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结构及结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3735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9:04
一种结合结构,包含一金属件及一塑料件。金属件具有一结合面,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凸块。凸块上具有至少一穿孔,且穿孔的相对两开口位于结合面的同一侧。塑料件设置于结合面上,且塑料件包覆住凸块,且塑料件的部分体积充满于穿孔内。藉此,使塑料件牢固地与金属件相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埋入射出工艺的。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子产品的外观件,如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的外壳、按键等,是有利用电铸方式制成金属材质(例如铝美合金)的外观件。由于金属材质本身质地坚硬耐用,故能进行各式表面加工,以使外观件呈现出特殊的加工表面,如镜面、发丝纹等。但相对地,金属材质的外观件由于受限于材质较硬,因此不易制作出较复杂的功能结构,如结合、卡掣、定位结构等。若要对金属材质的外观件直接利用机械加工制作出较复杂的功能结构,不仅耗时费力,更会增加成本支出而不符经济效益。 反观利用塑料射出方式制成的塑料材质的外观件,虽无法于塑料材质的外观件表面采用各式加工而得到特殊的加工表面,但塑料材质的外观件可较轻易地利用射出成型而形成较复杂的结合、卡掣或定位等功能结构。因此,为了综合塑料材质的外观件与金属材质的外观件的优点,便有利用埋入射出工艺所制作出的外观件,此外观件的特点在于具有相结合的金属材质的壳体以及塑料材质的功能结构。然而,金属件与塑料件是不同材质,因此两者间的结合效果并不佳。现有技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一般是于金属件的表面上形成粗糙结构(譬如形成凸块或凹槽等),以增加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的结合面积。虽然现有技术已具有增加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的结合效果的办法,但若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的结合面积过小,现有技术的方法将无法提供良好的结合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金属件与塑料件于埋入射出成型后的结合效果,依旧是相关人员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以解决现有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的结合面积过小,造成以埋入射出工艺将塑料件成型于金属件时,塑料件与金属件之间的结合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结合结构,包含一金属件及一塑料件。金属件具有一结合面,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凸块。凸块上具有至少一穿孔,且穿孔的相对两开口位于结合面的同一侧。塑料件设置于结合面上,且塑料件包覆住凸块,且塑料件的部分体积充满于穿孔内。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结合方法,其步骤包含提供一金属件,于金属件的一结合面上形成至少一凸块。并于凸块上形成至少一穿孔,且穿孔的相对两开口位于结合面的同一侧。接着以埋入射出的加工工艺将一塑料件成型于结合面上,使塑料件包覆住凸块,并令塑料件填充满穿孔。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所揭露的结合结构与结合方法,通过金属件的结合面上设置凸块,并于凸块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穿孔。当塑料件以埋入射出工艺而成形于结合面时,塑料件除了包覆住凸块外,塑料件的部分体积还填充满穿孔。如此一来,塑料件便可通过穿设过穿孔而牢固地与凸块相连,进而增加塑料件与金属件的结合效果。所以这样的结合结构与结合方法,可克服现有金属件与塑料件之间因结合面积过小,而造成两者间的结合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I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图I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I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凸块成型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凸块与穿孔的成型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10 结合结构20 工艺21 刃部22 钻头 100金属件101结合面110 凸块112 穿孔1121 第一开口1122 第二开口 120 凹槽200 塑料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同时参照图1A、图IB及图1C,图I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图I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IC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结构的结构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合结构10是用于增加一金属件100与一塑料件200之间的结合效果,并且特别是增加塑料件200以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工艺而成型于金属件100上的结合效果。本实施例的结合结构10包含金属件100与塑料件200。其中,金属件100具有一结合面101,结合面上设置有一凸块110。凸块110上具有一穿孔112,穿孔112贯穿凸块110,并于凸块110的相对两侧形成一第一开口 1121及一第二开口 1122。并且,第一开口1121及第二开口 1122是位于结合面101的同一侧,意即穿孔112并未贯穿结合面101。需注意的是,凸块110上的穿孔112的数量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凸块110上的穿孔112数量只需一个以上即可。此外,结合面101还可以具有一凹槽120,本实施例的凹槽120可相邻于凸块110。需注意的是,凹槽120相邻于凸块110的特征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当中,凹槽120也可以与凸块110保持一距离。 本实施例塑料件200是以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工艺形成于结合面101上,使塑料件200包覆住凸块110,且凸块110的表面被塑料件200完全贴覆住。并且,塑料件200的部分体积填充满穿孔112以及凸块110旁的凹槽120。更详细来说,穿孔112内的塑料件200是与凸块110外的塑料件200相连于第一开口 1121及第二开口 1122处,意即塑料件200通过部分体积穿设过穿孔112而环扣于凸块110,以增加塑料件200与凸块110之间的连接效果。如此一来,塑料件200便可稳固地与金属件100相结合。并且,通过结合面101设置凹槽120,可相对增加塑料件200与金属件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同样可增加塑料件200与金属件100之间的结合效果。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金属件100的结合面101上是以设置一个凸块110以及一个凹槽120为例,然而凸块110以及凹槽120的数量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要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而适当地增加凸块110或凹槽120的数量。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结合方法。请接着参照图2A、图2B及图3并同时搭配图1C,图2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凸块成型示意图,图2B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凸块与穿孔的成型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合方法的流程图。首先,提供一金属件100 (步骤S100),并于金属件100的一结合面101上形成至少一凸块110以及一凹槽120(步骤S200)。其中,凸块110与凹槽120的成形方式可通过一工艺20而一并形成。请参照图2A,工艺20可具有一刃部21,工艺20以刃部21朝结合面101进行切削动作。此时,结合面101受到刃部21的切削动作而产生一凹槽120,而原本位于凹槽120内的金属件100的部分体积则被工艺20铲起而堆栈于凹槽120的一旁以形成凸块110。因此,通过上述的加工手段可令凸块110与凹槽120同时一并形成。需注意的是,凸块110与凹槽120同时一并形成的特征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当中,凸块110与凹槽120也可以是分别形成。接着,于凸块110上形成至少一穿孔112,且穿孔112的相对两开口位于结合面101的同一侧(步骤S300)。其中,可于凸块110形成后再进行形成穿孔112的加工。或者,凸块110、凹槽120与穿孔112也可同时一并形成。至于凸块110、凹槽120与穿孔112同时一并形成的加工方法请参照下述说明并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金属件,具有一结合面,该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凸块,该凸块上具有至少一穿孔,且该穿孔的相对两开口位于该结合面的同一侧;以及一塑料件,设置于该结合面上,且该塑料件包覆住该凸块,且该塑料件的部分体积充满于该穿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金属件,具有一结合面,该结合面上具有至少一凸块,该凸块上具有至少一穿孔,且该穿孔的相对两开口位于该结合面的同一侧;以及 一塑料件,设置于该结合面上,且该塑料件包覆住该凸块,且该塑料件的部分体积充满于该穿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面上还具有至少一凹槽,该塑料件的部分体积充满于该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槽位于该凸块旁。4.一种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含 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均育戴宝华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