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更换单机座或多机座带钢轧机工作辊、支承辊和中间辊的设备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6828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借助一个可横向于带钢轧机机座(1)移动的换辊滑架(2)和一个为拆卸支承辊组(10/11)所设的换辊横臂(3),自动更换单机座或多机座带钢轧机由工作辊、支承辊和中间辊组成的成套轧辊的设备及工作方法。为了缩短换辊时间和使换辊自动化,建议,换辊横臂(3)可以定位在换辊滑架(2)上并设有滚轮(4),换辊横臂(3)可通过滑轮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作步骤在平行于轧辊(10/11)延伸的导轨(5)上从换辊滑架(2)进入带钢轧机机座(1)内到中间辊钢轨(8)上,以及可与支承辊组(10/11)一起从带钢轧机机座(1)拉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借助至少一个可横向于轧机机座移动到与带钢轧机机座中央对齐的更换位置的换辊滑架,自动更换一台单机座或多机座带钢轧机由工作辊、支承辊和中间辊组成的成套轧辊的设备及工作方法,换辊滑架承接可以在平行于轧辊延伸的导轨上拉出的成套轧辊并横移到一个装备位置,在此位置实施用一个新的成套轧辊的更换,与此同时,为了拆卸支承辊组设一支承上部支承辊的换辊横臂,它在工作辊和中间辊已拆卸的情况下支承在下部支承辊上并可与支承辊组一起从轧机机座拉出。
技术介绍
轧机机座停止运行并与之相联地整个轧机停止工作时当然导致生产中断。若轧机上游或下游设其他设备时,例如酸洗设备,它实际上可以继续运行,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中断尤为不利。因此任何一种换辊方法的目的都是,使轧机的停车时间保持为尽可能短。在德国公开文件DE 198 15 029说明了一种用于多机座带钢轧机的轧机机座的换辊方法,它的轧机机座有工作辊和支承辊。在第一条金属带轧制结束后轧机机座停机并拆卸工作辊。若此轧机机座有中间辊,则优选地将中间辊与工作辊一起拆卸和安装。这种已知的带钢轧机的支承辊借助一个形式上为带槽的支承辊更换架的换辊横臂更换,它在工作辊组拆卸后移入机座内。此工作中的大部分手工进行。在DE 39 30 125 C2内说明了更换带钢轧机机座工作辊与支承辊的另一种方法和设备。在这里进行换辊为的是改装轧机机座,例如从六辊系统,亦即有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承辊的轧机机座,改装为包括工作辊及支承辊的四辊系统。为了拆卸辊组采用换辊滑架,它可横向于轧机机座移动并配备有为能移出辊组的导轨和行驶轨。此文件的至少图4表示了借助换辊横臂拆卸支承辊,换辊横臂坐落在下部支承辊上并支承上部支承辊。在更换工作辊以及还有中间辊时基本上是自动进行的,为此借助换辊滑架和相应的拉出装置在换辊滑架上将辊组从轧机机座上拉出,在那里辊组通过横向移动被置于更换位置,主要通过手工实现支承辊的更换。换辊滑架借助吊车置于支承辊之间,上部支承辊下沉至已支承在下支承辊上的换辊横臂上,以及支承辊组在下部支承辊的嵌入件下方的导轨上移出。在更换支承辊时的许多手工操作以及吊车作业要求轧机长时间停机。此外,与自动更换工作辊和/或中间辊相比,吊车作业更加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迄今手工实施的支承辊更换至少部分纳入自动的换辊过程中,以及创造一种方法用于自动更换单机座或多机座带钢轧机由工作辊、支承辊和中间辊组成的成套轧辊,借助此方法可缩短换辊时间以及提高换辊时的安全性。为达到此目的建议了一种前言所述类型经改进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换辊横臂可以定位在为更换工作辊和支承辊所设的换辊滑架上并设有滚轮,换辊横臂可通过滚轮在平行于轧辊延伸的导轨上从换辊滑架进入带钢轧机机座内,以及可与支承辊组一起从带钢轧机机座拉出。换辊滑架与支承辊组的换辊横臂的配合作用以及换辊横臂有自己的滚轮的这种特殊设计,使得有可能将支承辊的更换纳入自动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将换辊横臂在换辊滑架上准备好待用缩短了换辊时间并导致免去吊车作业,另一方面在换辊横臂上的滚轮使得换辊横臂可以驶入换辊滑架或带钢轧机机座内,和可以从换辊滑架或带钢轧机机座驶出。按本专利技术的一项有利的特征规定,换辊横臂的滚轮在两侧装在其上部区内,以及,在带钢轧机机座内在上部中间辊可升和降的中间辊钢轨上滚动。因此,换辊横臂可以在高度相同的导轨上从换辊滑架直接移到定位在上部位置的可升和降的中间辊钢轨上,从那里换辊横臂通过下降中间辊钢轨可以坐落在下部支承辊或其嵌入件上。然后,与放上的上部支承辊一起,支承辊组可手动或自动从带钢轧机机座移出,此时换辊横臂的滚轮无效,以及驶出在下部支承辊的嵌入件下方的导轨上进行。