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82422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单元、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四号继电器、报警灯,蜂鸣器,汽车喇叭开关,车窗上升按钮,车窗下降按钮与汽车点火开关组成。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与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报警灯与蜂鸣器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和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与四号继电器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与三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采用电线和汽车喇叭开关、车窗上升按钮与车窗下降按钮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采用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串联连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附件
,是ー种防止汽车内一氧化碳中毒的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ー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氧化碳是ー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当车内ー氧化碳含量超过50ppm时,车内人员就会产生头晕、呕吐,甚至昏迷,高浓度的一氧化碳能使人在数分钟内死亡。汽车怠速运转吋,发动机因燃料的不完全燃烧,ー氧化碳产生量达到最大值,且极易通过空调管道等途径进入车内,使车内一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容易导致乘员一氧化碳中毒。这类事故一般发生在怠速停车,乘员休息的情况下,路人很难发现并施救。加之当发生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车内乘员因中毒昏迷很难自救,此类事件时有发生,伤亡率极高。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极少,且尚无相关实验例证,更没有任何相关设备在产,或投入实际使用。现代汽车上更是不存在相应的ー氧化碳检测、报警等预防控制装置。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328013,公告日为1990年02月28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汽车用的一氧化碳探測器”,该专利技术创造虽然可测量车内的ー氧化碳浓度,但存在以下不足I.不能自动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车内ー氧化碳浓度。这对于一些在怠速汽车上休息睡觉的乘员来说,很可能会因为听不见报警器的警告,而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2.不能自动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从而使车内乘员丧失了最佳救援时间。中国专利公告(开)号为CN2053586U,公告(开)日为1990年02月28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防止空调汽车一氧化碳中毒装置”,该专利技术创造虽然可以对车内的ー氧化碳浓度的降低采取相应措施,但也存在以下不足I)未考虑不同浓度ー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没有做到细致全面的分析考虑,即没有对不同浓度的ー氧化碳采取不同的措施,有可能造成乘员低浓度ー氧化碳中毒。2)不能自动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从而使车内乘员丧失了最佳救援时间。3)由于需要加装进气阀,对汽车的改动较大,并影响汽车本身性能。4)未考虑车内是否有乘员就采取措施,缺乏安全性且不人性化。5)由于仅仅采用进气阀进气来降低车内ー氧化碳浓度,并未从根本上杜绝ー氧化碳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ー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信号处理単元、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四号继电器、报警灯、蜂鸣器、汽车喇叭开关、车窗上升按钮、车窗下降按钮与汽车点火开关组成。、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二号红外传感器、三号红外传感器及四号红外传感器的输出端依次和信号处理单兀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I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17号引脚和报警灯的2号引脚与蜂鸣器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与8号引脚依次和一号继电器、二号继电器、三号继电器与四号继电器的信号源端ロ电线连接,一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ロ通过电线与汽车喇叭开关并联连接,二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ロ通过电线与车窗上升按钮并联连接,三号继电器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ロ通过电线与车窗下降按钮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ロ通过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串联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信号处理单元由ー个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一个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排阻、3号电阻、4号电阻、5号电阻和I号电容组成。排阻的2号至9号引脚依次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39号至32号引脚电线连 接。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18号至11号引脚依次与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的21号至28号引脚电线连接。4号电阻与5号电阻的一端和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9号引脚电线连接,5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4号电阻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I号电容的一端接地,I号电容的另一端和3号电阻的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4号引脚电线连接,3号电阻的另一端与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19号引脚电线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ー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由型号为MQ-7的ー氧化碳传感器、I号电阻与2号电阻组成。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I号管脚、2号引脚与3号管脚同和电源正极电线连接。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2号电阻的一端电线连接,2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5号管脚与I号电阻的一端电线连接,I号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的6号管脚与4号管脚同和三脚插针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并作为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技术方案中所述的ー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是指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中的三脚插针的2号引脚和信号处理单元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技术方案中所述的ー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中的型号为MQ-7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安装在车内车顶棚中间位置。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二号红外传感器、三号红外传感器与四号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四个汽车座椅靠背上。报警灯与蜂鸣器安放在汽车仪表盘的可视范围内。信号处理单元固定在汽车发动机舱内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上方与发动机罩下方的位置。一号继电器位于仪表盘盒内,二号继电器位于驾驶员同侧的车门内,三号继电器位于驾驶员同侧的车门内,四号继电器位于汽车仪表盘盒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采取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即红外传感器检测车内人员情况,使该装置更具人性化。2.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充分考虑了不同浓度的ー氧化碳对人体影响的不同,对不同浓度的ー氧化碳采取不同的措施,有效防止乘员低浓度ー氧化碳中毒。3.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能通过开启汽车喇叭自动向路人发出求救信号,从而为车内乘员争取了最佳救援时间。4.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采取下降车窗的措施,快速有效地排除车内ー氧化碳;一段时间后车窗上摇,保证了乘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安全性更高。5.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采取发动机熄火措施,从根本上切断了一氧化碳的产生源。6.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对汽车电路改动极少,只需在汽车原有电路并联(或串联)几个继电器开关即可,不会对汽车本身性能造成影响。 7.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只由四个模块组成。8.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成本低廉,容易普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车怠速一氧化碳中毒预防控制系统由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信号处理单元(3)、一号继电器(5)、二号继电器(6)、三号继电器(7)、四号继电器(8)、报警灯(9),蜂鸣器(10)、汽车喇叭开关(11)、车窗上升按钮(12)、车窗下降按钮(13)与汽车点火开关(14)组成;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单元(1)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处理单元(3)中型号为ADC0804的A/D转换芯片(U2)的6号引脚电线连接,车内人员红外检测单元(2)中的一号红外传感器(15)、二号红外传感器(16)、三号红外传感器(17)及四号红外传感器(18)的输出端依次和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号引脚、2号引脚、3号引脚及4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17号引脚和报警灯(9)的2号引脚与蜂鸣器(10)的2号引脚电线连接,信号处理单元(3)中的型号为STC90C516RD+的单片机芯片(U1)的5号引脚、6号引脚、7号引脚与8号引脚依次和一号继电器(5)、二号继电器(6)、三号继电器(7)与四号继电器(8)的信号源端口电线连接,一号继电器(5)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汽车喇叭开关(11)并联连接,二号继电器(6)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车窗上升按钮(12)并联连接,三号继电器(7)的常开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车窗下降按钮(13)并联连接,四号继电器(8)的常闭开关的两接线端口通过电线与汽车点火开关(14)串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钊许洪国李鑫郑根祥龙书玲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