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自动转向前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238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车辆用自动转向前灯结构,其包括有:该前灯包括有一灯体、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垂直调整马达及一水平调整马达,该灯体呈水平摆动状轴接于第一框架,而第一框架两外侧以垂直摆动状轴接于第二框架,该垂直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二框架处,并与第一框架之间连接有一垂直调整连接件,又该水平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一框架处,另与灯体之间连接有一水平调整连接件,该感测单元连接于前灯,该微处理器一端连接于感测单元与前灯的垂直、水平调整马达,通过上述结构,车辆在转弯时能自动调整前灯照向照明盲点,以此达到行车安全的实用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车辆用灯体结构,尤指一种有具自动调整灯体垂直、水平角度的车辆用自动转向前灯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汽车头灯仍以固定角度为主,这种固定角度的头灯在夜间行驶于山路的弯道时,头灯照射的位置往往会与前进的方向有很大的落差,而形成夜间照明的盲点,很容易因而发生事故,为多数驾驶人共同的困扰。虽然少数车种将头灯设计为可由驾驶座调整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的结构,并列为 升级配备的一种选项,然而调整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只能通过驾驶者手动调整,并不适合在转弯同时调整头灯照明角度,即无法有效的改善夜间转弯照明的缺失,另该头灯同时具有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的调整结构时,仍有结构过于复杂与不容易稳定控制的问题,更进一步还可能有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互相干涉的情况,此为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失,提供一种车辆用自动转向前灯结构。该前灯结构包括有至少一前灯,该前灯包括有一灯体、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垂直调整马达及一水平调整马达,该灯体呈水平摆动状轴接于第一框架,而第一框架两外侧以垂直摆动状轴接于第二框架,又该前灯通过第二框架固定于车辆前端,该垂直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二框架处,并于垂直调整马达与第一框架之间连接有一垂直调整连接件,又该水平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一框架处,另于水平调整马达与灯体之间连接有一水平调整连接件;一感测单元,该感测单元包含有一方位传感器及一速度位移传感器,且该方位传感器与速度位移传感器皆连接于前灯;以及一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一端连接于感测单元与前灯的垂直调整马达、水平调整马达,且于另一端连接有一电源。该灯体于外围套设有一连接架,该连接架朝垂直方向皆相对延伸有一灯转轴,该第一框架呈圈状形成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二侧面部,该上、下端部皆开设有一轴孔,而该灯体以连接架的灯转轴接于第一框架的轴孔处。该第一框架的侧面部皆向外延伸有一框架转轴,该第二框架具有二左右扩张的固定臂,而该固定臂的末端皆开设有枢接孔,又该第一框架以框架转转轴接于第二框架的枢接孔处。该第一框架呈圈状形成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二侧面部,且第一框架于上端部开设有复数个螺孔,该垂直调整马达向灯体端延伸有一摆动臂,又该垂直调整连接件一端连接于摆动臂,而垂直调整连接件的另一端则固定于第一框架的螺孔处。该垂直调整连接件包括有二固定件、一转动块、调整杆及一限位杆,该固定件皆螺锁于第一框架的螺孔处,并由固定件呈相对状分别开设有一转孔,并由转孔处枢接该转动块,又该转动块的另一端螺设有调整杆,且该调整杆向垂直调整马达端呈直角状态连接有限位杆,另该垂直调整马达的摆动臂处开设有一限位槽,令限位杆能穿过该限位槽形成连动。该第一框架呈圈状形成有一上端部、一下端部及二侧面部,而该下端部连接有一支撑件,且支撑件处设有一轴向限位槽,该灯体于外围套设有一连接架,而连接架处锁设有一穿设件,该水平调整马达向灯体端延伸有一连动臂,又该水平调整连接件包含有一主杆及二横向延伸的上控制臂与下控制臂,该主杆插设于第一框架的轴向限位槽,而该上控制臂轴设于灯体的穿设件,另该下控制臂轴接于水平调整马达的连动臂。该微处理器连接有一手动控制器,且该手动控制器设有上、下、左、右键及手自动 切换键。