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531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其能够将空气供给通路以不向比燃料箱高的位置进行配置的方式向骑乘型车辆进行布置。燃料箱(12)配置在比发动机(20)更靠上方的位置,蒸发燃料通路(110)自燃料箱(12)朝向发动机(20)按照下降通路布线,空气供给通路(120)与蒸发燃料通路(110)途中的比第一单向阀(117)更靠燃料箱(12)侧且比燃料箱(12)的最上部低的位置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已经公开有如下的机动二轮车,该机动二轮车搭载有暂时吸附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的滤罐,并将所吸附的蒸发燃料从该滤罐向发动机进气系统供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将滤罐配置于机动二轮车等骑乘型车辆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滤罐的配置空 间,车体设计受到制约并且导致车体大型化。另一方面,作为不使用滤罐的方案,公开有如下方案使曲轴室的油盘的油通过后将燃料箱内的蒸发燃料导入曲轴室,在发动机运转时将蒸发燃料与渗漏气体一同导出到发动机进气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10 — 32428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49 - 881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结构中,需要设置供蒸发空气流过的蒸发燃料通路和向燃料箱内供给外部空气的空气供给通路,在想要将专利文献2的方案应用于骑乘型车辆的情况下,为了适应骑乘型车辆的现有的部件配置、使用便利性而产生各种课题。例如,虽然可考虑使空气供给通路在燃料箱上方向大气敞开的布置结构,但对于将燃料箱配置于发动机上方的骑乘型车辆而言,由于在燃料箱上方配置有车座,或燃料箱自身配置在车辆最上部,因此,难以在燃料箱上方确保配置空间。因此,若想要在燃料箱上方确保空间,则产生车座高度增高等弊端。对于骑乘型车辆而言,由于配置空间自身较小,因此,希望紧凑地配置蒸发燃料通路、空气供给通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其能够将空气供给通路以不向比燃料箱高的位置进行配置的方式向骑乘型车辆进行布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中,该骑乘型车辆具有发动机、存储燃料的燃料箱、一端与燃料箱连接且另一端连接到发动机内的油中的蒸发燃料通路、设置于蒸发燃料通路的途中以阻止自发动机向燃料箱这种流动的第一单向阀、向燃料箱内供给外部空气的空气供给通路、设置于空气供给通路的途中以阻止自燃料箱通到外部空气这种流动的第二单向阀,所述骑乘型车辆的蒸发燃料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箱配置在比所述发动机更靠上方的位置,所述蒸发燃料通路自所述燃料箱朝向所述发动机按照下降通路布线,所述空气供给通路与所述蒸发燃料通路途中的比所述第一单向阀更靠燃料箱侧且比所述燃料箱的最上部低的位置连结。根据该结构,燃料箱配置在比发动机更靠上方的位置,蒸发燃料通路自燃料箱朝向发动机按照下降通路布线,空气供给通路与蒸发燃料通路途中的比第一单向阀更靠燃料箱侧且比燃料箱的最上部低的位置连结,因此,能够将空气供给通路以不向比燃料箱高的位置进行配置的方式向骑乘型车辆进行布置。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骑乘型车辆具有能够转向地支承前轮的头管和自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架,所述发动机配置在所述主架的下方,所述燃料箱配置在自所述主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后架的上方,所述蒸发燃料通路自所述燃料箱向后方突出后沿着所述后架配置并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后架对蒸发燃料通路进行布线。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后架设置有左右一对,所述蒸发燃料通路沿着所述左右一对后架中的一个后架配置,自所述燃料箱向所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通路沿着另一个后架配置。根据该结构,燃料供给通路和蒸发燃料通路左 右分开配置,从而容易组装。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后架上设置有自该后架向上方延伸并支承所述燃料箱的燃料箱支承托架,所述空气供给通路沿着所述燃料箱支承托架向上方延伸,该空气供给通路的一部分被支承于所述燃料箱支承托架或燃料箱。根据该结构,可以使用现有部件支承空气供给通路,从而可以避免部件数量增大。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二单向阀配置在所述燃料箱支承托架和所述燃料箱之间,所述空气供给通路的比所述第二单向阀更靠敞开端侧的部分被支承于所述燃料箱。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燃料箱支承托架和燃料箱之间的死区配置第二单向阀,并且可以将空气供给通路的敞开端在燃料箱可靠地定位。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燃料箱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根据该结构,可以将燃料箱和空气供给通路的敞开端配置在远离容易扬起尘埃的前后轮且离地面较高的位置。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所述驾驶员乘坐的车座,所述车座以覆盖所述燃料箱顶面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本蒸发燃料控制装置能够将空气供给通路以不向比燃料箱高的位置进行配置的方式进行布置,因此,即便是车座覆盖燃料箱的顶面的配置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与不具备蒸发燃料控制装置的车辆相同的低车座高度。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第一单向阀配置在俯视时与所述发动机重叠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来自发动机的油存在于第一单向阀内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发动机上升的热来提高油的流动性以使其容易返回到发动机侧,因而在液体燃料存在于第一单向阀内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发动机的热使上述液体燃料积极地气化。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燃料箱配置在比发动机更靠上方的位置,蒸发燃料通路自燃料箱朝向发动机按照下降通路布线,空气供给通路与蒸发燃料通路途中的比第一单向阀更靠燃料箱侧且比燃料箱的最上部低的位置连结,因此,能够将空气供给通路以不向比燃料箱高的位置进行配置的方式向骑乘型车辆进行布置。另外,骑乘型车辆具有能够转向地支承前轮的头管和自头管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架,发动机配置在主架的下方,燃料箱配置在自主架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的后架的上方,蒸发燃料通路自燃料箱向后方突出后沿着后架配置并与发动机连接,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后架对蒸发燃料通路进行布线。另外,后架设置有左右一对,蒸发燃料通路沿着左右一对后架中的一个后架配置,自燃料箱向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供给燃料的燃料供给通路沿着另一个后架配置,根据该结构,燃料供给通路和蒸发燃料通路左右分开配置,从而容易组装。另外,在后架上设置有自该后架向上方延伸并支承燃料箱的燃料箱支承托架,空气供给通路沿着燃料箱支承托架向上方延伸,该空气供给通路的一部分被支承于燃料箱支承托架或燃料箱,根据该结构,可以使用现有部件支承空气供给通路,从而可以避免部件数量增大。另外,第二单向阀配置在燃料箱支承托架和燃料箱之间,空气供给通路的比所述 第二单向阀更靠敞开端侧的部分被支承于燃料箱,根据该结构,可以利用燃料箱支承托架和燃料箱之间的死区配置第二单向阀,并且可以将空气供给通路的敞开端在燃料箱可靠地定位。另外,燃料箱在车辆行进方向上配置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根据该结构,可以将燃料箱和空气供给通路的敞开端配置在远离容易扬起尘埃的前后轮且离地面较高的位置。另外,具有驾驶员乘坐的车座,车座以覆盖燃料箱的顶面的方式配置,根据该结构,本蒸发燃料控制装置能够将空气供给通路以不向比燃料箱高的位置进行配置的方式进行布置,因此,即便是车座覆盖燃料箱的顶面的配置结构,也可以构成为与不具备蒸发燃料控制装置的车辆相同的低车座高度。另外,第一单向阀配置在俯视时与发动机重叠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来自发动机的油存在于第一单向阀内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自发动机上升的热来提高油的流动性以使其容易返回到发动机侧,因而在液体燃料存在于第一单向阀内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冈洋藤原一夫泷川俊直猪狩武男平山周二松冈峰弘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