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向阀,包括主阀体、主阀芯、控制阀体、控制阀芯、左端盖和右端盖,主阀芯的左端为由控制阀芯、控制阀体,钢球一,顶杆,控制阀弹簧,滤芯,定位螺母,控制阀调节杆组成的控制阀,安装在主阀体内,左端盖设置在控制阀的左端,右端盖设置在主阀芯的右端,与主阀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功能体;在控制阀体与左端盖之间设置有碟簧,主阀芯与右端盖之间设置有主阀芯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艺简单,装配容易,采用顺序阀替代溢流阀,同时在阀内部结构布局做了简化和优化,可实现防爆要求,也可简化电器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压缩,垃圾压缩系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压阀,具体为一种能自动换向的液压阀。
技术介绍
随着大型机械设备的大规模应用,液压驱动作为一种很重要的驱动方式得到广泛采用,液压系统及其相关技术也日趋成熟。在目前液压换向阀中,多采用手动,电控,气控,液控等外来动力来驱动换向阀换向,而某些领域有极其严格的防爆要求,要求尽量的简化系统,无需外界干预,如天然气压缩子站,垃圾压缩站(有防爆要求),客观要求液压系统需要一种换向阀来满足无需人员近距离的干预即能自行换向而且还满足防爆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换向阀,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缺点。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换向阀,包括主阀体、主阀芯、控制阀体、控制阀芯、左端盖和右端盖等,其中主阀芯的左端为由控制阀芯、控制阀体,钢球一,顶杆,控制阀弹簧,滤芯,定位螺母,控制阀调节杆等组成的控制阀,安装在主阀体内,左端盖设置在控制阀的左端,右端盖设置在主阀芯的右端,与主阀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功能体;在控制阀体与左端盖之间设置有碟簧,主阀芯与右端盖之间设置有主阀芯弹簧,碟簧与主阀芯弹簧共同作用,维持着阀芯的平衡。所述主阀芯内部中空,设置有限位套筒位于左边,小阀芯位于右边,在主阀芯内。限位套筒的左边是控制阀,控制阀的定位螺母和控制阀调节杆使滤芯定位,控制阀调节杆向左对控制阀弹簧施加预压缩力,控制阀弹簧对顶杆施加向左的作用力,顶杆左端为钢球一,于是在钢球一上施加有一个向左作用力,该作用力力图使钢球一紧紧贴合在控制阀体内阀座(孔口),使阀口关闭。钢球一的左端是控制阀芯,控制阀芯如受到左端的液压力作用,该力若大于钢球一右端的预压弹簧力与控制阀芯右端的液压力,则钢球一将被右推,脱离阀座,使钢球一左侧腔溢流。所述主阀芯与右端盖通过主阀芯弹簧相联系,在主阀芯弹簧内,小阀芯的右边,还设有小柱塞,小柱塞的右端与右端盖接触,左边通过小柱塞弹簧与小阀芯接触。所述小阀芯内设有两个钢球,钢球之间中间有小阀芯弹簧支撑起两个钢球。所述主阀体内还设有钢球单向阀三、两个顺序阀和单向阀和若干节流孔,节流塞,共同构成所述自动换向阀,实现自动换向的功能。有益效果本技术工艺简单,使用方便,装配容易,采用顺序阀替代溢流阀,同时在阀内部结构布局做了简化和优化,有效解决了自动换向困难易卡阀,可靠性不高,调节困难,容易漏油,耐压低等的问题,既可实现防爆要求,也可简化电器控制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压缩,垃圾压缩等系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左端盖I、碟簧2、控制阀体3、控制阀芯4、钢球一 5、顶杆6、控制阀弹簧7、滤芯8、定位螺母9、控制阀调节杆10、限位套筒11、主阀芯12、主阀体13、小阀芯14、钢球二15、小阀芯弹簧16、小柱塞17、小柱塞弹簧18、主阀芯弹簧19、右端盖20、钢球单向阀21、顺序阀Pp22、顺序阀Pb23、单向阀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参见图1、2的一种自动换向阀,包括主阀体13、主阀芯12、控制阀体3、控制阀芯4、左端盖I和右端盖20等,其中主阀芯12的左端为由控制阀芯4、控制阀体3,钢球一 5,顶杆6,控制阀弹簧7,滤芯8,定位螺母9,控制阀调节杆10等组成的控制阀,安装在主阀体13内,左端盖I设置在控制阀的左端,右端盖20设置在主阀芯12的右端,与主阀体13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在控制阀体3与左端盖I之间设置有碟簧2,主阀芯12与右端盖20之间设置有主阀芯弹簧19。