本技术的微处理器可根据感测单元的数据计算出前灯必须调整的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而直接驱动垂直、水平调整马达,以达到自动调整前灯角度的功能,在转弯时能自动调整前灯照向照明盲点,以此达到行车安全的实用效果,以具有较佳的使用进步性。本技术的灯体以灯转轴呈垂直方向轴接于第一框架处,而该水平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一框架的下端部,并于水平调整马达的连动臂与灯体的穿设件间连接有水平调整连接件,让灯体能以灯转轴在第一框架上进行水平角度的摆动,另该第一框架以外侧的框架转轴呈水平方向轴接于第二框架处,而该垂直调整马达装设于第二框架端,并以摆动臂向第一框架端连接有垂直调整连接件,让第一框架能以框架转轴在第二框架上进行垂直角度的摆动,以此提高角度调整的稳定性,并不会有垂直角度与水平角度互相干涉的问题。本技术的垂直调整连接件是固定件锁设于第一框架的螺孔处,并依序连接有转动块、调整杆及限位杆,并令限位杆穿设于摆动臂的限位槽,此时能通过调整杆螺锁入转动块的深度来改变摆动臂推动垂直调整连接件的距离,进而具有快速调整前灯垂直角度摆动量的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应用于车辆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垂直角度调整的上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垂直角度调整的侧视图(一)。图6为本技术的垂直角度调整的侧视图(二)。图7为本技术的水平角度调整的立体图(一)。图8为本技术的水平角度调整的立体图(二)。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前灯-------101 灯体-------10连接架------11灯转轴------111穿设件------112第一框架-----20上端部------21轴孔-------211、221螺孔-------212下端部------22支撑件------222轴向限位槽----223侧面部------23框架转轴-----231第二框架-----30固定臂------31枢接孔------311垂直调整马达---40摆动臂------41限位槽------411水平调整马达---50连动臂------51垂直调整连接件一一60固定件------61转孔-------611转动块------62调整杆------63限位杆------64水平调整连接件一一70主杆-------71上控制臂-----72下控制臂-----73感测单元-----102方位传感器----102A速度位移传感器一一 102B微处理器-----103电源-------103A手动控制器----103B上、下、左、右键一 1031手自动切换键---10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先请参阅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车辆用自动转向前灯结构,其包括有至少一前灯101、一感测单元102及一微处理器103,该前灯101包括有一灯体10、一第一框架20、一第二框架30、一垂直调整马达40及一水平调整马达50,灯体10呈水平摆动状轴接于第一框架20,且该灯体10于外围套设有一连接架11,连接架11朝垂直方向皆相对延伸有一灯转轴111,又该第一框架20呈圈状形成有一上端部21、一下端部22及二侧面部23,该上、下端部21、22皆开设有一轴孔211、221,且于上端部21开设有复数个螺孔212,而该灯体10以连接架11的灯转轴111接于第一框架20的轴孔211、221处,使灯体10能以灯转轴111为轴心进行左右方向的摆动,进而让灯体10具有左右角度调整的功能,该第一框架20两外侧以垂直摆动状轴接于第二框架30,其第一框架20的侧面部23皆向外延伸有一框架转轴231,而第二框架30具有二左右扩张的固定臂31,固定臂31的末端皆开设有枢接孔311,又该第一框架20以框架转转231轴接于第二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自动转向前灯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至少一前灯,该前灯包括有一灯体、一第一框架、一第二框架、一垂直调整马达及一水平调整马达,该灯体呈水平摆动状轴接于第一框架,而第一框架两外侧以垂直摆动状轴接于第二框架,又该前灯通过第二框架固定于车辆前端,该垂直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二框架处,并于垂直调整马达与第一框架之间连接有一垂直调整连接件,又该水平调整马达固定于第一框架处,另于水平调整马达与灯体之间连接有一水平调整连接件;一感测单元,该感测单元包含有一方位传感器及一速度位移传感器,且该方位传感器与速度位移传感器皆连接于前灯;以及一微处理器,该微处理器一端连接于感测单元与前灯的垂直调整马达、水平调整马达,且于另一端连接有一电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楷极
申请(专利权)人:金罡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