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9889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包括底座、外锥套和内锥套,所述外锥套和内锥套相匹配构成锥环,所述内锥套套接在电主轴的外侧,所述底座套接在外锥套外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轴向锁紧锥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外锥套和内锥套采用小锥角,锥环锥面和螺钉螺纹面双重增力,增力比大且可以自锁,夹紧可靠;带开口锥环组变形容易且均匀,与内(电主轴)外配合圆柱面可以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夹紧变形小,定位精度和夹紧刚度高;两端成组锥环双支承夹紧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装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机床装备作为战略性产业,一直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机床装备向着高速化、高精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机床主传动高速化的趋势是采用“零传动”技术,即采用主轴与电机一体化的电主轴,目前,电主轴在机床行业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电主轴作为机床的一个独立功能部件,用户通过选型采购后在机床上安装使用,目前常见的安装定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定位精度和定位稳定性不高、安装夹紧变形不均匀,这将可能给后续应用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电主轴的工装结构。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包括底座、外锥套和内锥套,所述外锥套和内锥套相匹配构成锥环,所述内锥套套接在电主轴的外侧,所述底座套接在外锥套外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轴向锁紧锥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底座上开有用于拆卸外锥套和内锥套的小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锥套和内锥套采用小锥角,锥环锥面和螺钉螺纹面双重增力,增力比大且可以自锁,夹紧可靠;带开口锥环组变形容易且均匀,与内(电主轴)外配合圆柱面可以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夹紧变形小,定位精度和夹紧刚度高;两端成组锥环双支承夹紧稳定性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中标示1-底座,2-外锥套,3-内锥套,4-电主轴,5-锁紧螺钉,6-小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图I出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底座I、外锥套2和内锥套3,所述外锥套2和内锥套3相匹配构成锥环,所述内锥套3套接在电主轴4的外侧,所述底座I套接在外锥套2外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锁紧螺钉5,所述锁紧螺钉5轴向锁紧锥环,底座I上开有用于拆卸外锥套2和内锥套3的小孔6。权利要求1.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I)、外锥套(2)和内锥套(3),所述外锥套(2)和内锥套(3)相匹配构成锥环,所述内锥套(3)套接在电主轴(4)的外侧,所述底座(I)套接在外锥套(2)外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锁紧螺钉(5),所述锁紧螺钉(5)轴向锁紧锥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I)上开有用于拆卸外锥套⑵和内锥套⑶的小孔(6)。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包括底座、外锥套和内锥套,所述外锥套和内锥套相匹配构成锥环,所述内锥套套接在电主轴的外侧,所述底座套接在外锥套外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轴向锁紧锥环。本专利技术的外锥套和内锥套采用小锥角,锥环锥面和螺钉螺纹面双重增力,增力比大且可以自锁,夹紧可靠;带开口锥环组变形容易且均匀,与内(电主轴)外配合圆柱面可以保持良好的面接触,夹紧变形小,定位精度和夹紧刚度高;两端成组锥环双支承夹紧稳定性好。文档编号B23B19/02GK102764901SQ20121022369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专利技术者商顺德, 张平山, 王建南 申请人:常州市欧浦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主轴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外锥套(2)和内锥套(3),所述外锥套(2)和内锥套(3)相匹配构成锥环,所述内锥套(3)套接在电主轴(4)的外侧,所述底座(1)套接在外锥套(2)外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锁紧螺钉(5),所述锁紧螺钉(5)轴向锁紧锥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南张平山商顺德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欧浦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