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正倒立车。其中,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电机、链轮、齿形链和滑轮;并且,沿所述齿形链的行走区间顺序设置有工件的上料区、输送区、等待区和抓料区,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链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链轮运转;所述链轮与所述齿形链相连接,用于带动齿形链的循环运动;并且,所述齿形链的两端由所述滑轮进行支撑并实现转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正倒立车上下料的自动化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及正倒立车。
技术介绍
正倒立车采用主轴抓取工件实现自动上下料,主要应用于工件的大批量自动化作业。加工工件主要为形状比较规则的盘类和轴类零件,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液压元件、工具制造、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行业,通过一次加工完成零件的大部分工序。上料装置作为正倒立车的重要辅助部件,其功能对于实现正倒立车的自动化作业至关重要。 现代数控机床的传输及定位装置主要有滚道输送、皮带轮输送和托盘输送。但是,这三种方式普遍存在的缺陷是,输送结构较为复杂,精度不高、不适合高度自动化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及正倒立车,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正倒立车上下料的自动化操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电机、链轮、齿形链和滑轮;并且,沿所述齿形链的行走区间顺序设置有工件的上料区、输送区、等待区和抓料区,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链轮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链轮运转;所述链轮与所述齿形链相连接,用于带动齿形链的循环运动;并且,所述齿形链的两端由所述滑轮进行支撑并实现转向。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还包括两个可伸缩的挡料气爪,所述挡料气爪设置于所述等待区两侧的边界处,并且所述挡料气爪之间的距离可调。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抓料区的可调节的挡位机构,所述挡位机构包括两个侧翼、连接于两个侧翼之间的连接杆,以及分别与每一侧翼相连接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开设有导向槽。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还包括可升降的托盘机构,所述托盘机构设置于所述抓料区。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托盘机构由气缸驱动。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抓料区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工件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还包括两个相对位置可调节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所述齿形链的链条支撑上的型材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齿形链外侧的中部区域。进一步地,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中,所述挡位机构为挡铁。本专利技术采用齿形链的传送方案,简便可靠,成本较低,对于单台或流水线作业都相对容易实现。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正倒立车,该正倒立车设置有上述的自动上料装置。由于正倒立车包含上述自动上料装置,因此,也将具有上述自动上料装置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上料装置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自动上料装置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C-C向视图; 图4A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上料装置挡铁结构第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自动上料装置挡铁结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I所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I 侧挡板2 工件3 齿形链4 滑轮5 挡位机构6 电机7 纵梁8 托盘机构9 挡料气爪10 检测装置11 链轮12 侧翼13 连接杆14 导向槽15 带把手的螺钉16 连接紧固板17 用于调节的型材18 侧挡板支撑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照图I至图5。本实施例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包括电机6、链轮11、齿形链3和滑轮4 ;并且,沿齿形链3的行走区间顺序分布有工件的上料区、输送区、等待区和抓料区,其中,电机6与链轮11相连接,用于驱动链轮11运转;链轮11与齿形链3相连接,用于带动齿形链3的循环运动;并且,齿形链3的两端由滑轮4进行支撑并实现转向。