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58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其目的是:在不使电子器件由于受热而损坏的情况下,确保该电子器件与端子接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在连接器(10)中,与通过对平板形式的金属基材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的接地侧端子(32)连接的电容器(20)容纳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50)中,该连接器(10)包括:连接头部(38),该连接头部(38)设置在接地侧端子(32)上、比所述基材薄且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设于电容器(20)上的接地侧电极(21B);颈部(39),该颈部(39)设置在接地侧端子(32)上、比连接头部(38)窄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从连接头部(38)延伸;以及成型部(53),该成型部(53)设置在连接器壳体(50)中,以便一体地覆盖电容器(20)的接地侧电极(21B)和接地侧端子(32)的连接头部(3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内置式电子器件的。
技术介绍
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 2006-173414中公开的连接器已知是一种具有内置式电容器(作为电子器件)的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与无线电天线等共享使用为车辆后窗配备的除雾器的情形中,该连接器用于在电源线的中间位置布置防噪声电容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一对端子接头,这一对端子接头连接到设于所述电容器两端处的一对电极,该连接器壳体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容纳所述电容器及这两个端子接头。例如,通过将一个端子接头连接到车辆的除雾器并将另一个端子接头通过螺栓连接到车身面板,该连接器将除雾器经由所述电容器接地至车辆的车身面板。这样,抑制了所述除雾器的开关被接通和断开时产生的噪声。 例如,通过使烙铁的尖端与设在端子接头上的连接部接触来加热该连接部并通过朝着该连接部挤压焊料来熔化焊料以用于焊接,可以将所述电容器的电极与该连接部连接。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近年来已广泛使用无铅焊料。由于无铅焊料具有比含铅焊料高的熔点,所以无铅焊料难以熔化。因此,除非充分加热所述电容器,否则,所述电极和连接部被没有完全熔化的焊料连接在一起,并且在焊料中会形成空隙。如果由急剧的温度变化引起的应力被施加到焊接部分(例如在热冲击试验中),则该焊接部分中会形成由于所述空隙而导致的裂纹,并且,所述电极和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降低了。作为针对此问题的一种措施,已经想到了通过延长对该连接部的加热时间并充分加热该连接部来完全熔化焊料并抑制所述空隙的形成。然而,如果延长对该连接部的加热时间,则与该连接部保持接触的电子器件(例如电容器)也被长时间加热,为此,所述电子器件可能由于受热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形已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是在不使电子器件由于受热而损坏的情况下,确保该电子器件与端子接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端子接头是通过对平板形式的金属基材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的,并且,与该端子接头连接的电子器件至少部分容纳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中,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头部,该连接头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上、比所述基材薄且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设于所述电子器件上的电极;至少一个颈部,该颈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上、比所述连接头部窄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从所述连接头部延伸;以及成型部,该成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以便一体地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子器件的电极和所述端子接头的连接头部。根据一特定实施例,所述端子接头是通过对大致平板形式的金属基材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的。根据另一特定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端子接头是通过对平板形式的金属基材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的,并且,与该端子接头连接的电子器件至少部分容纳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连接器壳体中,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头部,该连接头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上、比所述基材薄且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设于所述电子器件上的电极;颈部,该颈部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上、比所述连接头部窄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从所述连接头部延伸;以及成型部,该成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中,以便一体地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子器件的电极和所述端子接头的连接头部。为了将该端子接头的连接部(连接头部)和电子器件的电极连接,例如,使烙铁的尖端接触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的、与要焊接的部分相反的部分,以加热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并且,将焊料朝着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挤压以熔化焊料,由此,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和电极通过焊接而连接。此外,根据傅立叶定律,当k[w/mk]、AtDC和t[s]分别表示导热率、温差和时间时,在具有厚度L[m]和截面积A[m2]的区段(LXA[m3])中移动的热 量AQ[J]能够表示为AQ= (kXAXATXt)。即,在物体中移动的热量AQ能够通过减小厚度L而增加并能够通过减小截面积A而减小。 因此,根据上述构造,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的焊接部分的温度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这是因为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比所述基材薄,并且,在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中传递的热量大于在未变薄的连接部(连接头部)中传递的热量。此外,通过使所述颈部比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窄,所述颈部的截面积形成为小于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的截面积,并且,与宽的颈部相比,每单位时间内在所述颈部中传递的热量更小。因此,能够减小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经由所述颈部的热辐射。