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控制装置及形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606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即使轧制速度慢时也在不依赖于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使第一中间辊移位到适当的位置并使AS-U辊的挠曲量具有余量,从而进行高精度的形状控制。形状控制装置(2)控制AS-U辊的挠曲量和第一中间辊(13)的移位位置,控制向工作辊(14)施加的按压力同时对被轧制材(15)进行形状控制。此时,第一中间辊位置修正装置(3)基于被轧制材的实际形状、轧制速度、AS-U辊(11)的挠曲量及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来修正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由此,即使AS-U辊的挠曲量达到限制值,第一中间辊也能够在适当的移位位置进行形状控制。此外,第一中间辊位置设定装置(4)保持过去的实际轧制数据,基于该实际轧制数据将第二辊的锥形位置设定在希望的位置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被轧制材的形状的。
技术介绍
作为高质量轧制控制金属材料的轧机,熟知森吉米尔轧机。如此的森吉米尔轧机适合于冷轧薄板,并已提出了各种形状控制方法。例如,设置通过检测形状模式和目标形状模式的差、与基准形状模式的类似比例求出传动装置的操作量的神经网络,通过该神经网络对形状进行模式识别,采用规定的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控制,由此控制AS-U辊和第一中间辊,进行薄板的形状控制。另外,在进行如此的形状控制时,需要设定对某形状模式进行形状控制的控制规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外,就无法用控制规则表现的特殊的形状模式(例如,陡峭的形状模式)的控制方法而言,求出每个陡峭度模式的模糊量,并通过根据该模糊量推定的模糊推理来确定AS-U辊的挠曲量和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从而进行希望的形状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如此,以往的森吉米尔轧机在采用任一种控制方法时都组合AS-U辊的挠曲量和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进行用于修正薄板的实际形状的适当控制,实现板厚的管理和防止板起波。另外,用AS-U辊在薄板的板宽方向整个区域进行形状控制,用第一中间辊只进行薄板的板端的形状控制。专利文献1特许第2804161号公报(参照3页~4页、及图1~图5)专利文献2特许第2668845号公报(参照段落号码0017~0022)如上所述,包括专利文献1、2的以往的森吉米尔轧机,作为进行薄板的形状控制的传动装置,需要使用AS-U辊的辊凸面调整(即,挠曲量的调整)和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控制。可是,第一中间辊所进行的移位位置控制,由于在薄板的轧制中使第一中间辊沿板宽方向移动,所以在轧制速度慢的情况下有时不能使第一中间辊移位。换句话讲,由于若轧制速度慢在则第一中间辊也以低速旋转,所以在第一中间辊和工作辊之间产生的移动方向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当在轧制速度慢的情况下使第一中间辊沿宽度方向移位时需要较大的力。其结果是,在第一中间辊(第二辊)未移位到适当的位置的状态下,只以AS-U辊的辊凸面调整(挠曲量的调整)进行控制,AS-U辊(第一辊)的挠曲量没有余量,从而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形状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轧制速度慢时也能够将第一辊的挠曲量抑制在适当的范围的。本专利技术的形状控制装置是为达到所述目的而专利技术的,其具备第一辊,其使挠曲量变化,使向与被轧制材之间的多个辊施加的按压力可变;第二辊,其使形成于自身的锥形的位置变化,使向与被轧制材之间的单个或多个辊施加的按压力可变;第三辊,其至少通过第一辊的按压力及第二辊的按压力,对所述被轧制材进行形状控制,其中,具备辊位置修正部,该辊位置修正部基于通过第一辊的按压力及第二辊的按压力而实现的被轧制材的实际形状、轧制速度、第一辊的挠曲量及第二辊的锥形位置,来修正第二辊的锥形位置。根据如此的构成,通过根据第一辊的挠曲量及板端部的形状强制地使第二辊移位,能够使第一辊的挠曲量和第二辊的移位位置具有适当的关系。由此,即使在轧制速度慢时也能够将第一辊的挠曲量抑制在适当的范围,能够恰当地对被轧制材进行形状控制。此外,形状控制装置通过第一辊的挠曲量控制和第二辊的锥形位置的移位控制而进行被轧制材的形状控制时,即使第一辊的挠曲量达到限制值,第二辊也能够强制地使锥形位置变化而进行补全。此外,即使在轧制速度是低速、第二辊移位困难时,若第一辊的挠曲量不足,则也在第二辊可以移位的轧制速度时使第二辊移位到希望的位置,补全第一辊的挠曲量的不足量。