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能连续浓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827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2:54
一种高效节能连续浓缩装置,属于中药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该筒体的上部配有上筒盖,下部配有下筒盖,在筒体的上侧部配接加热介质引入接口,在筒体的下部配接冷凝液引出接口;一组浓缩管,其上端固定在上管板上、下端固定在下管板上,特点:在筒体腔内并且沿着筒体腔的高度方向设置一组第一回流隔板和一组第二回流隔板,在上筒盖腔内设置一组上筒盖腔分隔板,在下筒盖腔内设置一组下筒盖腔分隔板,藉由下筒盖腔分隔板将下筒盖腔分隔为彼此独立的一组下筒盖回流腔。优点:有利于清洗,保障良好的换热效果;体现连续浓缩、节能和提高浓缩效率;保障卫生,杜绝污染;维修方便而可保障使用寿命,节约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中药制药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节能连续浓缩装置
技术介绍
浓缩装置用于中成药的浓缩,浓缩后进行干燥,由于浓缩液的固含量会直接影响干燥工序的干燥效率,因此通常情况下尽可能使浓缩液具有理想的粘稠度。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浓缩装置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363085A推荐的“中药的水提取药液的提取浓缩方法及其专用装置”,其是由提取罐提取,将提取液输送至贮药罐,再将贮药罐中的药液抽引至蒸发室由蒸发室处理为中药浓缩液和中药蒸汽,而后进行分离。该专利申请方案虽然具有其说明书第0007段称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蒸发室即蒸发室热处理段的结构不合理而致浓缩效率低下。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764391Y公开的“中药药液连续高效真空浓缩设备”,该专利方案与CN102363085A相比浓缩效率能够显著提高,因为加热器采用了螺旋上升的盘管式结构,而CN102363085A采用的是纯粹的列管式结构。但是,盘管式结构的加热器存在以下欠缺一是难以对加热管清洗,并且影响换热效果,因为盘管在对物料加热的同时,物料容易顽固地粘附于盘管的管腔内壁,然而如果不能对粘附于管壁上的结垢有效清除,那么会影响换热效果;二是造成能源浪费,因为当盘管管壁被物料粘附后,热传递效果受到严重影响,只能消极地延长时间予以补偿,从而既影响生产效率,又浪费能源;三是影响卫生,因为一旦对盘管清洗有失彻底,会造成对物料的交叉污染;四是不利于检修,往往只能对盘管整体撤换,从而致使设备使用成本增加。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对此,本申请人作积极而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方便清洗而藉以保障换热效果、有利于节约能源、有益于体现连续浓缩而藉以提高生产效率、有便于保障卫生而藉以避免造成对物料的污染和有善于检修而藉以保障使用寿命并且降低对设备的使用成本的高效节能连续浓缩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高效节能连续浓缩装置,包括筒体,该筒体的上部配有一上筒盖,而下部配有一下筒盖,并且在筒体的上侧部配接有一用于将加热介质引入筒体的筒体腔内的加热介质引入接口,而在筒体的下部配接有一用于将所述筒体腔内的冷凝后的加热介质引出的冷凝液引出接口 ;一组浓缩管,该组浓缩管的上端固定在上管板上,并且与上筒盖的上筒盖腔相通,而上管板与所述筒体的上部的敞口部位固定,该组浓缩管的下端固定在下管板上,并且与下筒盖的下筒盖腔相通,而下管板与所述筒体的下部的敞口部位固定,其中,在下筒盖的底部延接有一药液引入接口和一浓缩液引出接口,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筒体腔内并且沿着筒体腔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第一回流隔板和ー组第二回流隔板,其中ー组第一回流隔板位于筒体腔的ー侧,而ー组第二回流隔板位于筒体腔的另ー侧,并且第一、第二回流隔板彼此ー隔一分布,藉由第一、第二回流隔板将筒体腔形成S形的筒体腔通道,在所述上筒盖腔内间隔设置有ー组上筒盖腔分隔板,藉由上筒盖腔分隔板将所述上筒盖腔分隔为彼此独立的ー组上筒盖回流腔,在所述的下筒盖腔内间隔设置有ー组下筒盖腔分隔板,藉由下筒盖腔分隔板将所述下筒盖腔分隔为彼此独立的ー组下筒盖回流腔。在本技术的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筒盖上配设有ー放空管,该放空管与所述的上筒盖腔相通,并且在该放空管上配设有ー放空阀。在本技术的另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筒盖的外壁上设置有上筒盖保温层。在本技术的又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筒盖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 一上筒盖法兰边,该上筒盖法兰边通过ー组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的上管板的边缘部位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下筒盖的四周边缘部位构成有一下筒盖法兰边,该下筒盖法兰边通过ー组第ニ紧固件与所述的下管板的边缘部位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再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上筒盖法兰边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上管板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密封圈槽,在该第一密封圈槽内嵌入有一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的下筒盖法兰边上并且朝向所述的下管板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密封圈槽,在该第二密封圈槽内嵌入有一第二密封圈。