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4107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室内传递的噪音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在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中采用如下结构,即,在主体框体的下部形成将来自照明部的光向室内引导的第二开口部,在鼓风机的风扇壳体上,吸入口配置成朝向主体框体的上部开口。由此,由于鼓风机的吸入口与和室内连通的第二开口部反向地开口,所以鼓风机的运转音等主要通过吸入口向鼓风机的外部传递的声音难以通过第二开口部向室内侧传递,从而能够抑制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气扇,尤其涉及ー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噪音削减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已知有例如采用了下照灯(downlight)的结构。在图8中示出了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的例子(例如,參见专利文献I)。如图8所示,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具有的结构为在顶棚101中设有凹入部(凹部)102,在该凹入部102内经由橡胶密封材料103配置有由防潮罩104包围的电灯泡105,并且,在凹入部102周壁的一部分上形成换气ロ 106,管道107与该换气ロ 106连接。在这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中,能够在实现作为下照灯的功能的同时,实现室内换气的功能。专利文献I日本实开昭57-68426号公报在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中,采用的结构为凹入部102形成为圆锥台形筒状以便将凹入部102的内壁面作为反射面,将来自电灯泡105的光利用凹入部102的内壁面朝向下方即向室内侧反射。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中提高作为下照灯的功能。但是,由于凹入部102形成为圆锥台形筒状,因此,该形状形成所谓的喇叭筒状(megaphone),从而存在由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108产生的鼓风声音和鼓风机等的运转声音的方向性被增强而传递至室内、或者使这种声音向更远处传递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室内传递的噪音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以如下的方式构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能够提供ー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具有主体框体和配置在主体框体内的鼓风机及照明器件,其中,主体框体具备第一开ロ部,其与鼓风机的吹出口连接且与管道连通;第二开ロ部,其以与室内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框体的下部,照明器件包括照明部;照明用罩,其以包围照明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主体框体内并且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反射来自照明部的光以使其通过第二开ロ部而导向室内,鼓风机具备风扇;风扇壳体,其具有朝向主体框体的上部而开口的吸入口并且以包围风扇的方式配置,通过第二开口部被导入主体框体内的空气通过风扇壳体的吸入口而被吸入到鼓风机内,并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开口部向管道内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可提供如下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S卩,在第一方式所述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基础上,在主体框体的上部内壁面的与第二开口部对置的区域配置鼓风机用或照明器件用的电装部,鼓风机在主体框体内配置成从主体框体的上部内壁面到风扇壳体的吸入口的距离(LI)比电装部的高度(L2)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可提供如下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S卩,在第二方式所述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基础上,还具备在主体框体的下部内壁面上支承风扇壳体的腿部,通过使腿部沿着主体框体的下部内壁面滑动移动,能够使鼓风机在主体框体内的鼓风机的配置位置与第二开口部的上方的鼓风机的维护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可提供如下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即,在第三方式所述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基础上,还具备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与腿部卡合而引导腿部的滑动移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中采用如下结构,S卩,在主体框体的下部形成将来自照明部的光向室内引导的第二开口部,在鼓风机的风扇壳体上,吸入口配置成朝向主体框体的上部开口。由此,由于鼓风机的吸入口与和室内连通的第二开口部反向地开口,所以鼓风机的运转音等主要通过吸入口向鼓风机的外部传递的声音难以通过第二开口部向室内侧传递。由此,能够提供可抑制被传递的噪音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I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I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从X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I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鼓风机的分解图。图5是实施方式I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是鼓风机移动到维护位置的状态的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以往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结构的剖视图。符号说明、I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2顶棚3顶棚开ロ部10主体框体11第一开ロ部12第二开ロ部13管道连接部14管道15安装构件16引导部 17引导条18限动件20鼓风机21风扇22电动机23风扇壳体24吸入 ロ25吹出口26密封构件27安装部28腿部30照明器件31灯32 照明用罩32a 上端部32b 下端部32c 反射面33灯装配件34盖35 法兰盘36施カ构件40 电装部S吸气用间隙具体实施例方式在继续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叙述之前说明,对附图中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參考标号。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实施方式I)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I的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I的立体图在图I中示出,图I的从Y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局部剖视图)在图2中示出,图I的从X方向观察到的剖视图(局部剖视图)在图3中示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中,X方向及Y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水平方向,Z方向为与X方向及Y方向正交的铅垂方向。如图I、图2以及图3所示,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I具备大致箱体状的主体框体10、在该主体框体10内配置的鼓风机20及照明器件30。主体框体10具有与鼓风机20的吹出口连接的第一开口部11、通过在顶棚2上形成的顶棚开口部3与室内连通的第二开口部12。形成于主体框体10的侧部的第一开口部11与管道连接部13连接,并经由管道连接部13与管道14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在图I及图2中,示出在主体框体10的侧部形成第一开口部11、在主体框体10下部形成第二开口部12的例子,但也可以为第一开口部11形成于主体 框体10的上部的情况。鼓风机20具备风扇21、驱动风扇21旋转的电动机22、以包围风扇21的方式配置的风扇壳体23,鼓风机20固定在主体框体10的上部内壁上。在鼓风机20的风扇壳体23上形成有朝向主体框体10的上部内壁面开口的吸入口 24 ( S卩,以朝向图示上方而开口的方式配置有吸入口 24)。主体框体10内的空气通过朝向上方开口的吸入口 24而进入风扇壳体23内,然后由风扇壳体23的吹出口喷出并通过第一开口部11及管道连接部13向管道14内排放。作为鼓风机20的形式,以例如西洛克风扇等离心式鼓风机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也可以采用能够实现这种排气功能的其他形式的鼓风机。对于鼓风机20的详细结构后述。照明器件30具备灯(照明部)31、包围灯31周围的照明用罩32、可拆装地将灯31以及照明用罩32固定在主体框体10内壁上的灯装配件33。以主体框体10的第二开口部12的中心位置与灯31以及照明用罩32的中心位置彼此在铅垂方向上实质上一致的方式,将灯31和照明用罩32在中心轴P上配置。灯装配件33除了具有可拆装地固定灯31的功能以外,还具有对灯31供电的功能。此外,作为灯31,除了采用所谓的电灯泡以外,也可以采用荧光灯或LED。另外,灯31及照明用罩32与主体框体10的第二开口部12的配置关系不局限于彼此的中心位置在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照明顶棚埋入式换气扇,其具有主体框体和配置在主体框体内的鼓风机及照明器件,其中,主体框体具备:第一开口部,其与鼓风机的吹出口连接且与管道连通;第二开口部,其以与室内连通的方式形成在主体框体的下部,照明器件包括:照明部;照明用罩,其以包围照明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在主体框体内并且具有反射面,该反射面反射来自照明部的光以使其通过第二开口部而导向室内,鼓风机具备:风扇;风扇壳体,其具有朝向主体框体的上部而开口的吸入口并且以包围风扇的方式配置,通过第二开口部被导入主体框体内的空气通过风扇壳体的吸入口而被吸入到鼓风机内,并在鼓风机的作用下通过第一开口部向管道内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聪谭谦豪杨娉婷梁秋倩吴炎浓吉川仁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