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延长对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的加热时间的情况下充分加热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并且能够减小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的热量泄漏。因此,能够通过在焊料中不形成空隙的情况下充分熔化焊料、利用焊接来连接所述电极和所述连接部(连接头部)。这样,能够在不使电子器件由于受热而损坏的情况下,确保该电子器件与端子接头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如果例如在热冲击试验中对该连接器进行加热和冷却,则由于金属和树脂之间的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所述成型部比端子接头和焊料热膨胀和热收缩得更厉害。因此,与该成型部的变形有关的应力集中在所述连接(头部)部分上,并且,被该成型部和焊料覆盖的所述电极可能破裂或断裂。在这方面,根据以上构造,由于所述颈部能够根据该成型部的变形而弹性变形,所以能够抑制应力集中在焊料上并抑制在焊料中形成裂纹、裂缝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下构造是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连接部的、要与电子器件的电极连接的表面被锤锻成比该表面受到锤锻之前更大。根据该构造,与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具有凸起的形式或具有非平坦形状的情形相比,能够增大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与电极连接的面积。因此,所述电极和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能够更可靠地连接,并且能够使所述电极和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更稳定。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可以大致为圆形平板的形式。根据该构造,由于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可以大致为圆形平板的形式,所以,例如在热冲击试验中由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从成型部接收到的力(试图使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弹性变形的力)能够分布在整个连接部(尤其是整个连接头部)上,而不是集中在特殊位置上。因此,与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形成为具有包括角部的矩形形状的情形相比,能够抑制在与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附接的焊料中形成裂纹、裂缝等。所述电子器件可以是电容器或包括电容器;所述端子接头可以包括接地侧端子,该接地侧端子由铁制成,并且该接地侧端子的一端连接到接地部分,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器;并且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可以形成在该接地侧端子上。根据该构造,即使在由导热率比铜低的铁制成的接地侧端子中,也能够在不延长对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的加热时间的情况下充分加热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因此,能够通过在焊料中不形成空隙的情况下利用焊接来连接所述电容器的 电极和所述连接部(尤其是所述连接头部)。特别地,所述颈部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部的截面积。特别地,所述连接部形成为沿着其延伸方向逐渐变薄,并且/或其中,所述连接部的、与所述连接部到所述电极的连接表面大致相反的表面朝向该连接表面倾斜。特别地,所述颈部的沿其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在位于两个横向侧的后角部处被锤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10),在所述连接器(10)中,端子接头(32)由基材形成,并且,与所述端子接头(32)连接的电子器件(20)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壳体(50)中,所述连接器(10)包括:连接部(38),所述连接部(38)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32)上,比所述基材薄且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设于所述电子器件(20)上的电极(21B);至少一个颈部(39),所述颈部(39)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32)上,比所述连接部(38)窄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从所述连接部(38)延伸;以及成型部(53),所述成型部(53)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50)中,以便一体地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子器件(20)的电极(21B)和所述端子接头(32)的连接部(38)。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5.11 JP 2011-1064531.一种连接器(10),在所述连接器(10)中,端子接头(32)由基材形成,并且,与所述端子接头(32 )连接的电子器件(20 )至少部分容纳在连接器壳体(50 )中,所述连接器(10 )包括 连接部(38 ),所述连接部(38 )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32 )上,比所述基材薄且通过焊接而连接到设于所述电子器件(20)上的电极(21B); 至少一个颈部(39 ),所述颈部(39 )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32 )上,比所述连接部(38 )窄且能够弹性变形并从所述连接部(38)延伸;以及 成型部(53),所述成型部(53)设置在所述连接器壳体(50)中,以便一体地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电子器件(20 )的电极(2IB )和所述端子接头(32 )的连接部(3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接头(32)是通过对大致平板形式的金属基材进行压制加工而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部(38)被形成为使得所述连接部(38 )的、要与所述电子器件(20 )的电极(2IB )连接的表面被锤锻成比所述表面受到锤锻之前更大。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部(38)大致为圆形平板的形式。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电子器件(20)包括电容器(20); 所述端子接头(32 )包括接地侧端子(32 ),所述接地侧端子(32 )由铁制成,并且所述接地侧端子(32)的一端连接到接地部分,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器(20);并且 所述连接部(38 )形成在所述接地侧端子(32 )上。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颈部(39)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连接部(38)的截面积。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部(38)形成为沿着所述连接部(38)的延伸方向(ED)逐渐变薄,并且/或其中,所述连接部(38)的、与所述连接部(38)到所述电极(21B)的连接表面大致相反的表面朝向所述连接表面倾斜。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崎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