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6591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6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现有的测试方法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包括检测台、摄像机构和织物起皱装置,检测台上放置有织物起皱装置,织物起皱装置的正上方设置有摄像机构。这样的一套能模拟服装实际穿着时折皱形态的起皱装置,并通过摄取起皱前、后的图像,计算得到能反映织物综合抗皱能力的评价指标,达到简单便捷、仿真效果好等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服装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抗皱性是指服装或织物抵抗穿着过程中由于揉搓而产生折皱现象的性能,它是决定织物视觉美感的重要因素。用抗皱性差的织物做成的衣服,在穿着过程中容易起皱,严重影响服装外观、降低服装档次,同时也会影响穿着者的心情。因此对织物折皱回复性进行正确的测试和评价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家标准《GB3819-1997》规定的织物折皱回复性的测试方法是在将剪成规定形状 的织物经向或纬向折叠并施加一定的重压,压置一定时间后测试回复角。这种测试方法的问题是被测织物受力方向单一,织物只承受一个方向的外力,与服装实际穿着时多角度、多方位的复杂受力偏差较大。尤其与膝盖、肘部等凸起且容易产生折皱部位的受力有很大差巳关于织物抗皱性的评价,现在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主观评价法的原理是将起皱织物与标准样照AATCC128-2003进行对比来确定织物抗皱等级,测试结果用DP表示,此样照共分为五个等级,I级最差,5级最好。这种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采用人肉眼的主观判断来对织物的折皱状况进行评价,偏差较大,尤其在DP值达到3. 5以上时,样照之间的差异小,判断起来难度较大。此外,还容易受其他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判断者的经验丰富程度、室内光线、织物表面状况,如颜色等都会对评价结果有很大影响,而且这种标准样照价格也很昂贵。客观评价法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根据被认可的标准,对织物的折皱状况进行评价。目前最广泛采用的客观评价法是折皱回复角法,相应的标准有GB/T3819-1997和AATCC66-2003。这两种标准的测试原理相同,不同之处是AATCC采用的载荷可调,而GB/T3819-1997不可调。采用折皱回复角的一个缺点是当织物的两条边不平整,有扭曲时,即起皱后的试样不是简单的两个平面时,识别折皱回复角会很困难,误差也会较大。另外,这种方法的另一个缺点是其测试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由于服装在实际穿着过程中产生的折皱是多方向且不定向的,折皱形态也通常是三维的、多角度的,而折皱回复角只反映了织物一个方向的抗皱情况,因此未必能准确反映织物的实际起皱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针对以上测试织物折皱回复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操作简单、能较好的模拟服装实际穿着过程中起皱形态的测试装置。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多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设置在检测台上方的织物起皱装置,设置在织物起皱装置的正上方的摄像机构;所述的检测台为表面光滑的平板,所述平板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可开合的圆形挡板,所述织物起皱装置设置在圆形挡板上方,所述挡板朝向织物起皱装置一侧的圆心处设有用于定位圆柱体的圆柱形凸起;所述的织物起皱装置包括圆柱体和空心透明玻璃管;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小于检测台上的圆形挡板直径,圆柱体的上端面圆心位置设有用于定位待测织物的针状凸起;圆柱体的下端面圆心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所述的圆柱形凹槽与圆形挡板上的圆柱形凸起配合;所述的空心透明玻璃管的直径大于圆柱体直径,空心透明玻璃管的一端开放 ,在靠近开放端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两条标记线。