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613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性马达,可以提高稳定性及可靠性,并使机身小型化。线性马达具备:第1轴;第2轴,与第1轴平行地并列配置;2个连结部件,连结第1轴和第2轴的端部;第1框架,具有使第1轴贯穿的第1贯穿孔;第2框架,具有使第2轴贯穿的第2贯穿孔;及线性编码器,具有标尺及传感器,其被配设为,使标尺与传感器的间隔方向与包括第1轴的轴线和第2轴的轴线的面方向大致一致,将第1轴、第2轴及连结部件作为动子,将第1框架及第2框架作为定子,沿轴向相对地进退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线性马达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一种圆筒形线性马达,其具备定子,在由圆筒状磁性体构成的金属管的内径侧沿轴向排列有多个卷绕为圆筒状的线圈;及动子,在与定子内侧隔着磁隙配置的圆筒状轴的内径侧沿轴向插入设置有多个永久磁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线性马达具有线性编码器,其由设置于轴的标尺(线性标尺)及设置于金属管的传感器(检测器)构成。专利文献I :国际公开第2007/046161号公报(第8_9图)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线性马达中,构成为将线性编码器的标尺设置在轴上,将传感器设置在金属管上,因此,有可能因外力、振动作用于轴而使标尺和传感器的间隔发生变动。即,存在提高稳定性及可靠性的余地。而且,利用线圈和永久磁铁产生动子推力的电磁部以及设置有具备标尺及传感器的线性编码器的编码器部在其结构上分别需要行程的2倍的空间,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电磁部和线性编码器被串列配置,因此,存在马达的轴向尺寸变大,机身大型化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马达,可以提高稳定性及可靠性,并使机身小型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第I轴,沿轴向配列有多个磁极;第2轴,与前述第I轴平行地并列配置;至少2个连结部件,连结前述第I轴和前述第2轴的端部;框架,具有使前述第I轴贯穿的第I贯穿孔及使前述第2轴贯穿的第2贯穿孔,在前述第I贯穿孔的内周面上配列有多个电枢绕组;及线性编码器,具有设置在前述第2轴的外周面和前述第2贯穿孔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上的标尺及设置在另一方上的传感器,其被配设为,使前述标尺与前述传感器的间隔方向与包括前述第I轴的轴线和前述第2轴的轴线的面方向大致一致,将前述第I轴、前述第2轴及前述连结部件与前述框架的任意一方作为动子,将另一方作为定子,沿前述轴向相对地进退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线性马达,可以提高稳定性及可靠性,并使机身小型化。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线性马达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相当于图I中II-II截面的线性马达的横截面图。图3是表示将线性编码器配置在第2轴的第I方向另一侧的变形例中的线性马达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4是相当于图3中IV-IV截面的线性马达的横截面图。图5是表示使第2轴为中空结构的变形例中的线性马达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6是相当于图3中VI-VI截面的线性马达的横截面图。符号说明1、1'、1-线性马达;2A-第I框架;2B-第2框架;3、3-连结部件;4_第I贯穿孔;6-永久磁石;7-电枢绕组;8-第2贯穿孔;10、10'-线性编码器;30、30'、30-动子;40-定子;101、10广-标尺;103、103'-传感器;A、A'、A-间隔方向;AXl-轴线(第I轴的轴线);AX2、AX2'、AX2-轴线(第2轴的轴线);B、B'、B-面方向;SHl-第I轴;SH2、SH2'、SH2-第 2 轴。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I及图2中,本实施方式的线性马达I是使动子为二轴结构的活塞式线性马达。该线性马达I具备第I框架2A、第2框架2B、2个连结部件3、第I轴SH1、与第I轴SHl平行地并列配置的第2轴SH2以及线性编码器10。第I框架2A具有第I贯穿孔4,使第I轴SHl贯穿;及2个第I直动轴承5,配置在第I贯穿孔4的两端,将第I轴SHl支撑为可沿轴向(图I中的左右方向,图2中的纸面跟前进深方向)直线移动。在第I贯穿孔4的内周面上沿轴向配列有多个由铜线等卷绕为圆筒状的电枢绕组7。第2框架2B与第I框架2A分开构成,通过适当的粘合剂与第I框架2A连结。上述第I框架2A及第2框架2B相当于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框架。