳构件,包括一圆筒状壳体81、一设置在壳体81内的隔板82,及用以封闭壳体81两端的左端盖83和右端盖84。该外壳80可以是自行车车架的底部托架(Bottom Bracket)的管状壳体(俗称五通管),也可以是独立套入该管状壳体内的壳构件。马达20,固定在外壳80内,是将蓄电池(图未示)或其它能源如太阳能所供应的电能转变成动能,使自行车运动的动力来源。马达20包括有定子21和转子22,该转子22的轴心是一空心轴30,两端分别由固定于左端盖83和隔板82的第一轴承31和第二轴承32支撑旋转。减速机构40,使用两对齿轮顺序传达旋转,包括入力齿轮41、第一齿轮42、第二齿轮43和出力齿轮46。入力齿轮41与空心轴30连结而同转;第一齿轮42和入力齿轮41衔接;第二齿轮43和第一齿轮42结合于第一齿轮轴47,该齿轮轴47的两端分别以第三轴承47a和第四轴承47b支撑于隔板82和右端盖84转动;出力齿轮46和第二齿轮43啮合。如此,可以将空心轴30的转速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并提升扭力后输出。中空轴50,是一空心的传动轴,其一方面以固定于右端盖84的第五轴承51支撑旋转,一方面以第一单向传动装置52连结出力齿轮46,以从出力齿轮46向中空轴50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单向传动装置具有轴承加离合器的作用,也就是,出力齿轮为46主动件时,会带动中空轴50同转;反向传动时,中空轴50为空转状态,不会向出力齿轮46传达旋转。所述单向传动装置包括单向轴承和自由轮等,其中自由轮包含有使用棘轮和爪的自由轮、利用滚珠的自由轮,及使用弹簧与滚珠的自由轮等。因为单向传动装置属习用技术,故进一步说明实无必要。又,中空轴50的一端从右端盖84突出外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外壳;一马达,固定在外壳内,用以产生一回转能量,该动能通过一空心轴输出;一减速机构,具有一入力齿轮与空心轴连结而同转、复数齿轮及一出力齿轮,按照顺序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一中空轴,支撑于外壳旋转,且其一端突出外壳,并以一第一单向传动装置连结出力齿轮,以从出力齿轮向中空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及一出力轴,穿过空心轴、入力齿轮和中空轴而转动,并以一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连结中空轴,以从出力轴向中空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风
申请(专利权)人:乐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