并且,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由纵梁7支撑。本实施例采用齿形链的传送方案,简便可靠,成本较低,对于单台或流水线作业都相对容易实现。如图I所示,较为优选的设计是,可以将电机6设置于齿形链3外侧的中部区域,换句话说,置于整个机构的中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节省空间。当然,电机6也不一定设置在中部区域,设置在其他部位也可以,比如靠近滑轮4的端部,这样做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只是有可能会占用更多的空间而已。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如图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两个可伸缩的挡料气爪9,这两个挡料气爪9设置于所述等待区,并且所述挡料气爪9位置可调。工作时,调节两气爪9之 间的距离正好为一个工件2直径大小,初始时,右侧气爪升起,左侧气爪落下,当工件2加满输送装置时,右侧气爪落下,同时左侧气爪升起,从而保证只有一个工件进入抓料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工件2高自动化且有条不紊的进行传输。继续参照图I、图4A和图4B,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还包括有设置于抓料区的可调节的挡位机构5,挡位机构5包括两个侧翼12、连接于两个侧翼12之间的连接杆13,以及分别与每一侧翼12相连接的导向部,导向部上开设有导向槽14。挡位机构5可在导向槽14移动,两个侧翼12在连接杆13的作用下同时运动,调节此处可改变输送工件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半径工件的定心。使用时,可以在在工件抓料区由检测装置10检测工件2的存在及位置,在其极限位置上通过调节挡位机构5来适应不同半径工件的定心。具体地,检测装置10可安装于侧挡板上,位置应在主轴抓取工件的中心处,用于检测工件的存在及到位,检测到位即可向主轴发出抓取命令。一般而言,挡位机构5优选挡铁,当然也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实现,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为了更好的配合挡位机构5应不同半径工件的定心,本实施例还包括两个可调节侧挡板I。可调节挡板I固定在侧挡板支撑18上,侧挡板支撑18用连接紧固板16与用于调节的型材17连接紧固到一起。当放松带把手的螺钉15后,便可将可调节挡板I、侧挡板支撑18、连接紧固板16 —起沿用于调节的型材17左右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便可将带把手的螺钉15紧固,从而适应不同直径的工件。更加优选的,参照图3,本实施例还包括由气缸驱动的托盘机构8,该托盘机构8设置于抓料区。进入抓料区的工件2最终到达于挡位机构5 (例如,挡铁)位置处,当主轴过来抓料时,气缸推动托盘8,将工件抬升,实现主轴抓取工件。当气缸归位后,右侧气爪升起,左侧气爪落下,让下一个工件进入等待区等待。如此进入下一个输送循环。具体工作时,本实施例主要由电机6 (置于整个结构中部,节省空间)驱动链轮11,带动齿形链3循环运动,工件2放于齿形链3上方靠摩擦力进行带动。齿形链3两端由滑轮4进行转向并支撑。两侧的侧挡板I保证工件的传输的一致性(侧挡板I安装在图5所示的型材上,可实现调节)。输送过程中,由两个位置可调的伸缩挡料气爪9组成物料等待区,调节两气爪9之间的距离正好为一个工件直径大小,初始时,右侧气爪升起,左侧气爪落下,当工件加满输送装置时,右侧气爪落下,同时左侧气爪升起,从而保证只有一个工件进入抓料区。在工件抓料区,由检测装置10检测工件的存在及位置,在其极限位置上装有挡位机构5 (例如,挡铁),如图4所示,挡铁部分可在导向槽移动,两侧挡铁在连接杆的作用下同时运动,调节此处可改变输送工件的大小,从而实现不同半径工件的定心。在抓料区工件下方,如图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6)、链轮(11)、齿形链(3)和滑轮(4);并且,沿所述齿形链(3)的行走区间顺序分布有工件的上料区、输送区、等待区和抓料区,其中,所述电机(6)与所述链轮(1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链轮(11)运转;所述链轮(11)与所述齿形链(3)相连接,用于带动齿形链(3)的循环运动;并且,所述齿形链(3)的两端由所述滑轮(4)进行支撑并实现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6)、链轮(11)、齿形链(3)和滑轮(4);并且,沿所述齿形链(3)的行走区间顺序分布有工件的上料区、输送区、等待区和抓料区,其中, 所述电机(6 )与所述链轮(11)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链轮(11)运转; 所述链轮(11)与所述齿形链(3)相连接,用于带动齿形链(3)的循环运动;并且, 所述齿形链(3 )的两端由所述滑轮(4 )进行支撑并实现转向。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个可伸缩的挡料气爪(9),所述挡料气爪(9)设置于所述等待区两侧的边界处,并且所述挡料气爪(9)之间的距离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正倒立车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抓料区的可调节的挡位机构(5),所述挡位机构(5)包括两个侧翼(12)、连接于两个侧翼(12)之间的连接杆(13),以及分别与每一侧翼(12)相连接的导向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义朋,余国民,孟祥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