有利地,换辊横臂设有辊颈,它可与换辊滑架的拉出装置接合。若按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项特征规定,换辊横臂可在工作辊与中间辊组侧旁定位在换辊滑架上,以及通过换辊滑架的横移被置于带钢轧机机座的这样一个位置,在此位置,换辊滑架的导轨与在带钢轧机机座内提升后的中间辊钢轨对齐,则此建议也导致缩短换辊时间。换辊横臂不再需要辛苦地借助吊车穿入带钢轧机机座内,它已经悬挂在换辊滑架内以及只需要通过换辊滑架的横向移动便可移动到位,在此位置换辊横臂的滚轮在其上滚动的导轨与中间辊钢轨对齐。采用按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可以实施按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方法,此工作方法由下列工作步骤的顺序组成通过打开轧辊间隙液压地提升轧机机座。换辊滑架在带钢轧机机座侧旁平行于轧制方向延伸的钢轨上移到机座中央,所以工作辊和中间辊可与拉出装置接合并可拉入换辊滑架内。然后,换辊滑架与工作辊和中间辊一起横向移动,与此同时在工作辊与中间辊侧面在换辊滑架上准备好待用的换辊横臂通过换辊滑架的横移被置于机座中央,从而使导轨与中间辊钢轨对齐。换辊横臂通过其滚轮从换辊滑架驶出,以及在中间辊钢轨上导引,驶入带钢轧机机座内。一旦换辊横臂到达其在带钢轧机机座内的位置,便使中间辊钢轨下降,由此将换辊横臂坐落在下部支承辊或其嵌入件上。现在可通过下沉中间辊钢轨将上部支承辊支承在换辊横臂上。在此工作步骤期间,换辊滑架与工作辊和中间辊一起横向移动,因此工作辊及中间辊到达更换位置,从这一位置出发,它们可以借助吊车用新的成套轧辊更换掉。在此期间支承在换辊横臂上的支承辊组在导轨上从带钢轧机机座驶出并借助吊车用一新的支承辊组更换掉,此新的支承辊组移入带钢轧机机座内。与更换支承辊同时,新的工作辊和中间辊被置入换辊滑架内。成套轧辊的上部支承辊和中间辊钢轨重新提升,此时中间辊钢轨作用在换辊横臂的滚轮下面并将它们从下部支承辊抬起。现在,换辊滑架移动到位并在中间辊钢轨上拉出换辊横臂到换辊滑架的导轨上。通过接着的换辊滑架的横向移动,将新的工作辊组和中间辊组带到机座中央并移入机座内。在闭合轧辊间隙后,结束工作辊、中间辊和支承辊的更换。采用本专利技术显著缩短轧机的停机时间。通过由此达到的轧机更高的可利用率,提高了生产率并因而改善了经济性。此外,换辊横臂的自动输入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对操作人员要安全得多。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 在借助换辊滑架及换辊横臂更换支承辊时六辊带钢轧机机座侧视图;图2 换辊横臂;图3 在更换支承辊时通过带钢轧机机座和放在换辊横臂上的上部支承辊的剖面图;以及图4 在更换支承辊时通过带钢轧机机座和被提升的换辊横臂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在侧视图中表示一个中心剖切的已知的六辊带钢轧机机座1,其中,由工作辊和支承辊组成的成套轧辊已拆卸。此成套轧辊按已知的方式借助换辊滑架2从带钢轧机机座1拉出并在此换辊滑架2上横向,亦即垂直于图纸平面移动。为了更换支承辊,按本专利技术使用换辊横臂3。如图1所示,此换辊横臂3定位在换辊滑架2上由工作辊和中间辊组成的成套轧辊的侧旁,并通过换辊滑架2的横移被移动到一个在带钢轧机机座1中央的位置。在图1中看不到由工作辊和中间辊组成的成套轧辊,它被竖立在前面的换辊横臂3遮挡。换辊滑架2与换辊横臂3处于带钢轧机机座1前时刻准备投入使用,准备好待用的换辊横臂3借助滚轮4悬挂在换辊滑架2的导轨5上。如图2的详图所示,换辊横臂3设计成C形,所以即使在带钢轧机机座1内有带钢,换辊横臂3也能驶入和驶出。在换辊横臂的四个上部角区分别设一滚轮4,换辊横臂3借助它们悬挂在换辊滑架2的导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借助至少一个可横向于轧机机座移动到一个与带钢轧机机座中央对齐的更换位置的换辊滑架,自动更换一台单机座或多机座带钢轧机由工作辊、支承辊和中间辊组成的成套轧辊的设备,换辊滑架承接可以在平行于轧辊延伸的导轨上拉出的成套轧辊并将其横移到一个装备位置,在此位置实施用一个新的成套轧辊的更换,与此同时,为了拆卸支承辊组设一支承上部支承辊的换辊横臂,它在工作辊和中间辊已拆卸的情况下支承在下部支承辊上并可与支承辊组一起从轧机机座拉出,其特征为:换辊横臂(3)可以定位在为更换工作辊和支承辊所设的换辊滑架(2)上并设有滚轮(4),换辊横臂(3)可通过滚轮在平行于轧辊(10/11)延伸的导轨(5)上从换辊滑架(2)进入带钢轧机机座(1)内,以及可与支承辊组(10/11)一起从带钢轧机机座(1)拉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因哈德维特克普夫
申请(专利权)人:SMS德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