另外,也可以使第I框架2A和第2框架2B —体地构成,即构成为I个框架。该第2框架2B具有第2贯穿孔8,使第2轴SH2贯穿;及2个第2直动轴承9,配置在第2贯穿孔8的两端,将第2轴SH2支撑为可沿轴向直线移动。连结部件3设置在第I框架2A及第2框架2B的负载侧(图I中的右侧)及负载相反侧(图I中的左侧)。上述连结部件3通过在设置于各自内侧(与第I框架2A和第2框架2B相对的一侧)的未图示的凹部上分别嵌合第I轴SHl和第2轴SH2的端部,而在第I框架2A及第2框架2B的负载侧及负载相反侧连结第I轴SHl和第2轴SH2的端部。第I轴SHl贯穿第I框架2A的第I贯穿孔4,通过设置在第I贯穿孔4两端的第I直动轴承5而被轴支撑为可沿轴向直线移动。在该第I轴SHl上沿轴向以规定的间距配列有多个构成磁极的永久磁铁6。多个永久磁铁6在使它们的磁极面与配列在第I贯穿孔4的内周面上的多个电枢绕组7隔着磁隙相对的同时,交替使朝向翻转地配列在轴向上,使N极彼此或S极彼此相对。即,在配列有永久磁铁6的部分上,使N极磁极和S极磁极交替配列在轴向上。另外,作为构成磁极的部件,不限于永久磁铁,也可以使用其它部件(例如电磁铁等)。第2轴SH2贯穿第2框架2B的第2贯穿孔8,通过设置在第2贯穿孔8两端的第2直动轴承9而被轴支撑为可沿轴向直线移动。该第2轴SH2的外周面中的与轴向正交的第I方向(图I及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一侧(图I及图2中的下侧)的面为平坦面。而且,在该第2轴SH2的第I方向一侧配置有线性编码器10。线性编码器10在该例中为磁式编码器,具备设有磁性图案的标尺101、基板102及检测出设在标尺101上的磁性图案的磁场的传感器103。标尺101设置在第2轴SH2外周面中的上述第I方向一侧的平坦面上。基板102设置在第I框架2A外周面中的上述第I方向另一侧(图I及图2中的上侧)的面上,该第I框架2A构成第2框架2B的第2贯穿孔8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传感器103设置在基板102上,与标尺101隔着上述第I方向的间隔G相对。另外,将传感器103设置在基板102上相当于将传感器103设置在第I框架2A外周面中的上述第I方向另一侧的面上,该第I框架2A构成第2框架2B的第2贯穿孔8的内周面的一部分。而且,该线性编码器10被配设为,使标尺101与传感器103的上述第I方向的间隔G所涉及的方向中的经过传感器103的与轴向正交的第2方向(图I中的纸面跟前进深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间隔方向A,与包括第I轴SHl的轴线AXl和第2轴SH2的轴线AX2的面方向B大致一致。在如上构成的线性马达I中,第I轴SH1、第2轴SH2及连结部件3等构成动子30,第I框架2A及第2框架2B等构成定子40。而且,在该线性马达I中,动子30和定子40沿轴向相对地进退移动。SP,在设置于第I框架2A侧(第I轴SHl侧)的电磁部60中,向电枢 绕组7通电时,利用流过电枢绕组7的电流与由永久磁铁6形成的磁通的相互作用,在电枢绕组7和永久磁铁6的磁极之间产生吸引力及排斥力,其成为推进力从而使动子30沿轴向进退移动。而且,当动子30移动时,在设置于第2框架2B侧(第2轴SH2侧)的编码器部70中,利用传感器103检测出设在标尺101上的磁性图案的磁场,由此可以检测出动子30的位置(移动量)。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性马达I中,具有并列配置的第I轴SHl及第2轴SH2、连结它们端部的2个连结部件3、第I框架2A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轴,沿轴向配列有多个磁极;第2轴,与前述第1轴平行地并列配置;至少2个连结部件,连结前述第1轴和前述第2轴的端部;框架,具有使前述第1轴贯穿的第1贯穿孔及使前述第2轴贯穿的第2贯穿孔,在前述第1贯穿孔的内周面上配列有多个电枢绕组;及线性编码器,具有设置在前述第2轴的外周面和前述第2贯穿孔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上的标尺及设置在另一方上的传感器,其被配设为,使前述标尺与前述传感器的间隔方向与包括前述第1轴的轴线和前述第2轴的轴线的面方向大致一致,将前述第1轴、前述第2轴及前述连结部件与前述框架的任意一方作为动子,将另一方作为定子,沿前述轴向相对地进退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5.13 JP 2011-1086181.一种线性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I轴,沿轴向配列有多个磁极; 第2轴,与前述第I轴平行地并列配置; 至少2个连结部件,连结前述第I轴和前述第2轴的端部; 框架,具有使前述第I轴贯穿的第I贯穿孔及使前述第2轴贯穿的第2贯穿孔,在前述第I贯穿孔的内周面上配列有多个电枢绕组; 及线性编码器,具有设置在前述第2轴的外周面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野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