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针对现有的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方法只能测单一方向的织物折皱回复角,起皱形态与服装实际穿着时的起皱形态差异较大,且折皱回复角识别困难、读数误差大的缺点,设计一套能模拟服装实际穿着时折皱形态的起皱装置,并通过摄取起皱前、后的图像,计算得到能反映织物综合抗皱能力的评价指标,具有简单便捷、仿真效果好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如图I所示,包括检测台I、圆形挡板2、圆柱体3、空心透明玻璃管4、数码相机5及支架6。检测台I为表面光滑的边长为40 cm的正方形平板,检测台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直径为8 Cm、厚5 cm的圆形挡板2,圆形挡板的上表面圆心处有一个圆柱形凸起,圆形挡板固定处与检测台面铰链连接,沿挡板圆周方向与固定处相对的一侧设有活动处,活动处通过扣合部件与检测台面相连接,这样圆形挡板可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且处于关闭状态时,圆形挡板的上表面与检测台上表面平齐。在织物起皱前和起皱过程中圆形挡板都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当对织物起皱结束进行拍照时才处于打开状态。圆柱体3的直径为4 Cm、高为6 Cm,且其上表面圆心位置有一个用于定位被测织物7的针状凸起,圆柱体的上表面用来放置被测织物,圆柱体的下表面圆心位置有一个圆柱形凹槽,起皱过程中圆柱体3的凹槽与圆形挡板2的圆柱形凸起相啮合。空心透明玻璃管4的直径和长度均为6厘米,厚度为O. 3 cm,且在距离下边缘I cm处,沿玻璃管四周有一条玻璃管定位标志线8 ;距离下边缘O. 5 cm处,沿玻璃管四周有一条橡皮筋放置位置标记线9。调好焦距的数码相机5通过支架6固定在检测台I上,且位于圆形挡板2的正上方50 cm处。本技术的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将熨烫好的被测织物7裁剪成直径为10 cm的圆形,且在织物的圆心处打一个小剪口。将被测织物7放在检测台I上处于关闭状态的圆形挡板2上,且使织物上的剪口位置对准圆形挡板2的圆柱形凸起,用数码相机5对起皱前的织物进行拍照;(2)取走被测织物7,将圆柱体3放置在圆形挡板2上,且使圆柱体的凹槽与圆形挡板的圆柱形凸起相啮合。将被测织物放置在圆柱体的上表面,且使织物圆心处的剪口对准圆柱体上表面的针状凸起。再将一次性橡皮筋套在玻璃管4的橡皮筋放置位置标记线9上;(3)将套有橡皮筋的玻璃管4慢慢置于放有被测织物7的圆柱体3顶端,并逐渐往下移动,直到玻璃管定位标志线8的与圆柱体3的上表面平齐时,停止移动玻璃管,此时再将套在橡皮筋放置位置标记线9的橡皮筋慢慢退下,使橡皮筋滑落并套在置于圆柱体上的被测织物7四周;(4)维持这种起皱状态5分钟后,用剪刀将被测织物上的橡皮筋剪断,再打开圆形 挡板2的扣合部件,使圆柱体3从打开的圆形挡板处自然垂落下来,这样起皱后的被测织物便停留在检测台上原来放置圆柱体的位置;(5)起皱30秒和5分钟后迅速用数码相机5从正上方拍摄织物的折皱形态,分别作为急弹性和缓弹性折皱回复图像;(6)将步骤I中得到的织物起皱前图像、步骤5中得到的急弹性折皱回复图像和缓弹性折皱回复图像分别导入AutoCAD软件,并利用此软件的面积查询功能,分别求取织物起皱前图像的像素面积、急弹性折皱回复图像的像素面积和缓弹性折皱回复图像的像素面积,最后通过下式分别计算织物急弹性折皱回复率和缓弹性折皱回复率,这两项回复率越大说明织物折皱回复能力越好。 急弹性機■率= 起皱補织物的像素_积 缓弹性折■鮮=湖%。 起皱前织物的像素_积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订,均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1.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设置在检测台上方的织物起皱装置,设置在织物起皱装置的正上方的摄像机构; 所述的检测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织物折皱回复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设置在检测台上方的织物起皱装置,设置在织物起皱装置的正上方的摄像机构;所述的检测台为表面光滑的平板,所述平板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可开合的圆形挡板,所述织物起皱装置设置在圆形挡板上方,所述挡板朝向织物起皱装置一侧的圆心处设有用于定位圆柱体的圆柱形凸起;所述的织物起皱装置包括圆柱体和空心透明玻璃管;所述圆柱体的直径小于检测台上的圆形挡板直径,圆柱体的上端面圆心位置设有用于定位待测织物的针状凸起;圆柱体的下端面圆心位置设有一个圆柱形凹槽,所述的圆柱形凹槽与圆形挡板上的圆柱形凸起配合;所述的空心透明玻璃管的一端开放,在靠近开放端的圆周侧面上设置有两条标记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