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它由电量数据采集电路、运算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补偿电容采用动态补偿技术,消除了过补偿和欠补偿的问题,它还具有通讯功能,能显示各种数据,工作稳定可靠,完善的电机保护装置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采用电动机作动カ设备的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低压配电柜和电动机的无功功率补偿-般采用模拟电路,即补偿电容是分段切入方式,它存在容易产生过补偿和欠补偿的缺点;这种电路没有通讯功能,不可群控;エ作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它由电量数据采集电路(I)、运算控制电路(2)、控制输出电路(3)组成,其特征在干电量数据采集电路(I)由采集模块IC1、三相电机M输出线a、b、c、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通讯接ロ U15组成;电流互感器L1、L2、L3 —端分别套在三相电机输出线a、b、c上,电流互感器LI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3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a,电流互感器L2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5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b,电流互感器L3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7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c,采集模块ICl的Vcc端接电源+EC,采集模块ICl的END端接地,采集模块ICl的输出端P7接通讯接ロ U15的IN6端,采集模块ICI的输出端P8接通讯接ロ U15的IN7端;运算控制电路(2)包括单片机IC2,单片机IC2的INlO端接通讯接ロ U15的Ql端,单片机IC2的INll端接通讯接ロ U15的Q2端;控制输出电路(3)由控制输出模块IC7、继电器j 5、继电器j 6、继电器j 7、三相电源线A、B、C线、电机M組成;控制输出模块IC7的八个输入端lD、2D、3D、4D、ro、6D、7D、8D端通过排缆线分别与单片机IC2的八个输出端Ρ00、Ρ P 01、P 02、P 03、P 04、P05、P 06、P07端——对应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OUTl端与继电器j5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与电源A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0UT2端与继电器j6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与电源B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0UT3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线的一端连接,三相电源线A、B、C的另一端接三相电机M的电源输入端,采集模块ICl的OUT 5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14端。本技术补偿电容采用动态补偿技术,消除了过补偿和欠补偿的问题,它还具有通讯功能,能显示各种数据,工作稳定可靠,完善的电机保护装置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如图I所示,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它由电量数据采集电路I、运算控制电路2、控制输出电路3组成,电量数据采集电路I由采集模块ICl、三相电机M输出线a、b、C、三相电流互感器LI、L2、L3、通讯接ロ U15组成;电流互感器LI、L2、L3 一端分别套在三相电机输出线a、b、c上,电流互感器LI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3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a,电流互感器L2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5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b,电流互感器L3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7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c,采集模块ICl的Vcc端接电源+EC,采集模块ICl的END端接地,采集模块ICl的输出端P7接通讯接ロ U15的IN6端,采集模块ICI的输出端P8接通讯接ロ U15的IN7端;运算控制电路2包括单片机IC2,单片机IC2的INlO端接通讯接ロ U15的Ql端,单片机IC2的INll端接通讯接ロ U15的Q 2端;控制输出电路3由控制输出模块IC7、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三相电源线A、B、C线、电机M组成;控制输出模块IC7的八个输入端1D、2D、3D、4D、5D、6D、7D、8D端通过排缆线分别与单片机IC2的八个输出端Ρ00、Ρ P OUP 02、P 03, P 04, P 05, P 06、P07端——对应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OUTl端与继电器j5的 一端连接,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与电源A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0UT2端与继电器j6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与电源B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0UT3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线的一端连接,三相电源线A、B、C的另一端接三相电机M的电源输入端,采集模块ICl的OUT 5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14端。工作原理三相电流、电压、经电量数据采集模块ICI运算处理后,通过通讯接ロU15传送给单片机IC2,单片机IC2对电压、电流信号的过零时间进行判断比较并计时,测出来的时间差换算为相位角。自动计算出功率因素,传输给控制输出电路,由控制输出模块IC7控制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选通补偿电路,控制补偿电容的投切量。权利要求1. 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它由电量数据采集电路(I)、运算控制电路(2)、控制输出电路⑶组成,其特征在于电量数据采集电路⑴由采集模块IC1、三相电机M输出线a、b、c、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通讯接ロ U15组成;电流互感器LI、L2、L3 —端分别套在三相电机输出线a、b、c上,电流互感器LI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3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a,电流互感器L2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5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b,电流互感器L3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P17和采集模块ICl的输入端Ic,采集模块ICl的Vcc端接电源+EC,采集模块ICl的END端接地,采集模块ICl的输出端P7接通讯接ロ U15的IN6端,采集模块ICI的输出端P8接通讯接ロ U15的IN7端;运算控制电路(2)包括单片机IC2,单片机IC2的INlO端接通讯接ロ U15的Q I端,单片机IC2的INll端接通讯接ロ U15的Q2端;控制输出电路(3)由控制输出模块IC7、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三相电源线A、B、C线、电机M组成;控制输出模块IC7的八个输入端lD、2D、3D、4D、ro、6D、7D、8D端通过排缆线分别与单片机IC2的八个输出端Ρ00、Ρ P.01、P 02、P 03、P 04、P 05、P 06、P07端——对应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OUTl端与继电器j5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与电源A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0UT2端与继电器j6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与电源B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0UT3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线的一端连接,三相电源线A、B、C的另一端接三相电机M的电源输入端,采集模块ICl的OUT 5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14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它由电量数据采集电路、运算控制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组成。本技术补偿电容采用动态补偿技术,消除了过补偿和欠补偿的问题,它还具有通讯功能,能显示各种数据,工作稳定可靠,完善的电机保护装置保证了设备的安全运行。文档编号H02J3/18GK202503299SQ20122015756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功功率动态补偿控制器,它由电量数据采集电路(1)、运算控制电路(2)、控制输出电路(3)组成,其特征在于:电量数据采集电路(1)由采集模块IC1、三相电机M输出线a、b、c、三相电流互感器L1、L2、L3、通讯接口U15组成;电流互感器L1、L2、L3一端分别套在三相电机输出线a、b、c上,电流互感器L1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1的输入端P13和采集模块IC1的输入端Ia,电流互感器L2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1的输入端P15和采集模块IC1的输入端Ib,电流互感器L3的另一端接采集模块IC1的输入端P17和采集模块IC1的输入端Ic,采集模块IC1的Vcc端接电源+EC,采集模块IC1的END端接地,采集模块IC1的输出端P7接通讯接口U15的IN6端,采集模块ICI的输出端P8接通讯接口U15的IN7端;运算控制电路(2)包括单片机IC2,单片机IC2的IN10端接通讯接口U15的Q?1端,单片机IC2的IN11端接通讯接口U15的Q2端;控制输出电路(3)由控制输出模块IC7、继电器j5、继电器j6、继电器j7、三相电源线A、B、C线、电机M组成;控制输出模块IC7的八个输入端1D、2D、3D、4D、5D、6D、7D、8D端通过排缆线分别与单片机IC2的八个输出端P00、P?P?01、P?02、P?03、P?04、P?05、P?06、P07端一一对应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OUT1端与继电器j5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5的另一端与电源A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OUT2端与继电器j6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6的另一端与电源B相线的一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OUT3端与继电器j7的一端连接,继电器j7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线的一端连接,三相电源线A、B、C的另一端接三相电机M的电源输入端,采集模块IC1的OUT?5端连接控制输出模块IC7的I4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市华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