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极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35134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电极结构以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像素电极结构包括:条状的主干电极,该主干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以及第二主干电极,其中,第一主干电极的中心与第二主干电极的中心垂直相交,以形成四个显示区域,在四个显示区域中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条状的分支电极,且多条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齐平,而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通过以上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改善主干电极尾端的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ー种像素电极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是最广泛使用的平板显示器之一,实现其图像显示有多种模式,如TN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扭曲向列型液晶)模式、IPS (In Plane Switching liquid c rystal,平面内切换液晶)模式以及 VA (VerticalAlignment liquid crystal,垂直排列液晶)模式。HVA作为液晶VA模式中的ー种分支模式,其米用光配向加电的方式,实现在PI表层固化出具有一定预倾角的液晶层,以省略传统摩擦取向。为实现液晶显示的广视角,HVA模式中的像素电极采用多区域(Muti-Domain)的结构,图I为现有技术HVA模式中像素电极结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I所示,主干电极101垂直设置,主干电极102水平设置,并且主干电极101和主干电极102的中心垂直相交,以形成11、12、13以及14四个显示区域,在每个显示区域中设置有多条分支电极,如图I所示的分支电极111、121、131以及141。并且主干电极101、102以及分支电极111、121、131以及141的尾端的边界均齐平。但是,主干电极101以及主干电极102的尾端的电场与显示区域内分支电极111、121,131以及141之间的电场的场型存在差异,因此,会导致主干电极101以及主干电极102尾端的液晶指向紊乱,产生错向(disclination),从而影响主干电极尾端的显示品质和穿透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像素电极结构及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改善像素电极中主干电极尾端的显示品质,从而提高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像素电极结构,其包括条状的主干电极,该主干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以及第ニ主干电极,其中,第一主干电极的中心与第二主干电极的中心垂直相交,以形成四个显示区域,在四个显示区域中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条状的分支电极,且多条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齐平,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相对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向外凸出。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的向外凸出的延伸部为条状的附加电极,且附加电极沿着平行于其所在的主干电极的方向延伸。其中,附加电极的宽度与其所在的主干电极的宽度相同。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的向外凸出的延伸部为ー对条状的附加电极,且附加电极与其所在的显示区域中的分支电极平行。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的向外凸出的延伸部为梯形的附加电极,且附加电极与主干电极相连的两个侧边分别与其所在的显示区域中的分支电极平行。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相对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向内凹陷。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呈梯形。其中,主干电极的尾端向内凹陷的凹陷部呈三角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ー个技术方案是提供ー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所述的任一项像素电极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使得主干电极尾端的电场与显示区域中的分支电极的电场的场型差异变小,从而使得主干电极尾端的液晶指向正常,因此改善了主干电极尾端的显示品质,进一歩改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附图说明 图I是现有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图;图4是现有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的效果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二实施例的效果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三实施例的效果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请參考图2,图2是本专利技术像素电极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电极结构200包括两条状的主干电极,其中,该条状主干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201以及第二主干电极202。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干电极201竖直设置,第二主干电极202水平设置,并且第一主干电极201的中心与第二主干电极202的中心垂直相交,以形成四个显示区域,如图2中的显示区域21、22、23以及24。其中,在四个显示区域21、22、23以及24中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条状的分支电极,且多条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齐平,而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具体地以显示区域21的设置为例说明。在显示区域21中间隔设置多条条状的分支电极211,每相邻的两分支电极211之间设置有刻缝212,并且多条分支电极211以及多条刻缝212均相互平行。其中,分支电极211的一端与第一主干电极201或者第二主干电极202相连,另一端向显示区域21的外侧延伸,并且分支电极211的尾端的边界齐平。其中,显示区域22中的分支电极221、显示区域23中的分支电极231以及显示区域24中的分支电极241的设置与分支电极211的设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承前所述,分支电极211、221、231以及241与第一主干电极201以及第二主干电极202形成ー个“米”字结构。在该“米”字结构中,设置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以此减小主干电极的尾端与分支电极之间存在电场场型的差异。具体以第二主干电极202中的其中一个尾端举例说明第二主干电极202的尾端203的边界相对于分支电极211以及241在垂直方向的尾端的边界向外凸出,其向外凸出的延伸部为条状的附加电极210,且附加电极210沿着平行于第二主干电极202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附加电极210的宽度优选为与第二主干电极202的宽度相同。其中,第一主干电极201的两尾端与第二主干电极202的另一尾端的设置与上述的第二主干电极202的尾端203的设置方法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设置主干电极的尾端向外凸出附加电极210,使得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从而减小了主干电极尾端的电场与分支电极的电场 的场型差异,使得主干电极尾端的液晶指向正常,因此提高了主干电极尾端的显示品质,具体请參考图3所示的效果。请ー并參考图3和图4,图3是本专利技术ー种像素电极结构第一实施例的效果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像素电极结构的效果图。如图3所示,像素电极结构200对应的效果图分为四个显示区域显示,每个显示区域之间由主干电极对应的“黒色区域”隔开。其中,第一主干电极201的尾端和第二主干电极202的尾端均向外凸出显示,并且均为两凸出显示区,两凸出显示区之间由主干电极对应的“黒色区域”隔开。而图4所示的现有技术中的第一主干电极101和第二主干电极102的尾端均出现“黑色区域”。因此,图3中的显示效果明显改善了主干电极尾端的显示品质。请參考图5,图5是本专利技术ー种像素电极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像素电极结构300同样为“米”字形结构,其与图2所示的像素电极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像素电极结构,其包括:条状的主干电极,所述主干电极包括第一主干电极以及第二主干电极,其中,所述第一主干电极的中心与所述第二主干电极的中心垂直相交,以形成四个显示区域,在四个所述显示区域中分别间隔设置有多条条状的分支电极,且多条所述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齐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干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与所述分支电极的尾端的边界不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晓慧许哲豪陈世烽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