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工作辊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06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轧工作辊修复方法,目的是将辊身表面出现裂纹的冷轧工作辊修复成能重新使用的工作辊。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用着色探伤和裂纹深度探伤仪相结合确定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对冷轧工作辊进行车削,车削后再用着色探伤法进行探伤,检查确认无裂纹后转入下道工序,检查后仍有裂纹的进行二次车削;对车削后无裂纹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使其达到使用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车削的方法去除裂纹,修复效率高,修复后冷轧工作辊使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有裂纹但不到报废尺寸的。目前,有些厂家对未使用到报废尺寸、辊身表面出现裂纹的冷轧工作辊采取磨削的方法进行修复。其缺点是效率低,并且容易产生磨削表面裂纹,从而影响不锈钢的产品质量。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解决方案一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1)首先测量辊身表面出现裂纹的冷轧工作辊的辊身直径,然后采用着色探伤和裂纹深度探伤仪相结合确定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由辊身直径减去裂纹深度的2倍即可计算出修复后工作辊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当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小于Φ61.5mm的判废,当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大于Φ61.5mm的有修复价值;(2)选择合适的刀具,对有修复价值的冷轧工作辊进行车削,去除辊身表面裂纹;(3)对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用着色探伤法进行再次探伤,检查确认无裂纹后转入下道工序,检查后仍有裂纹的进行二次车削;(4)对车削后无裂纹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消除加工应力,回火温度为180℃~200℃;(5)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使其尺寸精度D≤0.01,表面粗糙度Ra=0.4,即修复成能重新使用的工作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车削的方法来去除辊身表面出现的裂纹,并且对车削后的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修复后能达到使用要求,所以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效率高,修复后冷轧工作辊使用效果良好,降低了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2、冷轧工作辊的辊身硬度HRC=60~62,人们通常认为硬度HRC=60~62的材料不能用车削的方法进行切削,所以本专利技术克服了辊身表面有裂纹的冷轧工作辊不能用车削的方法进行修复的技术偏见,从而提高了修复效率,降低了修复成本。(2)对冷轧工作辊进行车削在620车床上,采用三爪卡盘,顶尖装夹冷轧工作辊,切削过程中采用随刀架,切削刀具采用机夹可转位PCBNΦ12.7园刀片,切削参数为A、粗车切削深度t=0.2mm,进刀速度0.25mm/r,机床转速160r/min;B精车切削深度t=0.1mm,进刀速度0.15mm/r,机床转速160r/min;车削加工后,用着色探伤法检查未发现裂纹。(3)对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将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吊装入型号为PJJ-54-250的P.I.D调节井式电阻回火炉,1小时升温到90℃,然后以≤20℃/h的速度升温到180℃,保温12小时,然后停电,随炉冷却到80℃后出炉。次日检验情况如下工作辊身上检查6点 1 2 3 4 5 6HRC 64.1 62.7 60.6 61.6 65.4 65.4平均硬度为HRC=63.3。(4)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磨削后尺寸为Φ62.10mm、Φ62.11mm,Ra=0.4,经生产实践检验,满足了生产要求,周转使用效果良好。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是对森吉米尔廿辊轧机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修复,经测量工作辊修复前尺寸为Φ62.5mm,着色探伤发现辊身有裂纹1处,经RMG4015裂纹深度探伤仪检查裂纹深度为0.8mm,本工作辊修复后辊身直径的理论值为62.5-1.6=60.9mm<61.5mm,视为无修复价值,直接报废。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是对森吉米尔廿辊轧机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修复,它由下列步骤组成(1)经测量工作辊修复前尺寸为Φ63mm,着色探伤发现辊身有裂纹2处,经RMG4015裂纹深度探伤仪检查,2处裂纹深度分别为0.2mm、0.3mm,经计算本工作辊有修复价值。(2)对工作辊进行车削在620车床上,采用三爪卡盘,顶尖装夹冷轧工作辊,切削过程中采用随刀架,切削刀具采用机夹可转位PCBNΦ12.7园刀片,切削参数为A、粗车切削深度t=0.25mm,进刀速度0.25mm/r,机床转速160r/min;B精车切削深度t=0.1mm,进刀速度0.15mm/r,机床转速160r/min;车削加工后,用着色探伤法检查未发现裂纹。(3)对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将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吊装入型号为PJJ-54-250的P.I.D调节井式电阻回火炉,1小时升温到90℃,然后以≤20℃/h的速度升温到200℃,保温12小时,然后停电,随炉冷却到80℃后出炉。次日检验情况如下工作辊身上检查6点 1 2 3 4 5 6HRC6261.861.9 61.2 60.6 62.3平均硬度为HRC=61.6。(4)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磨削后尺寸为Φ62.20mm、Φ62.21mm,Ra=0.4,经生产实践检验,满足了生产要求,周转使用效果良好。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成本为500-600元/支,修复后的使用价值为2000-3000元/支,而新轧辊4800元/支,所以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1)首先测量辊身表面出现裂纹的冷轧工作辊的辊身直径,然后采用着色探伤和裂纹深度探伤仪相结合确定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由辊身直径减去裂纹深度的2倍即可计算出修复后工作辊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当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小于Φ61.5mm的判废,当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大于Φ61.5mm的有修复价值;(2)选择合适的刀具,对有修复价值的冷轧工作辊进行车削,去除辊身表面裂纹;(3)对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用着色探伤法进行再次探伤,检查确认无裂纹后转入下道工序,检查后仍有裂纹的进行二次车削;(4)对车削后无裂纹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消除加工应力,回火温度为180℃~200℃;(5)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使其尺寸精度D≤0.01,表面粗糙度Ra=0.4,即修复成能重新使用的工作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目的是将辊身表面出现裂纹的冷轧工作辊修复成能重新使用的工作辊。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用着色探伤和裂纹深度探伤仪相结合确定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对冷轧工作辊进行车削,车削后再用着色探伤法进行探伤,检查确认无裂纹后转入下道工序,检查后仍有裂纹的进行二次车削;对车削后无裂纹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使其达到使用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车削的方法去除裂纹,修复效率高,修复后冷轧工作辊使用效果良好,能够降低不锈钢的生产成本,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文档编号B21B28/02GK1394703SQ0213533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2年7月30日专利技术者赵俏云 申请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轧工作辊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骤:(1)首先测量辊身表面出现裂纹的冷轧工作辊的辊身直径,然后采用着色探伤和裂纹深度探伤仪相结合确定裂纹位置和裂纹深度,由辊身直径减去裂纹深度的2倍即可计算出修复后工作辊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当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小于Φ61.5mm的判废,当辊身直径的理论值大于Φ61.5mm的有修复价值;(2)选择合适的刀具,对有修复价值的冷轧工作辊进行车削,去除辊身表面裂纹;(3)对车削后的冷轧工作辊用着色探伤法进行再次探伤,检查确认无裂纹后转入下道工序,检查后仍有裂纹的进行二次车削;(4)对车削后无裂纹的冷轧工作辊进行低温回火处理,消除加工应力,回火温度为180℃~200℃;(5)对低温回火处理后的冷轧工作辊进行磨削,使其尺寸精度D≤0.01,表面粗糙度Ra=0.4,即修复成能重新使用的工作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俏云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