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42595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2 0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为了解决现有的静压送风道的送风区域易出现送风死角,或送风均匀性不好的问题,所述部静压送风道包括由风道顶板、风道底板、风道侧墙板、风道端板组成的送风腔,在送风腔内设有两块竖向布置的静压板,该静压板将送风腔分隔成主送风通道和位于主送风通道两侧的静压箱;所述静压板上开有多个静压孔,所述风道底板上开有出风孔,且该出风孔位于静压箱的正下方;所述风道顶板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过渡风道,且该过渡风道位于主送风通道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送风死角更少、静压效果更好,取消了分配箱和扁送风道,降低了送风道阻力,风道设计和调整更加简单,成本更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车设备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
技术介绍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的静压送风道一般采用下部或侧部静压的方式,从静压原理来说,除去空气本身重力,前者和后者的静压效果没有区别,但是对于轨道交通车辆来说,由于竖直空间受限比较多,采用侧部静压的方式能更充分利用空间,可以设置更大的静压箱,得到更好的静压效果。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由于天花板上方空间的限制,如果采用下部静压的送风道一般来说静压箱较小,静压送风的效果不充分,另外,又由于车辆内装纵横梁的布置会打断部分送风道的下部静压箱,从而导致部分的送风区域出现送风死角,这些都影响了送风道的送风均匀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静压送风道的送风区域易出现送风死角,或送风均匀性不好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该静压送风道采用中间穿孔的方式,可以将横梁布置在送风道上方,中间开孔用以通过纵横梁连接座,这样一来送风道的侧部的静压箱就更大,静压送风效果更好,更易均匀且没有送风死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包括由横向布置的风道顶板和风道底板、竖向布置的风道侧墙板和风道端板组成的送风腔,其结构特点是,在送风腔内设有两块竖向布置的静压板,该静压板将送风腔分隔成主送风通道和位于主送风通道两侧的静压箱;所述静压板上开有多个静压孔,所述风道底板上开有出风孔,且该出风孔位于静压箱的正下方;所述风道顶板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过渡风道,且该过渡风道位于主送风通道的正上方。由此,送风从过渡风道位置吹入,在主送风通道中向前运行,在静压作用下,通过侧板静压板的静压孔进入侧部静压箱,然后送出。所述风道顶板和风道底板上开有纵梁孔,所述纵梁孔的四周设有中间隔板和内部隔板,该中间隔板和内部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风道顶板和风道底板,并将纵梁孔与送风腔隔离,送风腔与纵梁孔之间密封,从而使得风通过送风腔的主送风通道经静压孔进入静压箱,然后由出风孔送出。所述静压板上的静压孔靠近进风口的位置的数量比靠近出风口的位置的数量多,可以使得进入静压箱内的风速更均匀。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风道侧墙板上装有凸出支架。进一步地,在所述风道侧墙板与凸出支架之间设有隔热棉。为了保证连接稳固,所述中间隔板和内部隔板通过连接板相连。藉由上述结构,本技术送风道主要有风道顶板、连接板、风道底板、风道侧墙板、风道端板、端部法兰、和凸出支架组成,在中间设置有中间隔板和内部隔板,以保证中间开孔部分的密封,在主送风通道侧边通过静压板隔离出侧部静压箱。通过选取合适送风道截面尺寸,以保证送风道入口出风速在合理范围内;风道内部静压板上的静压孔通过前密后疏的方式保证前后送的均匀性;通过风道试验,送风道前部仍然风速较小,在送风道前部布置少量导流板可以将风速调至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本技术适合于地铁车辆纵横梁的安装;在纵横梁安装部分仍有送风,送风死角更少;2、本技术的侧部静压箱尺寸更大,静压效果更好;3、本技术采用独立的送风道设计,取消了分配箱和扁送风道,降低了送风道阻力,风道设计和调整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图I的仰视图(带局剖);图4是图2的A— A向剖视图;图5是图2的B— B向剖视图;图6是图2的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4的II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是图I的立体外形图。在图中I-端部法兰; 2-风道顶板; 3-过渡风道;4-隔热棉;5-凸出支架; 6-法兰支架; 7-夹板;8-静压板;9-连接板; 10-中间隔板;11-内部隔板;12-风道底板;13-风道侧墙板;14-风道端板;15-静压孔; 16-纵梁孔。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如图广7所示,包括由横向布置的风道顶板2和风道底板12、竖向布置的风道侧墙板13和风道端板14组成的送风腔,在送风腔内设有两块静压板8,两块静压板8将送风腔分为主送风通道和位于该主送风通道两侧的静压箱。该静压箱由该静压板8与风道顶板2、风道底板12、风道侧墙板13和风道端板14组成,所述静压板8上开有多个静压孔15。所述风道底板12上开有出风孔,且该出风孔位于静压箱的正下方;所述风道顶板2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过渡风道3,且该过渡风道3位于主送风通道的正上方。为了便于安装纵梁,如图8所示,所述风道顶板2和风道底板12上开有纵梁孔16,该纵梁孔16的四周设有中间隔板10和内部隔板11,该中间隔板10和内部隔板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在风道顶板2和风道底板12,并将纵梁孔16与送风腔封闭隔离。如图3所示,所述静压板8上的静压孔15靠近进风口的位置的数量比靠近出风口的位置的数量多。如图I所示,所述风道侧墙板13上装有凸出支架5,在风道侧墙板13与凸出支架5之间设有隔热棉4。过渡风道3的进风口设有导流板。本技术通过在中间设置有中间隔板10和内部隔板11,以保证中间开孔部分的密封,在主送风通道侧边通过静压板隔离出侧部静压箱。在安装上,主要通过小折弯边相互铆接的方式连接,先将风道底板12与连接板9铆接好,再在上面分别装上中间隔板10和内部隔板11、风道侧墙板13、风道端板14、以及风道顶板2,最后装上端部法兰I和凸出支架5即可。在使用上,送风从过渡风道15位置吹入,在主送风通道中向前运行,在静压作用下,通过静压板8的静压孔15进入侧部静压箱内,然后从风道底板12的送风孔中送出。上述实施例阐明的内容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用于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包括由横向布置的风道顶板(2)和风道底板(12)、竖向布置的风道侧墙板(13)和风道端板(14)组成的送风腔,其特征在于,在送风腔内设有两块竖向布置的静压板(8),该静压板(8)将送风腔分隔成主送风通道和位于主送风通道两侧的静压箱;所述静压板(8)上开有多个静压孔(15),所述风道底板(12)上开有出风孔,且该出风孔位于静压箱的正下方;所述风道顶板(2)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过渡风道(3),且该过渡风道(3)位于主送风通道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部静压送风道,包括由横向布置的风道顶板(2)和风道底板(12)、竖向布置的风道侧墙板(13)和风道端板(14)组成的送风腔,其特征在于,在送风腔内设有两块竖向布置的静压板(8),该静压板(8)将送风腔分隔成主送风通道和位于主送风通道两侧的静压箱;所述静压板(8)上开有多个静压孔(15),所述风道底板(12)上开有出风孔,且该出风孔位于静压箱的正下方;所述风道顶板(2)上设有用于进风的过渡风道(3),且该过渡风道(3)位于主送风通道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侧部静压送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顶板(2)和风道底板(12)上开有纵梁孔(16),所述纵梁孔(16)的四周设有中间隔板(10)和内部隔板(11),该中间隔板(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跃中易柯邓煜华杨天智王正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