所述主阀芯12内部中空,设置有限位套筒11位于左边,小阀芯14位于右边,在主阀芯12内,限位套筒11的左边是控制阀,设置有定位螺母9和控制阀调节杆10,在控制阀体3内,控制阀芯4的右边设置有顶杆6,顶杆6与控制阀调节杆10接触,外面套有控制阀弹簧7。所述主阀芯12与右端盖20通过主阀芯弹簧19相连接,在主阀芯弹簧19内,小阀芯14的右边,还设有小柱塞17,小柱塞17的右端与右端盖20相连,左边通过小柱塞弹簧18与小阀芯14相连。在所述控制阀芯4与顶杆6之间还设置有控制用的钢球一 5,控制阀芯4与定位螺母9之间设置有过滤用的滤芯8。所述小阀芯14内设有两个钢球二 15,钢球之间中间有小阀芯弹簧16支撑起两个钢球。所述主阀体13内还设有钢球单向阀21、顺序阀Pp22、顺序阀Pb23和单向阀24。本技术工作流程如下。B端接油缸有杆腔,A端接油缸无杆腔。I、起始位置P通B,A通T。因为C3,C4等油口有节流小孔与T 口通,在泵停止后,C3端(主阀芯12的左端)油压很快泄掉,在右端小柱塞弹簧18,主阀芯弹簧19共同作用下,主阀芯12左移。实现图示P-B互通,A-T互通。启动油栗后,P通B,A通T。于是,油缸退回。直到退元。当B腔因油缸退完,压力上升到一定值时,克服顺序阀Pb23处弹簧推力,打开顺序阀Pb23,少部分经过Jl小孔回到油箱T,大部分推开左端盖I内的钢球单向阀21进入左端盖I内腔,进入控制阀芯4的C4 口,通过J2孔进入C3,C3腔其中一少部分经过J3进入C2的T 口,C3端油压作用在主阀芯12左端,包括一部分经过滤芯8后,由定位螺母9半圆槽进入主阀芯12内限位套筒11内腔,穿过小阀芯14内腔作用于小柱塞17左端,这样作用于主阀芯12的液压力克服右端两弹簧力,而小阀芯14是通过钢球二 15与主阀芯12暂时连接.所以主阀芯12右移时,带动小阀芯14右移。右移后小阀芯14受限停止不前,钢球二 15的两钢珠脱开主阀芯12内槽,再右移后主阀芯12右肩台阶与T 口隔离开,再继续右移,主阀芯12的4个环形槽孔与小阀芯14的4个环形槽孔沟通。主阀芯12右移过程中,完成截断P与B的连接,B与C3逐渐接通;截断A与T的连接;P与A逐渐接通;在截断P与B的连接后,顺序阀Pb23无输出,因Pp>Pb,压力上升至克服顺序阀Pp22弹簧力,顺序阀Pp22被打开,P 口压力油经顺序阀Pp22后替代顺序阀Pb23的作用(此时顺序阀Pb23已关断),维持并提升主阀芯12左端压力,此时B-T间仍然不连通,B 口油液由集成块内单向阀24流向P 口,实现差动,无杆腔进油量增大,油缸快速推出,当负载升高到使B腔压力继续升高到足以克服控制阀弹簧7调定力少许推开控制阀体3内的钢球一 5,即溢流,左端盖I内腔压力维持此控制阀弹簧7调定力,但B腔因受挤压压力继续升高(此时B腔油少部分可经过滤芯8再经J2孔进入C4腔)。当B即C3腔压力作用在控制阀体3右端的力超过左端盖I压力Pp和左端盖I内碟簧2推力后,B腔压力推动控制阀体3左移,B溢流到T,使B口压力不继续升高,从而结束差动,实现正常推出。此时P通A,B经背压阀通到T状态。主阀芯12右移时右端盖20腔内油被挤到T 口通过J4,节流口起到控制主阀芯12移动速度的 作用。2、阀芯状态P通A,B经背压阀通T。油缸推出。P通A,B经背压阀后通到T,油缸正常(非差动)推出。无(轻)负载推完(或遇重载荷停止推进)后B腔再无从有杆腔来的进油挤压,同时A腔压力升到一定值,因A腔通控制阀体3内控制阀芯4左端,压力油推动控制阀芯4右移,克服控制阀弹簧7推力,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换向阀,包括主阀体、主阀芯、控制阀体、控制阀芯、左端盖和右端盖,其特征在于,主阀芯的左端为由控制阀芯、控制阀体,钢球一,顶杆,控制阀弹簧,滤芯,定位螺母,控制阀调节杆组成的控制阀,安装在主阀体内,左端盖设置在控制阀的左端,右端盖设置在主阀芯的右端,与主阀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功能体;在控制阀体与左端盖之间设置有碟簧,主阀芯与右端盖之间设置有主阀芯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靖,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鸿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