在本技术的还有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筒体外设置有筒体保温层。在本技术的更而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介质引入接ロ与所述的冷凝液弓I出接ロ彼此形成对角的位置关系。在本技术的进而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下筒盖的底部配接有排污接ロ,排污接ロ与所述的下筒盖腔相通,并且在排污接ロ上配设有排污阀。在本技术的又更而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ー组第一、第二回流隔板彼此形成叉指式的关系。在本技术的又进而ー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介质为热水、蒸汽或导热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将已有技术中的盘管式的浓缩管改为列管式的结构,因而十分有利于清洗,以保障良好的换热效果;由于在筒体腔内设置了彼此ー隔一分布的用于使筒体腔形成S形的筒体腔通道,因而可使加热介质呈S形流动,延长对浓缩管的换热时间,不仅可以体现连续浓缩,而且可以体现节能,并且还可提高浓缩效率;由于可方便地对浓缩管清洗,因而能够保障卫生,杜绝污染;维修方便而可保障使用寿命,以节约生产厂商使用设备的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应用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请见图1,给出了形状呈圆筒体的一筒体1,在筒体I的上侧部配接有一加热介质引入接口 14,藉由该加热介质引入接口 14而向筒体I的筒体腔13内引入加热介质,加热介质如热水、蒸汽或导热油,本实施例选用蒸汽。在筒体I的下侧部配接有一冷凝液引出接口15,藉由该冷凝液弓I出接口 15将筒体腔13内的冷凝液弓I出(冷凝液是由作为加热介质的蒸汽冷凝而形成)。其中冷凝液引出接口 15应与加热介质引入接口 14形成彼此对角的位置关系。为了体现节能,避免筒体腔13因热传递而损失热量,因此在筒体I的外壁上包覆有筒体保温层16。由图I所示,在筒体I的上部的敞口部位配设有一上筒盖11,而筒体I的下部的敞口部位配设有一下筒盖12,在上筒盖11上配设有一放空管113,并且在放空管113上配设有一放空阀1131,放空管113与上筒盖11的上筒盖腔111相通。在上筒盖11的外壁上还设有作用等效于前述的筒体保温层16的上筒盖保温层114。在下筒盖12的底部配接有一药液引入接口 122和一浓缩液引出接口 123,该药液引入接口 122和浓缩液引出接口 123均与下筒盖12的下筒盖腔121相通。一组成数量不受图示数量限制的浓缩管2以纵向状态设置在前述的筒体腔13内,具体是各浓缩管2的上端固定在上管板21上,而上管板21固定在筒体I的上部的敞口部位,各浓缩管2的下端固定在下管板22上,而下管板22固定在筒体I的下部的敞口部位,浓缩管2的管腔既与上筒盖腔111相通,又与下筒盖腔121相通。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筒体腔13内并且循着筒体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节能连续浓缩装置,包括筒体(1),该筒体(1)的上部配有一上筒盖(11),而下部配有一下筒盖(12),并且在筒体(1)的上侧部配接有一用于将加热介质引入筒体(1)的筒体腔(13)内的加热介质引入接口(14),而在筒体(1)的下部配接有一用于将所述筒体腔(13)内的冷凝后的加热介质引出的冷凝液引出接口(15);一组浓缩管(2),该组浓缩管(2)的上端固定在上管板(21)上,并且与上筒盖(11)的上筒盖腔(111)相通,而上管板(21)与所述筒体(1)的上部的敞口部位固定,该组浓缩管(2)的下端固定在下管板(22)上,并且与下筒盖(12)的下筒盖腔(12)相通,而下管板(22)与所述筒体(1)的下部的敞口部位固定,其中,在下筒盖(12)的底部延接有一药液引入接口(122)和一浓缩液引出接口(12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筒体腔(13)内并且沿着筒体腔(1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一组第一回流隔板(131)和一组第二回流隔板(132),其中:一组第一回流隔板(131)位于筒体腔(13)的一侧,而一组第二回流隔板132位于筒体腔13的另一侧,并且第一、第二回流隔板131、(132)彼此一隔一分布,藉由第一、第二回流隔板(131、132)将筒体腔(13)形成S形的筒体腔通道,在所述上筒盖腔(111)内间隔设置有一组上筒盖腔分隔板(1111),藉由上筒盖腔分隔板(1111)将所述上筒盖腔(111)分隔为彼此独立的一组上筒盖回流腔(1112),在所述的下筒盖腔(121)内间隔设置有一组下筒盖腔分隔板(1211),藉由下筒盖腔分隔板(1211)将所述下筒盖腔(121)分隔为彼此独立的一组下筒盖回流腔(12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良徐军陈素芬余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沙家浜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