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60291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4:30
一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包括左侧转向器装置和右侧随动器装置,所述左侧转向器装置包括转向器支架、转向器、第一转向垂臂、第一转向直拉杆和前桥上左侧转向节臂;右侧转向器装置包括随动器支架、随动器、第二转向垂臂、第二转向直拉杆和前桥上右侧转向节臂。在所述的转向器与随动器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的转向系统上增加了随动器装置,并在转向器与随动器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提高了系统的转向输出扭矩和转向刚度,使整车的转向更为轻便灵活。采用左右两侧对称的转向装置,比单纯布置在左侧的转向装置,在向左向右转向时转向平衡性更好,同时所用的转向随动器比助力缸的密封性能更好,减少了系统漏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汽车转向系统,特别涉及ー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转向系统是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专门机构,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要求而适时地改变其行驶方向,并在受到路面传来的偶然冲击及汽车意外地偏离行驶方向时,能与行驶系统配合共同保持汽车继续稳定行驶。因此,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某些重型汽车由于前轴轴重过大,单凭借转向器液压助力无法满足整车转向要 求。为了提高整车转向效果,现有的结构多为转向器配助力缸形式,通过液压助力缸助力,提高整车转向力,来实现转向效果。但其整车转向操纵稳定性、转向刚性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供ー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方法是ー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包括左侧转向器装置和右侧随动器装置,所述左侧转向器装置包括转向器支架、转向器、第一转向垂臂、第一转向直拉杆和前桥左侧转向节臂,所述转向器安装在转向器支架上,通过第一转向垂臂、第一转向直拉杆和前桥左侧转向节臂连接。所述右侧随动器装置包括随动器支架、随动器、第二转向垂臂、第二转向直拉杆和前桥上右侧转向节臂,所述随动器安装在随动器支架上,通过第二转向垂臂、第二转向直拉杆和前桥右侧转向节臂连接。在所述的转向器与随动器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作为本技术的ー种改进,所述的左侧转向器装置与右侧转向器装置为对称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通过设置随动器,并在转向器与随动器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同比相同缸径的转向器与助力缸配合,提高系统的转向输出扭矩和转向刚度,使整车的转向更为轻便灵活。2、采用左右两侧的转向装置,比单纯布置在左侧的转向装置,在向左向右转向时转向平衡性更好。3、转向随动器比助力缸的密封性能更好,減少了系统漏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右侧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液压油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部件为I转向器支架、2转向器、3第一转向垂臂、4第一转向直拉杆、5前桥左侧转向节臂、7随动器支架、8随动器、9第二转向垂臂、10第二转向直拉杆、11前桥右侧转向节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述的ー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包括左侧转向器装置和右侧随动器装置,所述左侧转向器装置包括转向器支架I、转向器2、第一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和前桥左侧转向节臂5,所述转向器2安装在转向器支架I上,通过第一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和前桥左侧转向节臂5连接。所述右侧随动器装置包括 随动器支架7、随动器8、第二转向垂臂9、第二转向直拉杆10和前桥上右侧转向节臂11,所述随动器8安装在随动器支架7上,通过第二转向垂臂9、第二转向直拉杆10和前桥右侧转向节臂11连接。在所述的转向器2与随动器8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左侧转向器装置与右侧转向器装置为对称结构。本技术在工作时,转向器2与随动器8的配合,主要通过转向器2与随动器8之间的液压油路作用,通过液压油作用,使转向器同随动器同步配合。在向左侧转向时,第ー转向垂臂3向前转动,带动前桥左侧转向节臂5向前转动,使车轮向左转向。同时,通过液压油路作用,使右侧的第二转向垂臂9向后转动,带动前桥右侧转向节臂11向后转动,使右侧车轮向左转动。在向右侧转向时,原理相同。转向器2与随动器8在空间布置上为两侧比较对称的结构,由于布置原因,有部分相差。前桥两侧的前桥左侧转向节臂5与前桥右侧转向节臂11为对称结构,通过转向垂臂与拉杆的关系,使整个转向系统做到同步作用。 转向油泵吸入液压油,转化为高压油流入转向器2中,通过对转向器2带动第一转向垂臂3作用。同步通过转向器2的液压油流入随动器8中,带动转第二转向垂臂9作用,液压油最后由随动器流入转向器,回到油罐中。本技术通过增设随动器,并在转向器与随动器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同比相同缸径的转向器与助力缸配合,提高系统的转向输出扭矩和转向刚度,使整车的转向更为轻便灵活采用左右两侧的转向装置,比单纯布置在左侧的转向装置,在向左向右转向时转向平衡性更好。转向随动器比助力缸的密封性能更好,減少了系统漏油。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任何其他形式的限制,而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所作的任何修改或等同变化,仍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包括左侧转向器装置和右侧随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转向器装置包括转向器支架(1)、转向器(2)、第一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和前桥第一转向节臂(5),所述转向器(2)安装在转向器支架(1)上,通过第一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和前桥左侧转向节臂(5)连接;所述右侧随动器装置包括随动器支架(7)、随动器(8)、第二转向垂臂(9)、第二转向直拉杆(10)和前桥右侧转向节臂(11),所述随动器(8)安装在随动器支架(7)上,通过第二转向垂臂(9)、第二转向直拉杆(10)和右侧转向节臂(11)连接;在所述的转向器(2)与随动器(8)之间设有液压油路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ー种新型重型汽车转向系统,包括左侧转向器装置和右侧随动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转向器装置包括转向器支架(I)、转向器(2)、第一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和前桥第一转向节臂(5),所述转向器(2)安装在转向器支架(I)上,通过第一转向垂臂(3)、第一转向直拉杆(4)和前桥左侧转向节臂(5)连接;所述右侧随动器装置包括随动器支架(7)、随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太荣朱鹏周军丁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