由此,形状控制装置能够在整个速度区实现良好的形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轧制速度慢时也能够将第一辊的挠曲量抑制在适当的范围的。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森吉米尔轧机的形状控制系统的构成图。图2是表示图1的森吉米尔轧机的形状控制系统的第一中间辊位置修正装置3的内部构成的图。图3是普通的森吉米尔轧机的概念构成图,(a)是侧视图,(b)是主视图。图4是表示森吉米尔轧机的形状控制方法的概念图,(a)是AS-U辊的形状控制方法,(b)是第一中间辊的形状控制方法。图5是表示森吉米尔轧机的轧制速度和2个传动装置的形状控制范围的形状控制方法的概念图。图6是表示森吉米尔轧机的形状控制方法的一例的概念图,(a)是有形状偏差的状态的构成和特性图,(b)是通过第一中间辊移位形状控制部22将形状偏差控制为最小的状态的构成和特性图,(c)是通过AS-U辊形状控制部21将形状偏差控制为最小的状态的构成和特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6辊轧机的构成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6辊轧机的形状控制系统的构成图。图中1-森吉米尔轧机,2-形状控制装置,3-第一中间辊位置修正装置(辊位置修正部),4-第一中间辊位置设定装置(辊位置设定部),5-形状检测器,6-目标形状设定器,11-AS-U辊(第一辊),12-第二中间辊,13-第一中间辊(第二辊),14-工作辊(第三辊),15-轧制材,16-支承辊,17-分割辊,18-鞍架,21-AS-U辊形状控制部,22-第一中间辊移位形状控制部,30-第一中间辊位置良否判定部(辊位置良否判定部),31-AS-U辊目标形状修正部(第一辊目标形状修正部),32-第一中间辊目标形状修正部(第二辊目标形状修正部),33-第一中间辊移位位置修正部(第二辊位置修正部),34-AS-U辊位置修正部(第一辊位置修正部),50-6辊轧机,51-上支承辊,52-下支承辊,53-上中间辊,54-下中间辊,55-上工作辊,56-下工作辊,61-形状控制装置,61a-中间辊移位形状控制部,61b-工作辊弯曲压力机形状控制部,62-中间辊位置修正装置,63-中间辊位置设定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列举作为优选例的森吉米尔轧机来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的形状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森吉米尔轧机预先使AS-U辊的挠曲量具有余量且设置有限度。而且,若挠曲量达到限度,则在进行高速轧制时根据目标形状修正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由此,由于能够使AS-U辊的挠曲量具有余量同时使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移动到适当(最佳)的位置,所以能够实现可进行高精度的形状控制的形状控制装置。此外,通过根据轧制材料的种类或轧制时间表等预先修正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对每一轧制材料的种类或轧制时间表而言,都能够以短时间使第一中间辊的移位位置移位到适当的位置。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森吉米尔轧机的实施方式,但是,首先,为了易于理解,说明森吉米尔轧机的概要。图3是普通的森吉米尔轧机的概念构成图,(a)是侧视图,(b)是主视图。如图3所示,森吉米尔轧机1相对平面上的被轧制材15在厚度方向两侧包括20根辊2根1组的工作辊14、由上下各2根合计4根构成的第一中间辊13、由上下各3根合计6根构成的第二中间辊12、和由上下各4根合计8根构成的支承辊16。此外,将支承辊16内最上部的2根或4根(在图3(a)中,最上部的2根)称为AS-U辊11。如图3(b)所示,该AS-U辊11构成如下在各分割辊17之间插入有作为传动装置的鞍架18。由于是如此的构成,所以AS-U辊11在与被轧制材15之间设置有多个辊(第二中间辊、第一中间辊13、工作辊14)。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形状控制装置,其具备:第一辊,其使挠曲量变化,使向与被轧制材之间的多个辊施加的按压力可变;第二辊,其使形成于自身的锥形的位置变化,使向与所述被轧制材之间的单个或多个辊施加的按压力可变;第三辊,其至少通过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及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对所述被轧制材进行形状控制,其特征在于,具备辊位置修正部,该辊位置修正部基于通过所述第一辊的按压力及所述第二辊的按压力而实现的所述被轧制材的实际形状、轧制速度、所述第一辊的挠曲量及所述第二辊的锥形位置,来修正所述第二辊的锥形位 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服部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