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宗诚专利>正文

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配置机制设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651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1:52
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配置机制设计,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全息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专利技术在内、由600项专利技术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一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 上,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II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 GVC)),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专利技术人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本项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全球互联网内部集中合作配置及其智能集成系统(IIS [ ICC ]/ ICT )提供配置机制设计基础。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均为专利技术人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本项专利技术属于互联网资源配置的组织和管理领域,是面向全球互联网、进而面向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组织和管理的机制设计,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本项专利技术涉及全球互联网与物联网的结合,是进一步推动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这三大网络融合的基础。随着三网融合的实施和网络业务的融合,本专利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全民通过有线网、通信网、互联网等任一种网络,极其方便地获得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 本专利技术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MCN )、计算机网(WffW)和广播电视网(BTN )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丽)、能流网(EN)、信息网(IN )、金融网(FN )和知识网(KN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要真正拥有自由的智能化生活、数字家庭和网络经济,就需要通过本项专利技术,依赖基于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融合而形成的智能集成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第三代互联网是超越宽带和无线概念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的综合体系,以及为了迎接这个可以预见的综合体系我们需要在未来几年内遵循或打破的网络规则。本项专利技术正是新一代互联网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
技术介绍
利用对参数优化的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出使大系统稳定的关联参量最大取值范围一一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在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的边界外,大系统稳定性功能发生了转化,所以最优关联参数稳定域的边界就是大系统的失稳临界点(线或面)。例如,当α β、c时主体(2.107 )是不稳定的,所以〃卢=c便是主体(2.105 )的失稳临界线,它是一条双曲线。因此,关联参数稳定域的最优化可为确定失稳临界点(线或面)提供一种寻找方法,这是对于新实践科学来说有重要意义的方向。本专利技术人建立的智能集成科学大协同分析与设计,是建立在资源配置动力学、全 息组织协同学和博弈组织协同学基础上的研究方法。作为这种方法的基本部分,本体协调分析与设计主要研究整体设计变量与局部设计变量的耦合、整体目标与局部目标的耦合和整体约束与局部约束的耦合,研究总系统优化与分系统优化的互动和统一。在本专利技术人看来,不论导致要素的局部性原则,还是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它们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在一定层次上产生作用的有限原则。任何忽略条件、范围和层次限定而将局部性原则推向极端,都会导致简单化,导致一种片面性;而任何忽略条件、范围和层次限定而将整体性原则推向极端,都会导致复杂化,导致另一种片面性。就科学研究的对象而言,避免简单化和复杂化的基本途径,就是将科学研究的中心和重点分别从事物的局部和事物的整体转移到事物的本体上来,通过有关事物本体的研究将有关事物局部的研究和有关事物整体的研究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本体协调分析与设计既不同于所谓的“局部协调分析与设计”,也不同于所谓的“全局协调分析与设计”。局部协调分析与设计遵从“非整体性原则”,从局部观点出发,在满足有关性能和可用资源等条件限制下,按照对局部的评价标准,寻求各单元各分系统本身的协调。全局协调分析与设计遵从“整体性原则”,从全局观点出发,在满足有关性能和可用资源等条件限制下,按照对整体的评价标准,寻求系统的协调。这两种方法对于智能集成过程来说,主要适用较简单的工程系统(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本体协调分析与设计,是“整体性原则”与“非整体性原则”的结合和统一。这种方法,坚持从总体观点出发,在满足有关性能和可用资源等条件限制下,按照对整体和局部的综合评价标准,寻求整体与局部、总系统与分系统、系统与要素的协调和统一。对于智能集成过程来说,这种方法更适用于较复杂的领域,例如现代市场经济、高技术发展、科学创新、现代化教育、文化复兴等。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一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一“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O)。作为本项专利技术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球动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独立权利要求——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配置机制设计,是本专利技术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II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A、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B、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IMK、I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专利技术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HSN?(?GII?);C、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建立互联网配置机制的动力学技术设计和检验,进而建立互联网配置机制的全息协同组织设计基础;D、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配置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体系。...

【技术特征摘要】
1.独立权利要求一智能一体化网络计算机配置机制设计,是本发明人在其独立自主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A、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B、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IDK、IDH、IMC, IMK, IMH, 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 C、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建立互联网配置机制的动力学技术设计和检验,进而建立互联网配置机制的全息协同组织设计基础; D、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配置机制,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配置机制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体系。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互联网资源配置机制的动力学技术设计基础;其中,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这种资源配置方式应当、而且必须由各种家庭组织、各种企业组织和各种政府机构共同参与、共同主导;资源配置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资源配置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资源配置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复杂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先天的禀赋因素和后天的权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先天的禀赋因素和后天的权利条件之间均衡关系的基础,在于各种权力资本的相互关系,在于产权结构; 大体上来看,资源汇通网络CN可分为如下九种子类型CN [ MF ( IN ); SF ( RN ), AF ( MN ) ], CN [ MF ( IN ); SF ( MN ), AF ( RN )],CN [ MF ( IN ) ; SF ( RN ),SF ( MN )];CN [ MF ( RN ); SF ( IN ), AF ( MN ) ], CN [ MF ( RN ); SF ( MN ), AF ( IN )],CN [ MF ( RN ) ; SF ( IN ),SF ( MN )];CN [ MF ( MN ); SF ( IN ), AF ( RN ) ], CN [ MF ( MN ); SF ( RN ), AF ( IN )],CN [ MF ( MN ) ; SF ( IN ),SF ( RN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建立互联网资源配置机制的动力学模型检验;其中,模型有效性验证与模型的调试是联系在一起的,每一次有效性验证,必然伴随着调试过程;有效性验证、调试反复进行,直到达到满意的程度为止;在智能集成大系统的决策一执行SD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中,我们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进行 (a )直观检验;直观检验是建模者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有关先验信息直观地对模型变量的定义、因果关系、流图和DYNAMO方程表达式的正确性作出判断; (b )模型的历史验证(拟合验证);主要是检验模型的行为与实际系统的行为是否相符; (c )动态测试验证和模型调试; 大部分智能集成控制系统既存在离散动态又存在连续动态,它们之间相互混合相互作用;一般地,离散动态无法用微分/差分方程来描述,离散状态的改变只能在异步离散瞬时发生,表现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特征,连续状态则遵循连续规律,在连续时间内发生变化,可称具有这类控制特点的智能集成系统为混杂控制智能集成系统;为了有效地利用传统的控制系统理论方法HlJ分析研究混杂控制实践系统,现提出一种具有离散决策器的混杂控制智能集成系统模型,可为进一步的分析与综合设计带来方便。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全球互联网智能集成系统,本项发明建立互联网配置机制的内部全息协同组织设计基础;其中,如果内部信息响应函数可分为在一定的技术知识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诚
申请(专利权)人:李宗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