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吸震效果的鞋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886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21:51
一种具有双吸震效果的鞋跟结构,系由鞋跟座体及鞋跟垫体组合而成;其中鞋跟垫体系将硬质支撑部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以射出成型模具一体成型结合为一,使位于夹心位置的硬质支撑部上下均由一层软质吸震部包覆,藉由一软一硬交错配置,令鞋跟产生双吸震的缓冲效果,以提升使用者无论行走或站立所需的舒适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关于鞋子,特别是一种具有双吸震效果的鞋跟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脚底系用以承载身体的重量,因此脚底(尤其脚跟附近)具有脂肪垫来作为重量的支撑。一般跑跳等活动皆须藉由该软组织等结构来分散消除身体活动时的震荡力及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而引起脚跟附近疼痛的原因,大都与长期脚底受力的活动有关,如长时间站立或走路跑跳,以致脚底承受过度的负荷,造成脚底软组织的慢性磨损与炎性刺激而产生疼痛。 特别是负重行走、爬山、跑步等原因使跟骨下方着力处的脂肪垫慢性磨损而出现发炎、水肿、变性,接着引起相临的其它软组织的损伤与发炎反应。为舒缓脚跟部位所受压力,台湾新型第M383941号提供一种包括吸震块及耐磨天皮的鞋跟结构;其中,鞋跟底面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内设有穿孔;该吸震块凸设有结合部,该结合部系嵌入至该容置槽内,以令该吸震块连结至该鞋跟底面,而该吸震块更设有结合孔,该结合孔与该穿孔形成贯穿通道;该耐磨天皮具有耐磨垫体及结合钉,该结合钉系嵌入至该结合孔及该穿孔内,以令该耐磨垫体连结至该吸震块之底面。以该吸震块具有缓冲吸震之特性,而该耐磨天皮具有耐磨效果,使该鞋跟兼具耐磨及缓冲吸震效果。其中,该吸震块及该耐磨垫体系由弹性所制成,藉由原料之配方调制及发泡密度及发泡量之控制,使其成型后,该吸震块之硬度小于该耐磨垫体之硬度,形成具有缓冲吸震特性之吸震块,以及具有较佳耐磨效果之耐磨垫体。惟,上述吸震块及耐磨垫体系两独立组件,藉耐磨垫体上的结合钉穿过吸震块预设结合孔,安装在鞋跟底面容置槽之穿孔内。可预见的,吸震块与耐磨垫体之间的结合关系极有可能因经久使用而生偏移错位的状况,尤其耐磨垫体直接与地面接触,而每一个人走路或为内八型,或为外八型,惯性各有不同,因此耐磨垫体局部磨损的状况亦将有所不同,更容易造成吸震块与耐磨垫体二者间的错位。此外,由于该耐磨垫体之硬度大于吸震块,而耐磨垫体又是长时间直接与地面接触。因此,该“硬着陆”的结果可想见将使缓冲吸震效果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申请人乃鞋类专业制造厂商,为因应市场需要乃着力开发一种具有双吸震效果的新型鞋跟。S卩,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吸震效果的鞋跟结构,主要系由鞋跟座体及鞋跟垫体二者组合而成;其中,鞋跟座体底部预设有至少一个结合孔;鞋跟垫体包括硬质支撑部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硬质支撑部与软质吸震部一体成型,使硬质支撑部被软质吸震部所包覆。本技术藉由鞋跟结构的一软一硬交错配置,令鞋跟产生双吸震的缓冲效果,以满足使用者行走时的动态需求,大幅提升使用者无论行走或站立所需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I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结合后之剖面图;图3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图4系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结合后之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鞋跟座体11结合孔12鞋本体2鞋跟垫体21硬质支撑部211柱形销22软质吸震部221补强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之说明及图式,系根据本技术之特征所揭露的实施例,以使本技术之结构技术及特征范围更容易被了解。请参阅图1-2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后之剖面图。在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针对高跟鞋的鞋跟部分提出改良结构,主要系由鞋跟座体I及鞋跟垫体2 二者组合而成。其中,鞋跟座体I预先与鞋本体(图中未示)结合,并于底部预设有至少一个结合孔11 ;鞋跟垫体2进一步包括呈T字型的硬质支撑部21,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22所构成,二者利用射出成型模具一体成型,使硬质支撑部21的四周被软质吸震部22所包覆,当硬质支撑部的柱形平营销211插入鞋跟座体I预设之结合孔11固定后,由剖面图可知,自底部向上分别为一层软质吸震部22、一层硬质支撑部21、一层软质吸震部22及硬质鞋跟座体I。利用一软一硬的交错搭配,使鞋跟不仅具备不易变形的支撑作用及双层缓冲效果,同时藉由吸震部于第一时间与地面的“软着陆”,更提升使用者行走时的舒适感。请参阅图3-4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及组合后之剖面图。在第二实施例中,本技术针对低跟鞋或平底鞋的鞋跟部分提出改良结构,主要亦由鞋跟座体及鞋跟垫体二者组合而成。其中,鞋跟座体I预先与鞋本体12结合,并于底部预设有多数个结合孔11 ;鞋跟垫体2进一步包括概呈楔形并具有多数个柱形销211的硬质支撑部21,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22所构成,二者利用射出成型模具一体成型,使硬质支撑部21被软质吸震部22所包覆,当硬质支撑部的柱形销211插入鞋跟座体预设之结合孔11固定后,由剖面图可知,自底部向上分别为一层软质吸震部22、一层硬质支撑部21、一层软质吸震部22及硬质鞋跟座体I。其中,该软质吸震部为强化结构,可于其与鞋跟座体结合后空间内预设若干柱状补强肋221。利用一软一硬的交错搭配,使鞋跟不仅具备不易变形的支撑作用及双层缓冲效果,同时藉由吸震部于第一时间与地面的“软着陆”,更提升使用者行走时的舒适感。本技术之鞋跟垫体系将硬质支撑部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以射出成型模具一体成型结合为一;使位于夹心位置的硬质支撑部上下均由一层软质吸震部包覆,藉由一软一硬交错配置,令鞋跟产生双吸震的缓冲效果,以满足使用者行走时的动态需求,大幅提升使用者无论行走或站立所需的舒适感。 综上所述,本技术以极为精简的鞋跟构造创造出显著之双吸震效果。其实用功效当无庸置疑,而本技术又从未公诸于市或见于其它刊物,实已符合专利法之规定,爰依法提出专利申请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双吸震效果的鞋跟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鞋跟座体及鞋跟垫体二者组合而成;其中,鞋跟座体底部预设有至少一个结合孔;鞋跟垫体包括硬质支撑部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硬质支撑部与软质吸震部一体成型,使硬质支撑部被软质吸震部所包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吸震效果的鞋跟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系由鞋跟座体及鞋跟垫体二者组合而成;其中,鞋跟座体底部预设有至少一个结合孔;鞋跟垫体包括硬质支撑部与包覆在硬质支撑部外侧的软质吸震部,硬质支撑部与软质吸震部一体成型,使硬质支撑部被软质吸震部所包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桐豪
申请(专利权)人:老牛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